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37节作者:
附壤 日期:2014-09-11 21:52:59
洪仁辉这群洋和尚终究念不了中国的经。他们总是忽略一点,比起中西贸易的巨大利益,清朝皇帝更在乎的是江山永固、基业长青。尤其是一些起义领袖经常去西方避难,时刻准备“反攻大陆”,更是让乾隆对“改革开放”深恶痛绝。
所以,洪仁辉一伙被押解到广州审判。“皮球”踢给了李侍尧。
能不能得到“圣眷”,在此一搏了。李侍尧对这个案子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手段,李永标被免职(他是否真的受贿,不得而知,应该是个受害者。),主角洪仁辉被判了3年监禁,替洪仁辉写奏折的那位,处以死刑。(当时洋人钱可不好挣啊。)
这些还不够,为了彻底杜绝此类事件,李侍尧特别制定了《防夷五事》,内容大致就是严格控制外商,外商在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而且不能在中国过冬。
可以说,洪仁辉事件,让中国的闭关锁国又更进一步,闭目塞听又更胜一筹。
可是李侍尧,却因这个事件,深得“圣眷”!
于是乎,当年的李侍尧,一下子就从代理总督荣升为总督。并且在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成了名符其实的“总督专业户”。
直到乾隆四十五年,仕途一向顺风顺水的李侍尧,“意外”地被海宁“打了小报告”。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正悄然来临,只是,此时他还蒙在鼓里。
此时的乾隆,正在南巡途中,听闻了海宁有关李侍尧的奏报后。恐怕在他的心里,李侍尧的“事迹”如今已经让大臣们议论纷纷,自己不闻不问恐怕说不过去,反过来如果严惩一下他,不但摆明了自己严惩贪官的一贯政策,同时也能借着李侍尧给百官一个警醒。于是,乾隆很快就做出了两个决定,摆出了一副严惩的姿态:
第一.下令在北京的协办大学士英廉(也就是和珅的岳父),查抄李侍尧在北京的家。
第二.命令随驾南行的刑部侍郎喀宁阿和户部侍郎和珅,立刻赶往贵州,沿路要对此事严格保密。同时,由于湖南是去云贵地区的必经之路,所以通知湖南巡抚李福,如果有私骑驿马由北向南路过,立即截留。以防让李侍尧事先得到消息有所准备。
光看这架势,李侍尧的麻烦大了。
日期:2014-09-12 22:06:49
从时间上来看,两支人马查办李侍尧,一定是在北京的英廉首先得到“战果”。果然,不出几天的功夫,英廉就像乾隆汇报了自己查抄李侍尧家的清单:
这份清单中,最大项的“抄得金银珍宝”一项中,前面赫然写着:“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
如此名贵的三样东西,在乾隆眼里,并不会让他产生李侍尧“果然贪渎”的印象,相反,这三样东西只能让李侍尧在乾隆眼里加分。因为这是三件宝物是李侍尧给乾隆进贡的贡品,可能当时贡品太多,皇帝又把这些东西退给了李侍尧。
按照“惯例”,每逢年节及皇帝万寿、太后千秋的时候,都是官员们绞尽脑汁的时候,因为他们要进贡。这还没什么,重要的是乾隆皇帝是一个情趣很高的皇帝,对贡品的要求也自然水涨船高。
面对皇帝“苛刻”的要求,长期担任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的李侍尧,却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任职的地方靠近边境,而且两广总督又是仅有的与西方贸易的地方,所以李侍尧可以弄得更多“新奇小玩意”。
比如,用发条控制的船、各种动物,能自动报时的钟表,会演奏乐曲的精美的盒子(类似于八音盒)……这些在今天小孩子都不玩的东西,当时可是唬得乾隆团团转。
在一次乾隆给李侍尧的上谕中,乾隆曾明确写到:上次进贡的镶金洋表亭非常不错,下次碰到类似这么好的多弄几件给我,如果还有比这大的、好的,也弄几件,不用在乎钱!(嗣后似此样好的多觅几件,再有比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
乾隆虽然口口声声“不必在乎钱”,可是李侍尧弄得好的贡品后,是打死也不敢去找乾隆报销的。于是,一应花费全由李侍尧出,多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李侍尧的贪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进贡有关。而乾隆,自从看到那三样东西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李侍尧案件,已经注定风声大雨点小,乾隆定不会处死李侍尧。
但这一点,百官不知道,和珅不知道。
他们只能猜!
这就叫天威难测!
再说和珅一行,在通讯基本靠走的年代,他们要从山东一路骑行到云南,说得悲观一点,一路之上得有多么舟车劳顿,说得乐观一些,也能遍赏祖国大好河山。
在和珅到达贵州之后,和珅开了个小差,饶有兴趣地游览了名胜飞云岩,并且留下了一首七言长诗。诗中有云:世间处处皆仙境,策马依然纵玉鞭。可见,一路之上,初次南下的和珅,还是满含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诗中向往的第一次的美妙。
可正如和珅另一句诗“仿佛如同羽化升,归来翻恐红尘绊”一样,他终究仍被“红尘绊”。
世人都道神仙好,功名利禄忘不了!
当和珅来到总督府,面对匍匐在前的李侍尧展开圣旨的时候,权利在和珅面前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魅惑。堂堂封疆大吏李侍尧,乾隆一朝曾经的风云人物,亦不过乾隆手中一个走卒而已,一言兴之,一言亡之。
宣读完圣旨,李侍尧就算是被“软禁”下来了。此时和珅“反贪”的工作,又该如何下手呢?
许多和珅的传记中,都记载了此时和珅突然对这个案件不闻不问,竟然游山玩水去了。当然,和珅并不是真的游山玩水,而是借此姿态麻痹李侍尧,让他放松警惕,然后背地里搜集李侍尧贪污证据,最后一击致命。
如此一来,显得和珅办事多么讲求谋略!多么聪明!
但和珅这个谋略,真不怎么高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