《围炉夜话元王朝》
第33节

作者: 明月双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成吉思汗起初是对农业不感兴趣的,蒙古族之于中国北方的征服也就是烧杀抢掠为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后来蒙古来了一位契丹人,叫做耶律楚材,这个耶律楚材不得了,向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建议,你说你们这么抢,抢一次就没了,不如让北方的老百姓种田,种完了你们收税,这样年年都用收入,还省得打了。这一个建议了不起,蒙古统治者开始对北方汉地进行正常的管理,征收农业税收,不再烧杀抢掠了,可是仅仅这样也不能保证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啊?顶多保证中原农业不进一步恶化了。但是,后来又有一个人开始起作用了,这个人就是忽必烈。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了忽必烈当上了大汗,他的主要根据地就已然不是蒙古草原了,而是中原汉地,而忽必烈呢,又有一个各族知识分子组成的金莲川幕府,于是忽必烈开始经营自己的根据地,中原汉地,这一经营不要紧,竟然让中国北方的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还进行了几项经济制度创新。
  日期:2015-11-09 13:18:37
  首先从政府层面,元朝设立一些政府机构来进行农业生产的规范指导,这个机构叫劝农司,劝农司是干嘛的呢?就是专门到各地指导和督促农业生产,督促农业生产是监督职能,而指导呢就很像我们现在的农科院,找一些专业人士给予生产上得帮助。但是问题来了,要有专业人士的帮助首先要有专业人士,我们现在各个大学有专门的农学院可以培养专业人士,元朝怎么办呢?元朝也设学校,这个学校叫做农校,在农闲时节,农家的子弟要去农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两个,第一读书写字,第二农业知识,你要是读书写字学得好的话呢,将来地方政府需要小公务员的时候可以直接聘用你,你要是农业知识学得好的话呢,正好你将来生产的时候用得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啊?教学的话需要有教材啊?元朝有么?你还别说,元朝还真的规范的编纂了一本农业知识的教材,这本教材就是《农桑辑要》,分送各地作为全国统一教材让人学习。

  日期:2015-11-09 13:46:22
  现在有了教材,有了学校,还需要考虑种什么。种什么呢?无非是吃和穿,吃什么?传统的主食当然是米面咯,但是万一有饥年米面不够呢?到了明清这个问题好解决,因为马铃薯和玉米就引进中国了,那时候就可以种马铃薯了,可是元朝还没有,于是元朝政府经过研究,种枣树!枣的产量比较高,到了饥年实在米面跟不上就吃枣吧!另一个问题是穿什么,中国到了元代,主要的穿着材料就是穷人穿麻,富人穿丝。那么就是种桑麻是最好的选择,再加上元代由于对外经济很发达,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当然要大量的种桑养蚕,这样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又可以满足出口经济,于是种桑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开来,另外就不得不提一个伟大的中国妇女,上海,当然当时叫做松江的黄道婆,黄道婆是元朝人,这个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改进了织机,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再加上元朝是一个出口外向型经济,丝织品在国外都是当做奢侈品卖得,于是黄道婆成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企业家,当时黄道婆织机生产的丝绸,可是国家免检的出口产片,也许追溯起来,黄道婆可是比路易威登、乔治阿玛尼更早的奢侈服装品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商业景观。但是既然桑蚕丝绸是奢侈品,是解决外部需求的,那么还需要解决内部需求,那就是麻布,可是麻布有个问题,不保暖也不舒服!元朝的远征军可是到过印度的,在那里见过了另一种可以穿的东西——棉花!蒙古人从产量、舒适程度上一比较,嗯!棉花可以代替麻布成为普通的衣料作物,于是就在元朝,棉花大规模的在北方种植了起来,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衣料作物。

  日期:2015-11-09 14:01:37
  技术问题解决了,作物问题解决了,可是农业组织怎么办呢?如何才能高效的组织农业生产呢?元朝政府决定改进一个制度叫做乡约制度,什么叫乡约呢?就是一个农村的农民互助互利,自治直营。但是在宋朝这完全是农户闷得自愿行为。元朝打算把这个制度变成国家制度,于是在元朝,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组织,叫做农社。什么是农社呢?就是五十户人家组成一个农社,要是村子比较小的话就20家组成一个农社。每一个农社要选出一个种田最有经验的长者作为农社长,每家在自己的田边树立一个小牌子,上面写上名字,社长呢要经常去查看,要是觉得某家的田种的不好,就报告给政府,政府将这家的过错写成牌子挂在他家门口,你家就是“种田不积极不努力”户了,这样的牌子一挂,自然很丢面子,但是要是这家农户脸皮厚不怕丢面子呢?也没关系,政府还有后续惩罚措施,如果屡教不改,就必须在社里做苦工,谁让你懒呢?自己家的地不好好种,就只能在社里种公家的地了。看到这里你会说,哦!农社是个监督机制么!不忙,不止这些,农社除了是个监督机制,还是个互助机制,比如如果谁家生病了不能种地了,那么农社中的其他人要帮他家种地,如果这个农社中得了传染病,好多家不能种地了,其他农社要派人来帮助这个农社种地,另外农社还提供信贷服务,比如,社员家的牛死了,其他社员凑钱给他买头牛,等到以后这个社员分期偿还。看到这里不仅要说,元代的农社制度从文化学的角度上看是发挥了中国人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从经济制度上来看是一种比较好的合作制度的雏形。

  日期:2015-11-09 14:15:10
  而且农社还有三个重要的外部性。一个是解决了融资问题,一个是解决了备荒问题,还有一个解决了环保问题。什么是融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但凡农业就要兴修灌溉的水利工程,可是单个农户很难有能力修,如果是五十户农户组成的农社呢?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而且政府可以出钱贷款给农社,因为五十户农户总不至于集体携款潜逃吧,所以这样政府出资,农户出力,兴建工程,集体偿还,解决了公共产品的融资问题。第二农社必须设立一个公共仓库,每人每年交米一斗,这样到了灾年就可以有备荒的粮食。最后一条,你可能觉得很有趣,什么叫解决了环保问题呢?因为农社有规定,每年没人必须种树十棵,最好是种枣树,可以备荒,要是不适合种枣树种柳树也是可以的,要是农社的辖区内有池塘必须养鱼养鸭子。现在我们再来看,田边种树,池塘养鸭,既可以防风固沙,鸭子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典型的生态农业么?这样看来,元朝的农社制度,直到现在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课题和制度。

  历史总是这么有趣,在大多数人心中,元朝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一定是对中国北方农业破坏最大的,可是事实却是,这个游牧民族的王朝却是为中国的北方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做了贡献的,你说有趣不有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