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伏虎场上》
第51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2-31 11:48:29
  28、山村韵事(2)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聪明,留下了许多格言警句。比如,古人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新治安小赵,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定位为“五防”,“防火防盗”是一目了然的,因为出了这种事情,主家必然要举家外出,去化粮讨口,影响社会安定。第三条“防敌”,并不是防美帝苏修蒋匪,看样子他们一下子打不起来,就算打起来,四川也是大后方,如果轮到伏虎场打保卫战,估计中国已不太能保不住了。因而这条“防敌”,纯粹就是“防止阶级敌人捣乱破坏”。“地富反坏右”是天然的阶级敌人,还有许多现行***、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代理人,他们随时都会跳出来,向无产阶级专政疯狂进攻,不得不防。

  至于“防特”,暂与美国无关,因为两国没有建交;这个主要是防台湾特务,以及苏联的克格勃。电影《秘密图纸》经过十年的反复放映,全国老幼皆知,台湾特务随时都在妄想策反大陆人民,并盗窃我们的科学技术。这种想吃白食、拉我们下水的行为,必须严防死守!
  小赵毕竟年轻,他给自己定了个无法执行的目标,那就是“五防”最后的一条:“防通奸”。过来人都知道,这事在古今中外都做的比较隐秘,鲜有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喇叭放着鞭炮干这种事的,玩的就是心跳,因而那些高水平高级别的通奸人士,真是做得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堪称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所以防不胜防。除非低级别低水平的倒霉鬼,被人抓了现行,事情才最后败露,否则你如何防得了呢?

  小赵根据社会工作经验,就决心推行“发动群众,鼓励举报”的方式。
  还别说,一旦群众发动起来了,效果立竿见影!体现在于,他接到的举报线索越来越多。什么某某某与某某某早已勾搭成奸,数十年如一日,给人家男人戴了绿帽子就舍不得取下来,看来那免费的绿帽儿戴起来很安逸很享受似的;什么谁谁谁与谁谁谁,新近打得火热,怕已明铺暗盖,最怕他们日久生情,将来要闹出人命;又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看上了某个大姑娘小媳妇,正在摩拳擦掌施展内功外功勾搭,估计狗日的得手的几率很高,龟儿艳福不浅呀!凭什么?

  小赵专门用了个“工作日记本”来记录这些线索,很快就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一大本,其中不少都是关于举报崔拐拐的,因为他早已是伏虎男人的公敌,大家都在对他严防死守。
  但崔拐拐并不是傻子,赵治安要抓“通奸”,全公社尽人皆知,他又何尝不知?其实他犯的事,都是过去完成时态的事了,自从几年前调戏魏洋洋的政治事件后,伏虎男性公民对待他的策略,早已由“严防死守”升级为“全防全守”。 
  意思是说,崔拐拐今年三十岁,只有比他大二十岁及小二十岁的女性,才可以稍微放点心。这阵势让他根本捞不到机会,他的老客户也早就流失殆尽。所以崔拐拐满肚子的鬼火,听说要赵治安要严打通奸,他第一个举双手跳着双脚赞成:好!龟儿应该好好弄一下,妈的有些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过着神仙似的逍遥日子,老子早就看不顺眼了,搞,赵治安把他们往死处搞呀!于是他也加入了举报队伍。

  日期:2014-12-31 11:51:37
  然而“通奸”这事,岂是你想搞就搞的,赵治安很快就陷入了纳闷兼郁闷:线索明明就摆在这里,可是作案嫌疑人员,却都不顶风作案,或者说他们做的更加隐秘了,且发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见好就收,懒得缠绵,革命群众就抓不住他们的现行。其实“捉奸”与“抓赌”一样,必须抓住现场,虽然不能没收他们的作案工具,但事实胜于雄辩,至少再也无法狡辩吧?
  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群众性“防通奸”运动,表面看轰轰烈烈,实际上泡也没有冒一个。不过也有点好处,通过这场运动,实实在在地教育了群众:“通奸有风险,干活需谨慎!”
  话是这样说,但前文交代过:“色令智昏”。就在赵志安和伏虎人民对运动没有抓出典型而深感失望之际,典型人物出现了。也许他们忘记了风险,只想干活,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充当了典型。
  这个典型人物,就是篾匠兼老牛贩子谢春成。

  谢春成今年满六十周岁,所以要大搞一场生日寿宴,这是子女们的孝心,同时也是子女们的体面,他们要做给全世界人民看:你们瞧瞧,我们对老爹多好啊!
  除了从小就抱养到赵家沟的老幺“狗皮匠”之外,谢春成还有另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早已成家立业,平时他是跟着老大一家过日子,不过自己单独开的有锅灶。由于老伴已过世好多年,儿子们每年给他分口粮管吃管喝,他自己靠卖农具赚钱潇洒。由于当爹的级别高,因而子女们平时对他打个牌啥的,从来也未曾管过他。
  生日宴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如期举行。来客多是四亲六眷,附近的乡亲等等。孙结巴是亲戚,肯定要来;虽然二洋马在坐牢,棒棒糖还是远房亲戚的幕后代表,也得来;杨劳模、何周一是近邻,必须要来;因狗皮匠算是在社会上混的人,有些关系,所以把高瓦西里、徐乖法、崔拐拐、唐老鸭也请来了谢春城的牌友董鸡公、王二胡子、向巴眼等,那是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的。
  说寿宴隆重,其实不在于吃什么,宴席的内容是固定的,就是“九个碟子八大碗”,最后是打包带走的粉蒸大肉。当地这种模式估计再过二百年也不会变,因为它的历史不止五百年了。这场宴会的隆重性,体现在它的其他方面,一是来宾的规模人数,二是附带的活动内容。
  当天晚上,宴席刚开始,就放起了烟火。我爹何二刀没吃成酒席,但他观赏到了平生第一次的乡村烟火表演,那叫个精彩!“飞老鼠”带着尾巴扶摇直上,炸开,然后是五彩缤纷的造型,还能在空中停留几秒钟,美不胜收。而“地老鼠”是在地上打转,或者朝人缝里乱钻,搞得妇女儿童惊叫和嬉笑连连,特别刺激。放鞭炮就更不用说了,我爹他们一群小孩,等到刚炸完鞭,立即冲进硝烟弥漫的战场,去捡拾没有炸的鞭炮,这就是小孩们的“战利品”,有事没事拿出来放几个,就图听个响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