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2-25 22:26:20
癸丑第一
武昌是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省城,太平军在此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说光银子就有一百多万两,子女玉帛就不用说了。
太平军疯狂扩军,半是诱导半是裹挟,队伍一下膨胀到五十万之众。
因为太平军号称“圣兵”,行军打仗是不给钱的,并且缴获的钱还要交入圣库。大伙儿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并没有多少高尚的理想。可以想见,这新增的几十万人里有多少人不情愿。把这些无辜的平民百姓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上,说实话这一点不太人道。
武昌号称九省通衢,兵法上所谓的四战之地。就算洪、杨不太懂兵法,在向荣防不胜防的攻击下,估计也能想明白:战线太长,此地不宜久留。
从长沙撤退之后,太平军就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了,下一步要干什么,要往哪里走,洪、杨等人估计也是一脑袋浆糊。否则他们不会放弃武昌,过了半年再来争夺。
其实这正是流动战的最高境界,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对方更猜不出来。
紫禁城内的咸丰帝果然有些抓瞎,一口气封了三个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琦善带领直隶提督陈金绶,内阁学士胜保驻兵信阳、新野一带,防太平军北上。
钦差大臣陆建瀛专办江苏、安徽、江西防务,防太平军东进。
钦差大臣向荣,继续尾追太平军。
从上面的三个钦差大臣可以看出,清廷最注重的是信阳、新野。用的基本上都是嫡系。所以清廷最害怕的就是太平军北上。却不知太平军在岳州时就改变了北上的计划。
太平军在武昌住了将近一个月。由于改了历法,太平军的新年比大清的新年提前了五天,太平军正月初七就是清朝的大年初二,这一天,五十万太平军重新启程。旌旗蔽日,舳橹接空,武昌差不多搬空了。
歪打正着,改历法应该也是太平军进军神速的原因之一,别人都还在过年哈。
正月初八,太平军在鄂州老鼠峡遇到寿春总兵恩长,恩长的两千松江兵不值一扫,恩长本人被杀,船被烧。
陆建瀛率兵数千逆流而上,刚到九江,接到恩长死讯,手下士卒一哄而散,只剩下十七人,驾着两条船逃回江宁。
作为钦差大臣,陆建瀛开了个好头,十一日,驻守九江的江西巡抚张芾不战而逃,太平军攻入九江。
十七日,驻守安庆的总兵王鹏飞弃城,剩下一个安徽巡抚蒋文庆,手无缚鸡之力,干脆自杀。太平军攻克安庆。
安庆是长江上的重镇之一,太平军在安庆驻军三天,扩军至七十万,缴获饷银三十万两,漕米四十余万石。
三天后,太平军旌麾东指,连破太平、芜湖等县。正月二十八日,太平军进围江宁,即南京。
太平军实有七八十万人,号称二百万。在江宁城下连营二十四垒,舟船从大胜关一直排到七里州,江宁城头就算有人胆子大跟太平军较真,估计也数不过来。
南京号称金粉福地,繁华可想而知,又为明朝旧都,朱元璋据此以成帝业。守兵有五千人,内城住有满人两万,如果调度适当,尚可一战。
钦差大臣陆建瀛望风而逃,胆气可知。守城兵多年没打过仗,哪见过这种阵势:长乘宽十几里,红头巾一望无际。
倒是城外商民,自募义勇出击,被太平军杀回,城头守兵连忙发炮退敌,结果手忙脚乱,把义勇打死无数。
勉强支撑了十来天,二月初十,太平军攻入仪凤门,江宁城告破。
日期:2014-12-31 10:23:06
癸丑第二
攻占江宁后,太平军派出两路偏师,分取镇江,扬州。十几天后就传来捷报:镇江、扬州先后克复。此时的洪教主估计豪气大发: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金陵为东南形胜之地,大江龙蟠,钟山虎踞。然而这座名城有点邪气。凡是在此建都的王朝大多短命。
从三国时吴国在此定都以来,接下来的东晋、南北朝,东晋还算长一点,也就一百零几年。其余的朝代多则六七十年,短则二三十年。还不考虑太平天国和民国。
朱洪武不信邪,定都南京,竟然开国垂统,一传至建文帝,就被朱棣攻破。把首都迁到北京去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有一个传说,秦国扫平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其中还有一条,看哪里有王气,就派人破坏掉。
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有一种术士,会望气,《鸿门宴》里提到过。唐朝时望气士还露过面,后来就消失了。
南京因为王气所钟,被毁不止一次。先是楚威王埋金以镇之,又名金陵。后来又被秦始皇凿断山岭。南京又叫秣陵。
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按说不可以为法,但洪秀全就是靠神道设教起家的,应该对此深信不疑。为什么还要在此定都,洪秀全的心术大可玩味了。
异样的声音不是没有,据说有个叫钱江的,在武昌时就给洪秀全出计献策:先取金陵以为基业,次取开封以为犄角,再取济南以图进取。洪秀全也深以为然。封钱江为军师。
为什么洪秀全到了南京就改变主意了,据说是杨秀清反对。
杨秀清借一个老船夫的话说:河南水少无粮,地平无险。不如金陵有长江天堑。
自从太平军出广西以来,杨秀清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攻占岳州以来,一路上势如破竹,杨秀清的声望达到顶峰。
但定都是关系到太平天国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能因为谁的威望大就听谁的。
杨秀清为什么要借一个老船夫的话,这说明杨的心里还是没有多大把握,事情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洪秀全联合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反对杨秀清,估计杨秀清也不敢一意孤行。然而洪秀全没有这么做。定都就成事实了。
洪秀全为什么不明大理,归根到底一句话,正心诚意的功课没做好。也就是说,他当初起事时的心机就不纯。不是一心一意的要吊民伐罪,驱逐鞑虏。如果真是这份心思的话:生又何欢,死又何惧,别说一个杨秀清,虽千万人吾往矣!
心不诚则意不真,意不真则行不力,行不力则事不成。
钱东平的那篇文章,见识极高,但文章写得模棱两可,一会儿长驱北上,一会儿定都金陵,让人摸不清头脑。据笔者估计,不是他不会写文章,而是写的时候要揣摩人意,四处讨巧,不敢把话说死了。但开篇几个字,却是真知灼见:今日之举,有进无退。造反本来就是这样,你不搞死对方,就要被对方搞死,没有第三条路。
太平军从岳州发飙,三个月之内连破武昌、安庆,九江,江宁,镇江,扬州,无人敢当其锋。如今拥众百万,饮马长江,直驱河朔,正当其时。
洪秀全却突然挽住兵锋,求田问舍去了。以前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杀尽清妖,此后他的作为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定都这一刻起他就背叛了革命,虽然苟活了十年,也就是多日了几个女人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