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07 19:11:40
反过来,人们一旦听说秦楚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总是下意识的感觉那一定是个短暂的,偶然的插曲,是异常状态。比如,张仪做秦国丞相后,秦国和楚国在10多年时间里对立冲突,乃至发生激烈战争。但是,10多年时间和300年时间比起来还是太短了,就象是昙花一现,还不足以扭转民众的普遍印象。应该说,秦楚的对立是秦惠王和张仪强行制造出来的,违背了两国的民意。
当楚国把它的盟友从齐国变成秦国的时候,没人觉得这有多奇怪,战国时代一个国家变换盟友是很常见的事情,更何况楚国只是恢复一种大家都习惯了的关系。但是,孟尝君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众所周知,现在的秦国各方面条件都比齐国优越,秦国的势力比齐国更强盛,而楚国决定抛弃齐国,投靠秦国,它的行为将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为了秦国,楚国不惜主动的去破坏平衡,做和它的传统战略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事情,战国时代这还是第一次,而且它做出这一史无前例的重大政策转折的时候还显得非常坚定,并没有多少犹豫,孟尝君因此得出结论,历史上秦楚有着长期的亲密关系,现实当中掌握秦国政权的楚系外戚又和楚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加在一起,秦国和楚国之间的纽带已经过于牢固,它们的关系好到甚至可以让楚国把它实行上百年的传统战略都迅速弃之脑后,这件事的性质非同寻常,很值得警惕。
日期:2015-05-07 20:39:34
如果楚国今后不再维持平衡,它会扮演什么新角色?孟尝君认为,它很可能成为秦国统一天下进程中的忠诚帮手。燕国只有在秦国对付齐国的时候才会帮秦国的忙,而楚国在秦国对付其他所有诸侯国的时候都会帮忙。孟尝君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情景,秦国军队在黄河流域从西往东不断推进,而同时楚国军队也在长江流域从南到北进行攻击以牵制各诸侯国。这种情景对秦国非常有利,所以绝对不能允许它发生,孟尝君暗暗下定决心,在进攻秦国之前,一旦有机会,必须首先给予楚国最沉重的打击,最好打的它从此生活不能自理,永远的衰落下去,它再怎么忠诚,没有力量它也帮不上秦国什么忙,当然,这样做也可以先彻底消除侧翼的威胁,然后再安心的去进攻秦国。这就是为什么史书中不起眼的一个外交转向,却给楚国的命运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惨剧。
楚国不知道这个时候孟尝君已经把它看成眼中钉,准备对它下狠手。不久以后,来自孟尝君的打击就降临到楚国头上,其凶狠程度还要超过张仪对楚国的打击。楚国以为这是由于它背弃齐楚十年盟友情分而得罪了孟尝君的缘故,其实不然,楚国和秦国的特殊关系才是更重要原因。
日期:2015-05-09 11:49:46
楚国离开后,齐国进入了危险的孤立境地,在棋盘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它都处于全面下风,战略主动权百分百的掌握在秦国手里,这时的孟尝君还想着找机会去进攻楚国和秦国,他是不是想的有些多了呢?不是,在最黑暗的隧道尽头,孟尝君又看到了一线耀目的阳光,因为秦国和楚国结盟的同时,它和韩魏的关系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逐渐冷淡下来。孟尝君最担心的是,秦国的新棋手魏冉和张仪是同一级别的高手,魏冉决定按照张仪的办法去下张仪没有下完的那盘棋,和韩魏燕三个国家一起对齐国群起而攻,丹阳-濮水之战的时候齐国还有一个重要盟友楚国,失去楚国这个盟友之后,它当然更不可能是对手,只有等死。但是魏冉如今的做法是在外交上和韩魏疏远,显然他不准备学习张仪。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韩魏以前愿意和秦国一起攻打齐国,是为了阻止齐国的扩张,可是这些年来韩魏看到,齐国很像是接受了教训,它开始痛改前非,做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它没有表现出哪怕是稍微一点的扩张迹象。而且齐国的丞相是孟尝君,孟尝君也在魏国当过两年丞相,他从来不主张齐国实行扩张政策,这一点魏国相当清楚,所以韩魏现在对齐国基本上是放心的,它们对进攻齐国已经没有多大兴趣。秦国有可能为此事早就咨询过韩魏的意见,但是被韩魏拒绝了,于是,秦国才转向了楚国。
日期:2015-05-09 12:46:56
以秦国和楚国的关系,说服楚国比说服韩魏容易。魏冉接下来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秦国向韩魏借道,它的军队经过韩魏领土从中间进攻齐国,同时楚国军队从南线,燕国军队从北线发起进攻。如果韩魏连借道也不同意,那就需要用到另一种方案,秦楚组成联军经过楚国领土,从南线发起进攻,而燕国在北线进行牵制。也就是说,韩魏自己不用参战,只需在战争过程中保持中立,或者给秦军借道。秦国和魏国是多年盟友,行为惯性还在,秦国应该很有机会成功的劝说韩魏做到这一点。齐国的力量远不如秦楚燕三国加起来的力量,它仍然只有接受失败的命运。
孟尝君认为,这两种方案中,秦国更聪明的做法还是放低姿态,多说软话,尽量和韩魏事先搞好关系,否则万一打着打着韩魏突然变卦,从背后出兵切断秦楚联军的后路,和齐军一起夹击秦楚,那后果就太悲惨了。秦国既然没有这么做,那就说明它联合燕国楚国进攻齐国的可能性也很小,除非是因为魏冉太有信心,他觉得韩魏不会这样阴毒的对待秦国,所以用不着刻意的去讨好它们。
日期:2015-05-09 17:12:31
根据魏冉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孟尝君评估,他应该不是一个张仪级别的高手,他的计划不是象张仪那样,先打败齐国,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领土扩张。这也不奇怪,张仪级别的高手毕竟是少见的。秦国和楚国结盟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维护和平,既然魏冉没有把攻击目标指向齐国,那又会指向谁呢?是赵国还是韩魏?楚国打不着赵国,攻击赵国,楚国这个盟友就浪费了,而韩魏和秦国距离最近,向韩魏扩张对秦国来说是最方便的,韩魏的地理位置处于秦国和楚国的夹击之中,它们和楚国关系又不好,秦国容易说服楚国和它一起行动,所以,秦国接下来最有可能的攻击目标应该是韩魏。
韩国加魏国,力量比起秦国加楚国差一大截。如果秦楚真的向韩魏发起进攻,自知不敌的韩魏肯定会四处求援,现在有能力援助它的国家只有齐国,这样,韩魏就会被迫倒向齐国这边,国际格局演变的最终结果就不是秦国夺走齐国的棋子楚国,而是互相换子,齐国用楚国一颗棋子换走秦国韩魏两颗棋子,韩魏的位置是战略制高点,换子对齐国来说不仅没有亏,它反而赚了。秦国自己把两颗重要棋子推到孟尝君手里,孟尝君的回应当然是毫不客气的笑纳,而且他还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行动,通过战略制高点,发起反击,摧毁敌人势力,只用一场战役,他就让踌躇满志的秦国认清了形势,当今天下不是秦国独霸的时代,而是秦齐争霸的时代。
日期:2015-05-09 22:36:28
所以,前304年楚国转过身去投靠秦国的时候,孟尝君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反应,他还是不声不响,继续在那里耐心的等待着。到了前303年,他非常非常高兴的看到,魏冉按照他所预计的方式,开始展开对韩魏的一场大战。我在古本竹书纪年里看到一个大部分史书都没有记载的资料,
〔一二四〕《竹书纪年》曰: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水经.伊水注》
《竹书纪年》云:楚及秦伐郑纶氏。《后汉书.黄琼传》注
〔一二五〕《汲郡古文》曰:翟章救郑,次于南屈。 《水经.河水注》
臣瓒曰:《汲郡古文》:翟章救郑,次于南屈。 《汉书.地理志》注
这两条记载的意思是,秦楚结盟后,前303年,它们组成联军进攻韩国(韩国的都城就是原来郑国的都城新郑,所以战国时代的人也把韩国简称为郑),韩国靠自己的力量抵挡不住,魏国不得不派了一个叫翟章的将领带着军队去援助韩国.另外,正规的史书中都有记载,秦国同一年也在独自进攻韩魏,它在封陵之战(苏代提到的五大战役之一)中获胜,占领魏的蒲阪,晋阳和封陵,这三地都是秦、魏间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同时秦又攻取韩的武遂,这是韩贯通南北的通道所在,秦国的攻势取得了很大进展。魏国派兵援助韩国,实际上它自己都有些自身难保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