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在烧——高智商犯罪推理小说》
第13节

作者: 百年如歌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曲解了我的本意,我所说的逻辑不是指抽象的思维规律的总称,而是通过已知条件演绎出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像我们玩的数独游戏,每一个空格里的数字都是唯一的,这个演绎的过程叫做逻辑推理。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之父,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疑问都可以用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出来,尤其是古人,断案的时候基本上靠的就是逻辑。”

  日期:2015-10-18 22:18:00
  “你还知道古人断案的事?不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吧?”
  “随便说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有一个人叫赵三,和他的朋友周生约好第二天去外地做生意,结果第二天赵三来早了,就先上船休息。船夫看到赵三腰里带的盘缠,临时起意把他杀了,尸体沉入河中。周生来时不见赵三,以为他还没到,就让船夫到赵三家里去催,船夫到了赵三家门口,一边敲门一边喊‘赵三娘子,赵三为何还不起来’,赵三娘子很惊讶,就跟船夫一同到河边去找,结果当然找不到。”

  “周生怕牵连自己,就报了官。县令怀疑赵三娘子伙同周生谋害亲夫,可是严刑之下也没有逼问出口供,于是案子就搁下了。直到新任县令重审此案,在卷宗里发现疑点:船夫叫门时为何不喊赵三,而喊赵三娘子,他怎么知道赵三不在家?于是招来船夫一审,很快水落石出。这就是逻辑在断案中的作用。”
  萧屿哼了一声:“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个故事出自《祥刑古鉴》,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刑部郎中宋邦僡编辑的,又名《洗冤录检验总论》。故事里最后破案的也不是什么新任知县,而是大理寺的评事,回目叫做《杨评事智辩舟子奸》,上学的时候我就在图书馆里读过这本书。你拿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来标榜你的逻辑学,就不觉得脸红?”
  苏云见他说出出处,无所谓地笑笑。

  日期:2015-10-18 22:21:00
  “我不否认逻辑推理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但是也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神奇,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用逻辑来解决。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吐槽现在小学生的数学题,你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开,我就承认你说的有道理。”
  “你说。”
  “小明的妈妈买了1个苹果,1个西瓜和2斤荔枝,共花了20元钱,请问小明的妈妈多大岁数?”萧屿说完,点了支烟,翘起二郎腿看他怎么作答。
  “小明的妈妈是哪儿人?”苏云认真地问道。

  萧屿愣了一下,原题中没提到这个,随口道:“东北吧,就是咱们当地人。”
  “那就好办了,已知条件出来了,就可以推理出一个必然的结果。首先,荔枝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才进入东北市场的,当时的物价水平总体来说是很低的,西瓜大约2、3角钱一斤,一个十来斤重的西瓜也就是3块多钱,苹果单买一个也不会超过5角钱,而荔枝这种南方特产的水果却要卖到8元钱左右一斤的天价,20元钱买到这些东西应该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
  “但是荔枝虽好,却容易造成小儿厌食和摄入营养不均衡,并不适合4岁以下的小孩子食用。而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很严厉,可以推论出小明是独生子。所以,妈妈买来的这些水果,只有苹果是给小明单独准备的,西瓜当然是全家人分而食之。”
  “小明一次性就能吃完一个苹果,年纪应该在3至4岁左右。从我国的婚姻政策来看,女性的普遍结婚年龄在20周岁,婚后一年生子,也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小明妈妈买水果应该发生在1994年到1996年之间,就按95年算吧,当时是25岁,如今过去了19年,所以,小明妈妈今年44岁。嗯?怎么好像跟你同岁?小明的妈妈是不是你媳妇?我记得你儿子乳名叫狗剩儿,你什么时候又生了个小明?”
  “这他妈的也能算?”
  萧屿嘴里的烟都掉到地毯上了,才反应过来:“你儿子才叫狗剩儿!”
  日期:2015-10-18 22:40:00
  小庄站在萧屿面前有点不知所措,他和冯队昨晚熬了一整宿,今天又带着人马忙活了大半天,按照萧屿的要求,把那几个监控探头记录下来的,案发当晚所有出入江涛那栋楼的人员身份全部排查了一遍,也没有锁定犯罪嫌疑人。
  小庄从来不怀疑萧屿的判断,在以往的侦查过程中,萧屿极少出错,他本能地觉得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可是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以致于没法跟萧屿交代。
  冯队则干脆就没敢露面。
  他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有问题,错误应该是出在萧屿的判断上,昨天自信满满地说凶手就在监控录像里,然后连案子都不管就跑到老同学家里叙旧去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找到。换成自己,脸上肯定是挂不住的。
  领导出糗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的,下属看到会比领导本人还要尴尬,要是年底换装的时候发现领到的警靴比正常的小两号,想哭都找不到地方。
  “确定没有遗漏?所有人的身份都查了?半天多的时间就都查完了?”
  作为最得力的下属,萧屿也从不怀疑小庄的执行力,但是眼前的结果却和自己的判断截然相反,就忍不住追问了几句。
  “确实都排查了,那天晚上案发前后两个小时内的人员名单都在这儿。”小庄说着,把手里打印好的人员名单放在萧屿面前的桌子上。

  案发前后两个小时,是萧屿划定的时间范围,他觉得这都划多了,凶手绝不会在案发现场停留超过半小时以上。
  信手拿起名单,一边翻看一边回忆昨天在小区里勘察的情景。
  江涛居住的那栋楼在小区最南边的中间位置,共有三个单元。
  停车场在整个小区的地下,虽然可以通过小区内任何一栋楼的单元门下到停车场,然后再从其他的楼里面出来,但是萧屿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停车场内的监控探头把整个停车场都拍了进去,没有死角。
  换句话说,凶手如果选择除江涛那栋楼以外的任何一栋楼出入地下停车场,就一定要在停车场里面走过一段距离,也一定会被监控拍摄下来。
  案发前后停车场里面的录像已经看过不止一遍了,没有人横穿停车场,或是从这栋楼里面出来,再进到另一栋楼里去,车主的身份信息也都核实了,没有可疑人员在停车场里面逗留。
  所以萧屿才敢断定,凶手就是通过江涛住的那栋楼出入案发现场的,进出路线一定跑不出那三个单元,并且一定会被楼前的那几个探头从各个不同角度拍摄进去。
  整栋楼从地面的单元门到地下电梯间里的走廊,形成了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
  为什么找不到嫌疑人呢?
  日期:2015-10-19 00:13:00
  就算凶手真的是小区内的业主,也要经过这几个监控探头才能进到江涛住的那栋楼里,难道凶手和江涛住同一栋楼?只有这样监控才拍不到他。
  可是,这种概率太低了吧?想到老白昨天无意中提到的或然率,萧屿觉得出现这种可能的或然率无限接近于零。
  沉下一口气,想把手里的名单从头捋一边,翻到第二页就感到有些不对,抬头问小庄:“这么少?就算入住率再低,每个单元也住了二十左右户人家,三个单元加起来至少五六十户业主,怎么就这点儿人从楼里出入?而且包含了下班时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