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48节作者:
暮雨飞红 日期:2014-06-08 08:38:37
那为什么这会提升他的生活质量呢?因为皇帝不仅有权力,还有义务。而赵构是不喜欢义务的,他非常害怕金人,年轻时的遭遇让他常常心有余悸,因而对逃跑工作高度重视,从都城的选择,到皇宫的营建,无不以方便逃跑为第一要义。而当皇帝是不能轻易逃跑的,大亮南下的时候,他急迫地想再次出海,但大臣们拼命拦着他,他只能偷偷做准备,幸好这次侥幸过关了,但没人知道下次会什么样,他可不想到遥远的黑龙江去瞻仰他爹的故居。不过,如果变成太上皇,那就无所谓了,完全可以像他爹当年一样,找个烧香还愿之类的理由溜之大吉。
后来孝宗发动隆兴北伐,不幸在符离被金军打败,赵构听说以后,立即雇了五百个人,把行李打包,随时准备开溜。所以,太上皇的安全的确更有保障。
当然,此时的金军威胁已经不是很大,太上皇更为现实的好处就是个人生活更加自由。赵构在位时,生活确实比较简朴,一方面是鉴于父亲亡国的教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动荡,真滴没钱。随着绍兴年间形势逐渐好转,赵构的消费能力也大大增强,但如果他放弃节俭的作风,随心所欲地享乐,文官们一定会像唐僧一样让他不得安生,把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教训给他讲一百遍(每人一百遍)。而如果他禅位,就不会有这种麻烦,反正也不用他给全民做表率了,大家对他的私生活就会非常宽容。
赵构到了德寿宫以后,孝宗每月都给他送去银钱数万缗,过生日更是相当铺张。赵构嘴上总说,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啥要买的,你不用总给我钱,但这只是客套而已。有一次,孝宗不幸喝高了,说要送给赵构二十万缗,酒醒以后就忘了,但是赵构一直在虔诚地等着数钱,时间一长,他不乐意了,就问吴后,这娃子说要给我二十万缗,咋还没送来呢,不是忽悠我吧?吴后还真是不错,帮着打了个圆场,她说,咱孩子哪能忽悠你呢,他早都准备好了,但他那天确实喝多了,忘了这二十万缗是银子还是铜钱,想问你还怕你生气,正犯愁呢。赵构破涕为笑,表示要铜钱就行,于是吴后就自掏腰包,哄了老头子开心。孝宗知道以后,非常感激吴大妈,就补偿了她四十万缗钱。所以酒后不仅不能开车,也尽量不要开口。
日期:2014-06-09 08:36:05
晚年的赵构,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艰苦朴素的宋高宗了。他居住的德寿宫原是秦桧的旧宅,本来就非常豪华,经过他的改造,远比皇宫气派,连赏月的小桥都是镶金的。他还经常去西湖划船、去钱塘江观潮,非常享受生活。这一切,都是以皇帝的身份难以做到的。如果硬做当然也做得到,但一定会对政局造成不利影响。赵构,不愧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解释一下赵构为什么非要从太祖赵匡胤的后人中选择继承人。前面我们谈过,赵构受感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老谋深算的赵构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在靖康之变中,赵构的近支兄弟几乎被金军一网打尽,那他确实得瞧瞧远亲们有没有合适的孩子,但可绝不至于远到宋太祖那里去。因为赵构和被俘的亲戚们共同的祖先是宋英宗,要是再往上追溯,那就是宋太宗的四儿子靖王赵元份,而宋太宗共有九个儿子,其他八个儿子的后代哪里去了?有的没有子嗣,比如五儿子赵元杰,有的渐渐断了香火,比如三儿子赵恒(也就是宋真宗,他唯一得以成年的儿子就是宋仁宗,而仁宗的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不然也轮不到英宗当皇帝),但这是少数情况,到了赵构这个时候,宋太宗的后代已经比较兴旺了。如果遵循宗法制度,赵构完全可以从中挑选一个来继承自己。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之前我们谈过,赵构也许是为了掩盖韦大娘在金国不光彩的历史,始终不肯接回被俘的亲戚们,甚至金人主动释放也不要,以至于他们在受尽折磨后客死他乡。这已经引起了宋太宗后人的不满,如果让他们掌握了政权,自己将来的历史评价很可能不会太好,甚至遭到政治清算。其次,太宗的后人如果继位,不会对赵构非常感激,因为按照法统,就应该这样。而宋太祖的后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大多处境一般,百年来一直被排斥在政治核心圈子之外,如果赵构从他们中做出选择,只要别看走眼,挑一个忠厚一些的(所以踢猫的绝对不行),一定会对自己感恩图报,至于宋太宗在北方的后人们,他们根本不关心。当年吕不韦之所以把宝押在嬴异人(秦始皇的父亲)身上,也就是因为异人非长非嫡,母亲身份低微,按常理根本没机会继位,只有这样,如果把异人扶上位,他才能感激自己。赵构此举也是这个道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