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50节

作者: 暮雨飞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13 08:41:46
  现在,他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与此同时,金国也开始跃跃欲试。由于大亮撕毁了绍兴和议,南宋就停止了交纳岁贡,大亮兵败身死以后,南宋也还是不交。当时金世宗正忙着和农民军干仗,没时间理会这些,现在镇压得差不多了,就又想起了这事,在孝宗继位的那年冬天,大批金军进驻河南,随时准备南下,给宋朝的新皇帝一点颜色看看。
  孝宗的态度也很明确,即便你不来惹我,我也正要去揍你呢。既然准备北伐,那就得有大臣出来主持大局,能入孝宗法眼的,主要是两个人,史浩和张浚。
  因为史浩是自己的恩师,孝宗即位后不久,就把他从中书舍人一路升迁到右相兼枢密使。史浩确实很能干,帮助孝宗给岳飞进行了部分平反,也为北伐做了不少准备,但前面我们也提过,四川德顺军的惨败,史浩要负很大的责任,再加上他总劝孝宗再等等,再等等,把孝宗快憋疯了,孝宗感到,这老爷子实在太保守,不能听他的。这样一来,张浚便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张浚的忠君爱国,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再额外讲一个不靠谱的故事,张浚被贬到永州以后,秦桧想来个落井下石,他听说张浚没事爱写点文章,然后锁到一个小箱子里,他琢磨着张浚最近这么倒霉,免不了要发牢骚,因而箱子里的内容一定非常劲爆,就跑到赵构那儿告状,结果赵构派人一搜,里面居然都是歌颂赵构的诗,把赵构感动够呛,立马赏赐他三百两银子,差点把老秦气死。虽然故事未必是真的,但也可以看出张浚在这方面的名声,赵构说的好,为朕办事的人,有能力的相当不少,但“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日期:2014-06-14 08:53:51
  但是,张浚的能力和态度并不一致,我们清晰地记得,当年富平大战的时候,由于他的错误指挥,导致了数万宋军枉死,成为了文人上战场的失败典型。后来又在处理刘光世的问题上过于激进,逼出了淮西军变,终于把赵构惹毛了,让他在永州反省了二十来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是风鬟霜鬓的老人了。但从以后事情的发展来看,这些年来,他并没有反思自己犯下的过错,只是在苦苦等待出头之日而已,现在机会来了,他只会把当年没折腾完的事业继续折腾下去。

  在张浚第一次觐见孝宗的时候,他就大谈特谈了他的理论,“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这话听起来很漂亮,在家练气功时念念也许还行,如果用来指导战争,那就纯粹是作死。这有点像现在销售界的一些培训,对着镜子高呼“我是最棒的”,好像就真能创造出销售神话一样,最终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没有一个是靠这个。精神意志固然很重要,但终究超越不了现实。
  但是,孝宗明显听得很顺耳,到底还是年轻。我们知道,张浚见多识广,谈起战略战术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他建议孝宗向北迁都到建康,向中原人民表明恢复的决心,然后出兵渡淮,再派水军进攻山东,好像明天就要成功一样。
  隆兴元年(1163)三月,金国的战备基本完成以后,开始叫嚣,要求南宋快点归还海州等四州,岁贡也赶紧送过来,我都没钱花了,至于名份,可以给你个面子,以后你就当我大侄儿吧。古代君臣如父子,所以从君臣到叔侄,虽然更难听了,但还真是个进步。孝宗此时正锐意北伐,当然不能接受。张浚把使者骂跑以后,也明白宋金大战迫在眉睫了。但在朝中他得不到史浩和陈康伯两位宰相的支持,于是就让手下的李显忠、邵宏渊两位将军越级上书,向孝宗请战。大臣们听说张浚又要折腾了,纷纷上书反对,列举了大量现实存在的困难,请求孝宗暂缓北伐。

  日期:2014-06-16 08:39:31
  孝宗一时也拿不准主意,就再次征询史老师的意见,史浩明确反对此时出兵,他认为,南宋现在兵少而且不精,更缺乏良将,至于李显忠、邵宏渊这样的人,如果有明白人带着,也许还能冲个锋、陷个阵什么的,靠他们独当一面,想都别想。他告诉孝宗,一定要 “练精卒、备器械”,十年之后,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如果有可乘之机,“则一征无敌矣”。
  史浩的意见让张浚很恼火,等了一辈子,终于等来个机会,别再被史浩给忽悠没了,于是他和史浩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张浚说,给我二十万雄兵,我留十万镇守两淮,另外十万直取山东,何愁大功不成?史浩质问他,两淮的十万军队,需要有二万人守舟,二万人运粮,能打仗的就只有六万了,难道金军会很害怕他们吗?就算你在山东旗开得胜,也不能伤及金国的根本,而一旦两淮有失,临安不就岌岌可危了吗?况且你作为大都督,是亲自上山东前线,还是留在江南遥控军队?这个说到了张浚的痛处,他开始打岔,拒绝回答。最后,史浩耐着性子和他商量,我这也是为你好,我知道你一心为国,可是如果贸然出兵打了败仗,你不是也很难收场吗?信老弟一句话,再等几年吧!张浚表示,你说的不错,但我已经六十七了,等不起了!估计这时候史浩已经快气死了,但还是又劝了几句,你现在为国家积蓄力量,如果后人在你的基础上有所作为,你不是一样有功劳吗?张浚坚决不听。张浚心里怎么想的,我们没有历史依据,不好乱猜,但是,在封建官场上,有几个人不想把政绩揽到自己名下,让我栽树,你来乘凉?做梦!

  第二天,张浚单独去见孝宗,表示史浩冥顽不灵,我劝不了他,“惟陛下英断”!不久,孝宗绕过三省和枢密院,直接向军队下达了北伐的命令。史浩从同僚那里听说以后大为震惊,作为右相兼枢密使,都出兵了我竟然还不知道,还当个什么劲!立即上了一纸奏章,请求辞去相位,孝宗准奏,命史浩出任绍兴知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