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
第58节

作者: tqzrd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8 14:20:30
  (3)学一门才艺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管仲的投资是相当保险的:管仲和鲍叔牙都成为了这场竞争最后的胜出者。
  话说,本来齐桓公萌生了杀死管仲报一箭之仇的念头,但鲍叔牙在齐桓公的心里点燃的另一团火焰,夺走了报仇之火的燃烧能量。鲍叔牙说:我的能力只有辅佐你治理齐国,而管仲的能力可以让齐国称霸诸侯。齐桓公对鲍叔牙的能力是相当钦佩的,听老师说,还有一个比鲍老师更高大上的人才,立即放弃了找管仲报仇的想法,跟鲁国玩了一个欲纵故擒,虚张声势说要抓活的管仲回去报仇。

  眼看管仲可以顺利逃生,不过,中间又出了点小插曲。据《国语》记载,鲁国也有智商高超,慧眼识英雄的聪明人。这个聪明人叫施伯,当鲁庄公找施伯商量如何送管仲回去的时候。施伯智慧的指出: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力的国家,肯定会称霸于诸侯。齐国强大不是鲁国之福。鲁庄公问:那怎么办呢?施伯说:杀了,把尸体送过去。我每次看到施伯这句话就很纳闷,施伯为何不能说:请留下管仲为鲁国所用?这时候的齐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在国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施伯仅仅因为畏惧齐国?一个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施伯作为鲁国的公族大夫,眼光独到,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对此,我只能感慨:真正的国家栋梁,不能仅仅需要有智慧和学识,还得要有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心胸和气度。很遗憾,在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有着过人的智慧施伯,始终只做了一个聪明人。

  而鲁庄公就更二了,很明显他是已经相信了施伯的判断,才准备处死管仲,但齐国使者跑出来连哄代吓,鲁庄公最终决定送管仲回齐国,与不世出的英才失之交臂。作为国君,意识不到人才的重要性,或者无法慧眼识英才,鲁庄公此时的表现,真的可以打不及格。尽管后来鲁庄公也干过两件漂亮的事情,但鲁国从此毫无悬念的沦为了齐国大哥身边的小兄弟。
  被绑起来送回齐国的管仲,此时的内心愉快而焦急:万一鲁庄公醒过味来,玩个半路追杀就惨了。但历史告诉我们:凡大人物,总是在危难的时候想出很多求生的小妙招。据说,管仲为了使大家消除疲劳披星戴月的赶路回齐国,临时创作了一首通俗歌曲《黄鹄》教大家唱。大家边唱边走,居然不知不觉的就赶到了齐国。后来,鲁庄公真的后悔了,但已经追不上了。
  在这件事上,我又有一个小感叹:我们学习艺术,不是为了做某某某家,而是为了换一种角度认识世界,换一个心情认识苦难,换一个思路面对困境。
  在此必须提一下,管仲编写通俗歌曲,可不像我们某些网络创作歌手,编出来的歌只剩下俗,一点也不通。我某次打车,从车载广播里传出来两句网络歌:好男人都死哪去啦死哪去啦,好女人们排着长队等着出嫁,真是吓得我落荒而逃,差点忘记付出租车费。管仲是真正的音乐家,中国古代计算音律的“三分损益法”就是管仲演算出来的。“三分损益法”的大约意思是:一根长度和圆径固定的琴弦所发出的声音是稳定的,所以,可以通过增减琴弦的长度,得出高音或低音。也就可以根据琴弦长度增减幅度的多少来计算音高音低之间的关系,就此得出音律。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阅读我这一串串解释也许有些困难。那就只需要理解,管仲的“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了1(dou)、2(re)、3(mi)、5(sou)、6(la)之间的关系,只要确定其中一个音,就能通过增加或减少琴弦的长度确定其他音。1、2、3、5、6五个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也就是我们说的五声音阶。

  日期:2015-05-09 18:39:55
  (4)君主的才与德分析
  中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对话很多。个人以为,齐桓公与管仲的见面谈话算是最精彩的之一。故事出自于《管子》,原文通俗而精彩,如果文言文不错的孩子,建议阅读。
  管仲回国后,齐桓公为了表示对人才的敬仰尊敬,好好把自己身上的陈年泥搓了一搓,隆重接见管仲并表示要委以国政。管仲非常谦恭地说:你能放过我,保全了我的脑袋和腰身连在一起, 我已经没有其他要求,只求有一碗饭吃。哪里有能力担任国政呢。齐桓公不含糊: 接受我的委任吧, 只要你肯担任国家政治的重任, 那我也一定尽力担起国家领导的重任。在此很想为齐桓公点个赞。他抛开了管仲提及射衣袋钩的话茬,用很隐晦又潇洒的方式表达自己已经完全忘记一箭之仇了,然后只两句话单刀直入地恳请管仲接受任命,里面包含了真诚、信任、还有自己将做一个好国君的承诺。这一次谈话拉近了齐桓公和管仲的心理距离,于是,三天以后,一场更精彩坦率的对话又开始了。

  话说过了三天,齐桓公又找管仲聊天,大约是承诺了做称职国君以后,心里突然没底气了,所以想找管仲坦白自己的问题。齐桓公说:我这个人啊, 有三个坏毛病, 管医生你帮我把把脉,我这样的人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吗?
  管仲说: 您直接告诉我啥毛病吧。
  齐桓公说,第一,我喜欢打猎。为了打猎经常耽搁政务工作,政府百官没有机会向我汇报请示。
  管仲淡定地回答:这个毛病真糟糕,但这不是致命的问题。

  齐桓公又说: 第二,我喜欢喝酒, 每次喝酒都昏天黑地,连外国使节来了,我也没时间接见。
  管仲继续淡定地说: 很明显,这也是坏毛病,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再说: 第三,我喜欢女色, 而且乱来。
  管仲说:这是个坏透了的毛病!但仍不是问题的关键。  
  齐桓公听管仲这样一说,心情轻松又满怀质疑:那么严重的三个毛病,仍可以担当领导国家的大任?管医生,你倒是说说,啥毛病才是致命的呢?
  管仲说:做国家领导人,最怕的不是你说的那三个毛病,最怕的是:智商低下,缺乏判断力或者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如果更直白翻译管仲的意思:那就是作为国家领导人,人品上有瑕疵,并不影响他继续做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关键是领导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能力:第一,判断力。聪明的国家领导一定要能正确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敏锐地预见事情发展的方向。第二,决断力,分析清楚了事情的方向,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不是一种,如何选择最佳方案?尤其是遇到“两害相较需要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的时候,国君必须要有十足的勇气和智慧短时间内做出决断。也就是说有选择性障碍的人就请不要选择做领导了,如果领袖人物在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一会指东一会指西,那下面跟着跑腿的人就浆糊了,而且,时间长了部下会对领导失去信任。

  对于这个故事的描述,估计《东周列国志》觉得《管子》里面提出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不能囊括优秀君主的素质,于是《东周列国志》在上面这个故事上予以发挥,为优秀君主加上了有胸怀气度和重用人才两个考核指标。我觉得加的很好,齐桓公能够捐弃前嫌,任用管仲本身就是重视人才和气度的表现,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大胆地说出来,也需要一定的胸怀。
  不过,我又有一个小疑问?管仲的分析正确吗?君主是不是可以把道德放在比才干次要的位置?关于这个话题,中国的历代学者们进行了许多辩论,一般情况,儒家的学者都坚持认为品德比才干更重要,法家的学者更重视才干。所以,后来还有人把管仲归于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此,我不敢表态说哪一个观点更正确。因为每一派的粉丝都不少,我不想承担被拍砖的风险,只想谈点个人的小看法:管仲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已经看清了君主在种种物欲引诱下,你让他脱离低级趣味做道德圣贤,还不如因材施教,让君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些实事。

  其实我一直认为,齐桓公称霸的时代,第一主角是管仲。他才是真正把控全局的核心人物。
  齐桓公听了管仲对自己的三个坏毛病不以为然,非常兴奋地说:那我们过几天就商量国家大事吧。趁着齐桓公心情舒畅,管仲不失时机地说:时间宝贵, 我们现在就商量吧。于是,管仲举荐公子举、公子开方、曹孙宿到鲁国、卫国、荆国做大使, 以稳定国际局势。然后推荐了外交、农业经济、国防军事、司法行政、监察等五位大臣。齐桓公一一应准。
  这两次见面谈话,管仲用智慧的分析,出色的辞令奠定了自己在齐国至尊的地位。齐桓公加管仲,这一对优秀的君臣二人组合,终将携手开创一个新时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