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讲述的是,在中国的北方有一座青山绿水间的千年古城——寒江市。在寒江市城北的一箭峰山脚下有一座民国初期的建筑,当地人习惯地称它老军校大院。“九一八”事变后,老军校大院由奉军的陆军学堂寒江分校改为伪满洲国国立医院。
在伪满洲国末期的1944年秋天一个漆黑的夜里,美丽出众的女医生林秋萍莫名其妙地吊死在老军校大院的门洞里。尸体被停放在大院西侧的医院太平间后,就在伪满丨警丨察准备对这起离奇死亡的案件展开调查的时候,一夜之间,林秋萍停在太平间的尸体却神秘地失踪。
从此,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大院里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偶尔会看见林秋萍的鬼魂出现在院子里:她依然穿着那件白大褂,披散着头发,缓缓地穿过月光下寂静的院子……最后,她的身影总是隐没在曾经吊死她的门洞里。于是,人们背地里都称老军校大院——“鬼楼”。
解放后,这里改为寒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但闹鬼的事件却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后来在这座院子里又发生了几起离奇的非正常死亡案件并因无法侦破而成为悬案,这就为这座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
二000年,寒江市政府对老军校周围的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使得这座已经列为文物的
老军校大院孤零零地伫立在一片废墟之中。
一天夜里,值班医生黄卫援被吓死在他的医生值班室,而与他一同值班的护士白倩影却吊死在大院的门洞里。寒江市公丨安丨局刑警支队大队长孟小冬及其队员在侦破这起“一夜两命”的案件过程中,被吓得心惊肉跳、目瞪口呆……
《千缘》——王往的长篇恐怖小说《废墟》主题曲
该书将于2015年8月17日在王往的天涯博客及“天涯——舞文弄墨”连载。
日期:2015-08-16 16:44:53
现代恐怖小说
《 废 墟 》
(本书取材于伪满时期流传于东北某城市的传说)
王 往
引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很多故事它并不感人,但很亲切。因为亲切,所以它比那些感人的英雄故事更能让我们热爱这片古老的土地;有些故事并不古老,它就发生在今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对这片土地无限怀念的故事,会慢慢地流传下去而变得古老、变得亲切。
所谓的封建迷信中,既有广为流传众人皆知、却又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包含着传统的文化。如果简单地完全否定这些,那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已将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丢掉了。
我的家在一座大院里,院子里住了十几户人家。这里原来是解放前一个叫吴四爷的资本家的宅子,解放后他家的宅院就充了公,后来房产局就把每间屋子分给了居民。
记得在我幼年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最富裕的人家也不过是有一台苏联产的电子管收音机。每天晚饭后,大人们的唯一娱乐活动就是围坐在一起,泡上一缸茶,一边抽着手卷的纸烟一边闲聊。现在回忆起来,那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
当时每天晚饭后,院子里的邻居都愿意到我家来——包括大人和小孩,甚至连那些家庭出身是贫农、歧视我家出身的人,都忍耐不住晚饭后到我家来闲聊的诱惑。
至今,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我被姐姐抱在怀里,我家的炕上坐满了女人和孩子,炕沿儿上坐着每家当家的男人,地上坐满了搬着小板凳来我家的半大孩子。我家的正座是一张八仙桌,八仙桌的两侧各有一把靠背木椅。我父亲总是坐在右侧,而左侧的椅子有时是我父亲的一个把兄弟坐,有时就空着。八仙桌上有两个清代的帽筒,上面画的是《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大家都在等——等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我的六姨夫。
记得每次总是在晚上六点钟一过的时候,我六姨夫便会准时推开我家的门。长辈们一边在嘴里说“六姐夫来啦!”一边把他让到八仙桌的左手坐下。这时,我六姨夫会摘下眼镜,从裤兜里掏出手绢擦一擦再戴上,然后接过我母亲递过来已经沏好茶的茶缸,用嘴吹一吹上面飘着的茶叶,喝一口便放下。
这时,所有人都会瞪大眼睛,急切地盼望他继续讲昨天晚上中止的故事情节。
我六姨夫没有稿,全凭记忆,从没有吞吞吐吐或卡壳的时候。他讲的时候,屋子里所有的人都会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每次都是讲到晚上九点,不管别人如何劝或哀求他再讲一会儿,他都会说:“好书不怕晚,明晚我再来。”
这是我幼年模糊记忆中最清晰的情景,当时的我大约三四岁。他所讲的这部书的情节,我没有印象,也许忘了,也许当时根本就听不懂。唯一能记住的,只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叫《废墟》——是一部闹鬼的书。
我六姨夫的大脑里为什么会装这么多故事?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讲起。关于我六姨与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据我母亲讲,我外公的父亲有两房太太,而我外婆的父亲却娶了四房太太。大排行,我母亲要朝我六姨叫六姐。
至今,我称她为六姨、而我母亲称她为六姐的这个人,究竟是哪位老先生的哪房太太的孙女或外孙女,我都算不明白。
当我问到我六姨夫的出身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当年伪满的时候,我六姐夫娶六姐时,看见六姐夫家的宅院一点也不比我家的差,他家住女眷的后花园比我家的花园还大、还气派。”
我六姨夫十六岁从伪满国高毕业后,便在铁路上当丨警丨察,二十岁便当上了警长。但是在日本人战败后,很多伪满丨警丨察都被以汉奸罪入狱,而我六姨夫却没有。因为在他当伪满铁路丨警丨察期间,我外公的两个晚辈被我外公派遣去延安寻找组织,后来又转道去重庆寻找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加入国民革命军的抗日部队,都是在我六姨夫的掩护下出的山海关。
我大学毕业以后,总是回忆当时邻居家的哥哥姐姐搬着板凳,来我家听六姨夫讲鬼故事的情形。于是,我便有了要把这本书整理出来的想法。后来几经打听,我找到了他们的家,才得知我六姨夫已于几年前就去世了。当时的我确信,《废墟》这部书就像讲述这部书的人一样——永远不在人世了。
我曾经多次向我的母亲询问《废墟》这部书的出处,母亲总是对我说:“你六姨夫伪满时在铁路上当丨警丨察,走南闯北,听到的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可惜他讲书的时候,你太小了。”最后她又告诉我,《废墟》这部书的故事发生地,在东北的寒江市,当地的很多老人都能向你讲一些这个故事的情节。
从此,每到休年假的时候,我都要去寒江市——这座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古城。我走街串巷、在茶馆里与老人们闲聊。无意中我有了新的发现:这部书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在延续。
于是,我便把它记录下来,讲给在座的各位读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