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11 16:02:46
(5)有时候最好的劝诫是让他碰壁。
话说齐桓公获得了天下奇才管仲,又在管仲的推荐下组建了出色的管理团队,国家迅速由混乱转入稳定。这时候,齐桓公该打猎打猎,该喝酒喝酒,晃晃悠悠做了一年的富贵闲人。俗话说得好: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齐桓公闲的时间长了不小心就病了。病的名称尚无定论,病的症状主要是选择性记忆:突然想起当年鲁国可恶地帮助公子纠攻打齐国,全然忘记了那一次“乾时之战”的胜利者是齐国,自己还逼着鲁国当了帮凶杀了哥哥公子纠,又欺骗鲁国召回了管仲。这病病的不轻,究其病因,个人感觉有两个:第一,通过假死蒙骗公子纠回国为君,打败鲁国,召回管仲,齐桓公自信心爆棚。路走得太顺的人,总是会忘记看脚下。第二,鲁国比邻齐国,征服鲁国,有利于齐国的势力向西拓展挺进中原。
齐桓公提出要打鲁国,管仲立马跳出来反对:齐国内乱刚刚平定,在实力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这种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折腾,认认真真搞发展。齐桓公不听,关键是鲍叔牙也不听。
对于齐桓公的谋臣班底来说,管仲是一个新成员。尽管齐桓公曾经热情洋溢的表示,齐国政务已经全权委托给管仲,但就这件事情看来,齐桓公对于管仲的见识和判断力尚持质疑。于是,管仲沉默了。
不知道有没有妈妈有过和我同样的经历,我的小女儿曾经是一个钢筋水泥脑袋。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只要她喜欢做的事情,我很难用语言说服她不做。所以,我经常都迫不得已采用“碰壁治疗法”,只要是不违背大原则的错误,就干脆让她犯一次,以后,她就真老实了。我猜想,管仲的沉默应该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既然齐桓公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让他撞个鼻青脸肿。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兴师伐鲁。
这一场战争规模不大,但非常有名。因为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叫做《曹刿论战》的课文就是描述这一场战争。
话说齐国大军压境,鲁庄公面向基层征召人才,于是曹刿被推到了历史的风景线上。鲁庄公这一次表现得非常漂亮,并没有因为曹刿出身平民而放弃采纳曹刿的建议。
曹刿和鲁庄公同坐在一辆车上指挥战斗。为了避开齐军锋芒,曹刿下令鲁国军队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
齐鲁在乾时之战已经有过较量,上一次鲁国的表现实在太菜了,这让包括鲍叔牙在内的齐国将士都十分鄙视鲁军,所以,两军一对阵,齐军立即主动发起攻击。鲁庄公见齐军冲过来,刚要擂鼓对阵。曹刿立即劝阻说:不能出击!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稳住阵势就行。齐军撰紧了砖头倾尽全力砸向鲁军,结果鲁军龟缩了起来,齐军一板砖拍空,又无法逼近对手,只得悻悻退回。
稍作休整以后,齐军开展第二次冲锋,鲁军仍然固守阵地。齐军气势汹汹却攻不进阵内,不免开始有些抓狂的感觉,齐军士气开始疲惫,再次悻悻退回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不应战,齐军将领基本认准了鲁军是害怕了,懈怠之情溢于言表。当齐军第三次发起进攻的时候,曹刿看准这次齐军已经松懈,立即发动反击。庄公亲自擂起战鼓,鲁军眼见齐军几次欺负到头上来,心中早有愤懑之情,听到战鼓声音,士气高昂,奋勇出击。齐军节节败退。
眼见齐军逃跑,庄公下令赶紧追。曹刿赶紧制止,左看右看,发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建议庄公下令追击,这一次鲁国赚大了,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
战争过后,曹刿曾和庄公讨论过鲁国为何获得胜利,个人觉得不够全面,所以在此简单总结鲁军获胜的原因:第一、鲁国在鲁庄公的领导下,内政修明,颇有实力。第二,鲁国主动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主战场长勺。第三、后发制人,选择适当的反攻时机。
齐军败了!脆生生挨了鲁国一耳光的齐桓公老实了:管仲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啊。从此齐桓公对管仲言听计从,再也没有针锋相对的和管老夫子较过劲,并称管仲为仲父。意思是自己对管仲就像侍奉父亲一样尊敬。
君臣达成了高度的默契,管仲终于放开手脚开始了自己对齐国的改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