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49节

作者: 暮雨飞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10 08:00:42
  那么,赵构的早早让位就又多了两层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照顾赵昚的心理,赵昚只比赵构小二十岁,而且已经入宫三十年,自古以来,太子是个苦差事,太能干了,老爹怀疑你要夺权,太无为了,又觉得把国家托付给你不放心,为了把握好这个度,很多太子都是如履薄冰地熬日子,有的干脆被老爹给熬死,有的好不容易等到继位,结果一激动,死了。所以,如果赵构非要等自然死亡再交权,赵昚就算等到了,也已经步入晚年了,对赵构不但不会感激,还可能怨恨,那可就是一步臭棋了。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扶上马,送一程”,赵构选择赵昚,天下臣民没有意见,因为如果不知内情的话,皇位在赵氏家族中的这种轮回,简直像是一段美丽的童话。但是,太宗的后人肯定相当不乐意,而吴后也在为赵璩暗暗运气。如果赵构非要等自己快咽气了才传位,万一在政权交接的过程中出现变数,就大大不妙了。而赵构选择此时退位,效果就大不一样,事实证明,赵昚继位以后,形势相当稳定,无论是后宫还是朝野,都没人敢有异议,几乎如同嫡长子继位,很大程度上,这就是因为身体倍儿棒的赵构在德寿宫给他压场子。

  那么,赵构难道不怕赵昚得势之后立即变脸吗?赵构退位前做了一些人事调整,以便于将来还能影响朝政,如果赵昚对此不满,处处和他拧着干,甚至像唐玄宗一样发动政变,逼着已经禅位的老爹把全部权力都交出来怎么办?
  怎么办?没法办。只能自己看人看准点。孝宗晚年禅位前也学赵构,把那些步骤照做了一遍,结果呢?所以,在这点上,还真得佩服赵构。经过三十年的观察,赵构确信赵昚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因为赵昚自始至终远离声色犬马,举止谦谦有礼。事实证明,赵构基本没有看走眼,不管孝宗一朝的政绩如何评价,孝宗的个人道德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孝宗不仅在经济上全力保障了赵构的奢靡生活,在国家政事上也非常尊重赵构的意见,有时甚至活的很憋屈。

  日期:2014-06-11 08:36:04
  有一次,赵构告诉儿子,我听说最近有一个地方官因为贪污被罢免了,我觉得这么做有点过了,你还是给他复职吧。孝宗回去调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家伙的罪名属实,就没听赵构的。过了几天,赵构发现自己的话被当做耳旁风了,怒不可遏,把孝宗叫去臭骂了一顿,孝宗回来以后,垂头丧气地告诉宰相,昨天我被我爹给喷了,我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你记着,这个人以后“纵大逆谋反,也须放了”。明显是句气话,可也真是无奈。后来,孝宗不但没有惩罚这个贪官,反而给了他更好的官职,算是给赵构赔个礼。小事是这个样子,大事也差不多。

  不管怎么说,赵构的禅位还算英明,对国家也是好事,政权过渡非常平稳,新君登基大大清除了赵构执政时期的暮气,国家又有了新的气象。
  回顾赵构三十六年的皇帝生涯,绍兴和议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前半程,他这皇帝当得惊心动魄,特别是最开始几年,连个安稳地方都没有,上山下海,刺激不断,禁军也跟着凑热闹,还搞了个兵变。后半程则一直平淡无奇,直到大亮发飙。赵构是一个极度聪明的皇帝,自始至终,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从不手软,从数以千计的皇亲国戚,到精忠报国的岳飞,都成了他玩弄权术的牺牲品。

  皇帝,本是贵族中的贵族,而他完全抛弃了贵族的尊严与荣耀,前线的将士浴血奋战,他却只求尽快停战,以便回到他苟安的生活中去,国土,子民,必要时都可以弃之如敝履。不受限制的君权,很容易走向对权利的透支和义务的逃避,这也是人的本性。
  当然,赵构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明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所以,为了让这个半壁王朝站稳脚跟,他确实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在北宋国破家亡的离乱中,他给了很多汉族人民一个相对温暖的庇护所,在客观上,是很大的功绩。从北方一路逃难过来的人,有官员,读书人,更多的则是普通百姓,赵构对他们的安置还算较为妥善。
  日期:2014-06-12 08:42:32
  像赵鼎、张浚这些随驾南下的官员,赵构对他们恩遇有加,毕竟这都是当年一起逃过荒、跑过路的哥们,在秦桧掌权之前,宰相基本都是由这些人轮着当。而那些没跟上大部队,自己踉踉跄跄逃过来的,赵构也给他们都官复原职,即便那些曾经弃城逃跑的,也没怎么追究,最多就是降一二级。有些官员的家属和当家的跑散了,赵构就把他们安置在寺院,供给钱粮,一旦有了亲人的消息,就派人送他们过去团聚。

  宋朝的科举考试,也有和我们前些年类似的户籍要求,一般不允许异地高考,但北方丢了以后,老规矩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赵构下诏,允许北方籍考生在南方考试,而且录取比例大大高于南方的本地人,很大程度上给了流亡的士子们一条生路。
  对于普通百姓,赵构也尽量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早在1129年,即建炎三年,就曾出米十万斛,在江浙地区赈济北方的流民,在之后的数年里,这种政策表现出了很好的连贯性。当然,这终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总这样就把赵构吃破产了,于是赵构就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发给他们农具和种子,并提供无息的贷款。这些措施,确实大大减轻了南宋的社会矛盾。
  赵构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矛盾性,但其实又并不矛盾,也许这就是他所领悟的刚柔并济吧。
  二十二 孝宗隆兴
  孝宗继位之后,宣布改元“隆兴”,向天下昭告了他建功立业的凌云之志,这位三十六岁的年轻君主,正无比地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再造乾坤的伟大帝王。他入宫之后的前十年,正是宋金战争最为波澜壮阔的十年,虽然他没像赵构那样经历过东躲西藏的生活,但也明白这个国家是何等的羸弱,长江沿线震天的喊杀声,也通过雪片一样的战报传进了临安的深宫里。他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从一个懵懂的幼童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在他十六岁那年,屈辱的绍兴和议签订,忠烈的岳飞含冤离世,这无不刺痛着少年的心灵。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君临天下,提百万雄兵,痛击胡虏,复祖宗旧地,扬大宋国威。甚至在完颜亮南侵时,他就已经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打算亲自教训一下这个不可一世的家伙,结果还差点惹出麻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