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29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3 08:39:36
  NO.45
  然而就在此时,北周军的内部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
  原来,为了分化瓦解韦孝宽大军,尉迟迥秘密派人带了大量金银到北周军中活动,对军中的部分将领封官许愿,意欲收买他们为自己效力——尉迟迥和他们原先曾经是并肩战斗的战友、知根知底的熟人,有的甚至还有亲戚关系,比如崔弘度就是他儿子的大舅子。
  这些将领中间,究竟有没有人接受过尉迟迥的钱财呢?
  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
  不过小子我猜想,也许是有的,因为这些人中除了元谐和宇文忻外,其他人和杨坚之前没有多少渊源,对杨坚也谈不上有多少忠诚度,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杨坚以后会如何对待他们,因此心中都没有底。这个时候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并不是没有可能脚踏两只船。
  一时间,军中一片混乱,谣言四起。
  韦孝宽对此忧心忡忡,现在这个样子,别说是打仗了,就是打酱油都不行啊!

  于是,他干脆假装得了重病,整天躺在床上,谁也不见,连命令都要靠侍女传达。同时秘密派亲信四处暗访,想早日摸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
  韦孝宽还没查出名堂,七总管之一的李询已经急了,他派人火速赶往长安,向杨坚奏报:传言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人都受了尉迟迥的贿赂,军中人心大乱!
  杨坚闻讯大惊,连忙召集相府一班亲信商议此事。
  郑译提议另派将领,换掉梁士彦等三人。
  内急忙找纸,病急乱投医。情急之下,来不及细想,杨坚便打算按照郑译说的办。
  然而李德林却坚决反对:千万不可!这个时候换人,就跟口渴时吃盐一样——只会让形势更加恶化!目前战局未定,前景不明,诸位将领在这个时候的心理就像个诗人一样敏感和多疑。如果咱们突然换人,摆明了就是不信任他们,也许他们真的会叛逃到尉迟迥那边。如果要想不让他们逃走,就得把他们抓起来,这样一来岂不是人人自危?而且临阵换将,历来是兵家大忌!前面派的这些人我们怀疑他们心有异志,难道后面派的就一定能忠心?

  接着他又说:收受贿赂一事,难辨真假。不过我认为即使是真的,咱们也不必太紧张,将领们在这个时候为自己找退路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咱们只要外松内紧,注意防范就可以了。丞相您只要派一个得力的心腹到军中担任监军,一方面尽力安抚他们,消除他们的疑虑;另一方面可以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就算他们真的有异心,也必然不敢轻易行动。
  知错就改是刘邦、李世民、云淡心远等一切成功人士的特点,杨坚当然也不会例外。
  听了李德林的话,他一点就通,马上就领悟了:如果不是您提醒,差点坏了大事!好,就这么办!
  可是,派谁去当这个监军呢?
  李德林当然是不行的,杨坚离不开这个智囊,不仅军国大事要与他商量,而且相府所有的文书、命令也都出自李德林之手,由于事情太多,才思敏捷的李德林往往需要同时口授数人,从来不需要修改,也从来没有一点错误。
  那么,除了李德林,还有谁堪当此任呢?

  杨坚最先想到的是老同学崔仲方。
  崔仲方出身于大族博陵崔氏,和郑译等人一样,也是杨坚太学时的同窗好友,时任少内史,杨坚辅政后,把他引为左右,对他非常信任。
  崔仲方推辞了,他说他的父亲在河北老家,自己去军中,尉迟迥可能会杀他父亲泄愤。
  这个说法听起来合情合理,杨坚没说什么,接着便点了刘昉的名。
  日期:2014-06-25 08:35:54
  NO.46
  刘昉是个享受惯了的人,他追求的是:钱多事少责任轻,美女好酒离家近,怎么肯去战场上吃苦受累、担惊受怕?

  一听杨坚要他去前线,他连忙拒绝:不行啊!我从来没打过仗,胆子又小,看见只蟑螂,就得连做三个月噩梦,这要是上了战场,自己吓死了是小事,耽误了丞相您的大事,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心啊……
  杨坚非常失望,随后他又找了郑译:刘昉没打过仗,你去过战场啊。你去吧!
  郑译和刘昉就像自行车的前后轮一样的相似,他当然也不愿意去,连连摆手:不是我不肯去,只是我真的有苦衷啊!我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各种不好,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病关节病妇科病前列腺也有问题,内什么,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杨坚心里很不痛快。

  平心而论,之前杨坚对刘、郑两人其实还是可以的,虽然没让他们跟自己共同执政,但也没亏待他们,刘昉晋封为黄国公、大将军,郑译原先封的沛国公不变,又升为柱国,对两人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出入都有甲士护卫,朝野为之瞩目,并称为黄、沛。
  但两人自恃功劳(当时人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居功自傲,贪得无厌,令杨坚渐生不满。
  这次两人又不肯为自己分忧,让杨坚彻底看清了他们,也彻底看轻了他们——这两个靠拍马屁起家的人,关键时候就是个屁!
  从此之后,刘、郑两人彻底失去了他的信任。

  就在杨坚犯愁之际,被延揽以来一直罕有表现的相府司录高颎自告奋勇站了出来:丞相,让我去吧!
  杨坚大喜过望,立即应允。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良臣,正是这次雪中送炭般的主动请缨,奠定了高颎在杨坚心目中无可比拟的地位!
  高颎的表现没有让杨坚失望。
  他只是派人对母亲说了句“忠孝不能两全”,自己连家也没回就立即出发了,日夜兼程,很快就赶到了军中。
  听说丞相派来了监军,将领们起初都有些不安。
  高颎初出茅庐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不仅没有追查那些收受尉迟迥贿赂的流言,反而代表杨坚对将领们大加抚慰、做出各种承诺,让大家吃了一个疗程的定心丸,随后他又以宇文忻为重点,与其推心置腹地一起谋划未来,解除了他的疑虑,两人很快就打成一块,成了莫逆之交。
  宇文忻在军中威望颇高,和诸将关系也极好,在他的影响下,军心迅速安定下来了。
  军心一稳,韦孝宽的病也神奇地好了。

  和高颎商量后,韦孝宽决定在沁水上搭建浮桥,准备强渡沁水。
  尉迟惇当然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理。
  浮桥是木船和木板连接而成的,最怕火攻,尉迟惇看准了这一点,便在上游放下火筏,顺流而下,想以此烧毁施工中的浮桥。
  然而他失算了。

  他吃惊地发现,他的火筏全部被河中间一字排开的一个个“土狗”给拦住了。
  这个“土狗”可不是指学名中华田园犬的中国本土狗,而是泥土堆成的土墩——这出自高颎的创意。土墩前窄后宽、前低后高(这种形状有利于抵挡水的冲击,可见高颎的力学学得相当不错),看起来的确像趴在地上的大狗。
  最终,浮桥很快就顺利建成,随后韦孝宽指挥大军开始渡河。
  尉迟惇下令让部队稍稍后退,打算“半渡而击之”——等对方过河到一半的时候再进行攻击。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退,却让韦孝宽找到了可乘之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