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54节作者:
暮雨飞红 日期:2014-06-27 08:44:36
魏杞归国的一个月后,金国派出了和约签订以来的第一个报问使,完颜仲。完颜仲临行前,向金世宗询问面见南宋皇帝的礼节,我们知道,绍兴和议确定的礼节是南宋皇帝必须站起来接过国书,但大亮失败后,在陈康伯等人的坚持下,赵构在接见金世宗的使者时坐着没动,算是出了口气。但孝宗登基后又在汤思退的安排下恢复了旧制,事后孝宗深感后悔,所以完颜仲现在心里没底,请求老大指点。金世宗告诉他,南宋皇帝必须站起来,这个问题没有商量余地。所以,完颜仲到了临安以后就亮明了金国的态度,南宋朝廷坚决不干,完颜仲表示爱干不干,天天呆在使馆里大吃特吃,最终,孝宗还是败给了这个吃货,不得不同意金国的要求。
这件事让孝宗很受刺激,开始在全国大力提倡尚武精神,不仅提高了武举的地位,文人考进士的时候也要加试射箭,孝宗还在自己的后院安了个靶子,没事儿来两箭,不幸的是,后来被弓弦崩伤了眼睛,落下了毛病。
不久,老将杨存中、吴璘相继病逝,黄金一代已经尽数凋零。孝宗于乾道三年(1167),吴璘病逝的前夕,再次将虞允文提拔为四川宣抚使,命他总管四川,兼管荆襄。第二年,拜名臣陈俊卿为右相兼枢密使,陈俊卿刚直不阿,一贯不买秦桧的账,而且作风稳健,非常务实,深得赵构的敬重,称他是“仁者之勇”。
日期:2014-06-28 08:43:49
从前面的采石之战和德顺军之败,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虞允文不愧智勇双全,很有战略眼光。虞允文到了四川以后,立即检阅诸军,通过详细的考察,把士兵重新编队,裁汰了一万多老弱病残,并大力发展民兵,同时在地方推行宽仁、灵活的税收政策,不到一年,四川的军政面貌焕然一新。
孝宗一直认真地关注着虞允文的作为,四川的振兴,让他非常乐呵,最近一两年,他为了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底,填补老臣去世造成的空缺,先后提拔了不少主战的大臣进入中央,但时间一长,就发现了他们各自的问题,有的甚至只会吹吹牛、败败火,军事上完全就是个小白,最终,孝宗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虞允文的身上。
乾道五年(1169)八月,孝宗下诏,将虞允文召回中央,拜他为右相兼枢密使,原来的右相陈俊卿晋升为左相。虞允文主政后,大力推广他在四川的经验,宋军的实力稳步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臣来说,地方的实际行政经验确实是非常宝贵的,相反,只是民间举人的康梁,在百日维新中的表现,就令人扼腕叹息了。但是,孝宗是一个权力意识很强的皇帝,他最不愿意看到权臣的出现,终孝宗一朝,宰相们都没能得到太大的信任,虞允文也未能幸免,这也许要怪老秦,他当年的乱政,给少年的孝宗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所以,孝宗为了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老大,在一些小事上,有时故意不听虞允文的,有个叫萧之敏的御史就投其所好,跳出来弹劾虞允文擅权,孝宗本来想顺水推舟,免了虞允文的宰相,可是有趣的是,此时赵构发话了,他说,当年采石打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萧之敏那狗东西藏哪去了?别听他的,让他赶紧滚蛋。于是这个欠嘴巴子就被发到基层体验生活去了。
日期:2014-06-30 08:45:44
在发展内政的同时,虞允文也继续在外交上与金国周旋。从最近的两场战争来看,基本是谁先动手谁玩完,所以虞允文对金国展开了各种刺激行动,希望能惹毛它,让它主动进攻,这得到了孝宗的积极支持。但左相陈俊卿强烈反对,于是被孝宗罢相。之后,孝宗琢磨着得派个合适的人去做这事,虞允文推荐了起居舍人李焘,孝宗表示同意。李焘颠颠儿地过来以后,孝宗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让金国把宋朝的皇陵还给宋朝,说白了就是归还河南之地,二是把那个令人窝火的受书礼节改一下,别让孝宗再起立了,也没打上课铃,起什么立。李焘听完就晕了,乖乖,这是让我去死啊(是丞相杀焘也!)他说啥也不去,孝宗一看,这废物去了也是白搭,金人一亮刀,他可能就得弄湿裤子,就决定改派范成大。
范成大的诗,我们中学就学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大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想必心情相当闲适,但他并不是一个只能写点小诗打发日子的小文人,这一次,对于可能的危险,他和李焘一样清楚,但他还是毅然同意前往,并在临行前安排好了家中的后事。这并不是愚忠,而是一个封建士大夫起码的操守。至于李焘,他的选择咱们也能理解,谁不怕死呢,大不了就不要名声呗。
十几年后,李焘临终前说:“臣年七十,死不为夭(都古稀了,还说什么夭不夭的),所恨报国缺然。”从遗言来看,他似乎对自己当年的懦弱感到悔恨,但我并不怎么感动,我坚信梅贻琦先生为清华立下的那句校训——行胜于言。如果说几句空话就也算爱国,那历史将无法给范成大那样的忠义之士一个交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话绝不会错。当然,李焘后来在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许算个小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