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13 13:00:07
二十二、多变元文宗
要说元文宗,我们要先从一起剽窃案说起。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朱元璋皇帝把亲近的大臣叫到一起,每人给发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叫《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群臣拿起诗一读,诗的内容是: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 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 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嗨哟,别看我们皇上读书不多,这诗写得还是真不错。于是群臣一片赞扬之声。皇帝问了,这首诗好在哪里呀?有文学之士就说了,此作寂静中不乏朝气,和婉中不乏威严,太平天子的气象俨然,又有人也说了诗歌最后两句,不愧天子手笔,颇有威加海内万方宾服的气派,语气不同凡响!朱元璋很满意,这时候又有朝臣说了,不如把这首诗编到御制诗里面吧?朱元璋啊哦嗯的含糊过去了,大臣一看,哦!明白了,皇上谦虚,写了首好诗,不好意思炫耀,就含糊了,那我们应该揣摩圣意啊!好了,编进去,于是这首诗就进了朱元璋的御制诗,朱元璋当然很满意。可是御制诗是个出版物啊,于是读的人就很多,这里面有一些人酷爱诗歌啊,就发现,咦?这首诗不是元文宗写的么?怎么在我们朱皇帝的御制诗里了?赶紧给编辑写信,发现个错误!于是负责编纂的大臣就跟朱元璋说了,您看,这个怎么办?朱元璋脸一拉,什么?说我剽窃?并没有,这就是个巧合,我莫名奇妙地跟元文宗想到一块去了再说这首诗本来就是根据辛弃疾的西江月改编的,我和元文宗的改编思路是一样一样的!好吧,既然皇上这么说了,那就这样吧,于是这首诗就不清不楚的躺在了朱元璋的御制诗集中了。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奇怪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元朝的皇帝都是喝酒吃肉,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草原勇士,可能连汉语也不会说,怎么可能写出来诗词,还能引得后代皇帝剽窃?你还别说,元文宗还真的就不一样,这个皇帝不但能写诗,还能画画,他的画许多大画家都认为属于上乘的佳品,另外这位皇帝还会写书法,临摹的是唐太宗的书法,从书体上讲是晋祠碑帖的风格。你可能惊讶了吧,元朝还有这么有文化的皇帝?但是更有趣的是这个皇帝不光有文化,性格还很多变,怎么多变呢?别着急,我们慢慢说。
日期:2015-11-16 12:02:57
我们前面在讲元顺帝的时候说元顺帝少年坎坷,其实顺帝的这位叔叔元文宗也是坎坷的。元朝皇位继承制度一直很混乱,这我们前面讲帝位继承的时候已然说过,其中一段就是元武宗死后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仁宗,本指望仁宗将皇位传回给他的儿子,可是仁宗却反悔了,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英宗,英宗当了皇帝自然比较担心自己的堂兄弟们,也就是武宗的儿子推翻自己,于是将武宗的大儿子和世瓎发配到了塞北草原上,将武宗的小儿子图帖木儿发配到了海南岛的琼州,这样看来图帖木儿估计要以囚犯的身份了此一生了,可是事情有了转机,我们前文说过,英宗被刺身亡,谁来当皇帝?英宗又没有儿子,这时的图帖木儿心中可能燃起了一丝丝希望,不过这一丝丝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因为英宗的伯父泰定帝凭借自己的权势当了皇帝,不过泰定帝挺讲情面,把图帖木儿放在海南岛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了,找回来吧!就这样图帖木儿开心的离开了海南,踏上了回北京的道路,可是走到湖南的时候泰定皇帝突然后悔了,咦?我以前任皇帝的伯父的身份当皇帝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现在把武宗的本来有可能当皇帝的儿子找回来,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不好不好!算了,你就在湖南呆着吧,这下得了,回北京的计划又泡汤了,图帖木儿一想自己估计与皇帝这个职位是无缘了,学习骑马射箭吧又好像太有野心,而且在湖南又不是在漠北草原,学习骑马射箭也没什么场所,算了,读书吧,看看汉人的书都写了些什么,这一读不要紧,图帖木儿深深的喜欢上了汉文化,醉心于此,不久之后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而且还能做出工整的诗词,与元顺帝在坎坷的童年培养的隐形自卑不一样,元文宗反倒培养出一些贵族气息,为什么同样是流放的皇子,元文宗和元顺帝却培养了不同的人格呢?这还需要点心理学知识。
日期:2015-11-16 12:18:53
首先,元顺帝在流放期间顶着双重压力,一个是生活境遇的窘迫,另一个元文宗说他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的污蔑,这对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而元文宗自己却没有这样,他虽然被流放了,也被严加看管,但是是软禁,生活上是好的,而且所有人也都承认他是武宗的嫡出儿子,尤其是武宗的旧部更是对他礼遇有加。第二元顺帝有个不好的对比,什么对比呢?自己被流放了,而自己的亲弟弟却生活在北京,而且已然是以皇子的身份,同样是明宗的儿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而文宗却无所谓,自己被流放到南方,哥哥不是也被流放到塞北了么?这样一对比,兄弟一样!第三,元顺帝是本来有接班的权力的,作为明宗的长子,自己不是应该继承皇位么?虽然元朝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但是自己的弟弟还在襁褓之中,怎么着也该是自己呀?结果怎么就让叔叔捷足先登了呢?元文宗却没有这样的想法,要是论嫡长子,应该是哥哥即位,要是论权势,父亲的旧部都在北方,跟哥哥更近,所以可能也会支持哥哥,那还不是左右都当不上皇帝,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最后,元顺帝是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毒死,然后毒死父亲的人当了皇帝,还百般虐待自己。而元文宗呢?是父亲寿终正寝,而且是父亲自愿把皇位传给叔叔,虽然叔叔后来说话不算数,没给哥哥或者自己,但是叔叔的儿子却被人刺杀而死,这样看来,如果自己当了皇帝被刺死的是自己了,这么说还是逃过一劫。就在这样完全不同的心态下,两个皇帝在流放地成长成为了不同的人格形态,元顺帝极端刚愎、隐形自卑,元文宗却比较淡泊,艺术气质浓郁。如果元文宗的故事到这里再没什么变化,不出所料地他会做一个安乐王爷,醉心琴棋书画,然后成为元朝的著名艺术家。但是实际却是,风云突变,元文宗不自愿的走上了政治舞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