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1-26 05:58:55
第十二章 (9)
看着叶涵琪那股专注的神情,程逸蒙说道:“我前几年曾经尝试着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过也不能算得上深入。说出来,不知道能不能帮助解开你的疑惑?”
叶涵琪诚恳地说道:“能向程教授当面请教,对我来说,真是机会难得,程教授就不用再谦虚了。”
程逸蒙沉吟片刻,他梳理了一下头绪后问道:“小叶,你看过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吗?”
“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看过,好多年前了。”
“这本书上的内容你都还记得吗?特别是其中的《伏羲考》和《龙凤》两篇。”
叶涵琪回忆了一下答道:“大体记得,《伏羲考》是闻一多先生对伏羲、女娲的研究。而《龙凤》则是对夏之龙,商之凤的考论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有关‘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象意义。”
程逸蒙点了点头,他说道:“在《伏羲考》中闻一多先生用了不少的笔墨论述了有关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问题,在论述的过程中,闻先生以诗人的智慧,学者的专注,对龙这一图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化合式图腾’这一新的概念。闻先生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大概图腾未合并之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引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待续)
日期:2015-01-27 05:58:31
第十二章 (10)
叶涵琪非常惊讶于程逸蒙的记忆力,就听程逸蒙继续说道:“闻一多先生进而又写道:‘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说是一种东西,它们的形状看来相差很远,说是两种,龙的基调还是蛇。……龙在最初本是一种大蛇的名字。’在这里,闻一多先生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中国的龙就是在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龙的本质就是蛇,龙图腾也就是蛇图腾的发展。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中国传统的龙崇拜看成是蛇崇拜的发展。进而把‘龙’直接简化视为‘蛇’,也就更便于理解‘龙’与‘蛇’之间的关系了。”
叶涵琪虽然是看过这篇文章,但是她绝对不可能把文章的内容象程逸蒙这样做出如此的联想和延伸。
程逸蒙又将茶杯中的水倒了几滴在茶几上,然后他用手指沾着水在茶几上写了一个字,他看着叶涵琪问道:“小叶能解释一下这个字的字义吗?”
叶涵琪看着水迹字印,也用手指照样在茶几上写了一遍,问道:“是‘申’吗?”
程逸蒙点头。
叶涵琪试探性地说道:“可以做‘申请’、‘申述’来用,也可以做‘重复’的意思。”她看着程逸蒙,觉得自己这样的回答太于简单了,以一个曾经的历史专业本科生,如此简单地回答一位历史文化教授的提问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她又说道:“这个字在古代的字义有‘延伸’的意思。”
(待续)
日期:2015-01-29 06:00:43
第十二章 (11)
程逸蒙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着叶涵琪。他进而发现,叶涵琪这位上尉女军官在凝神时竟然有着一般小女孩的可爱之态。
叶涵琪又想了一下,说道:“古代代表时间的有‘申时’。”
程逸蒙依然没有说话,眼神中示意叶涵琪继续说下去。
叶涵琪顺着先前的思路说道:“中国先古时期,用以卜卦和记事所用的‘干支’中的地支第九位——‘申’?”
说这句话时,叶涵琪从程逸蒙的神态中看出来,她依然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这时,她有点象个学生在老师面前总是回答不了正确的答案一样,显得有些局促了。
程逸蒙鼓励道:“再想想,就这一个字,考一考你的知识储备。”
这时,叶涵琪低头在自己的脑海中搜索了片刻,她突然说道:“对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
说完后,她不知可否地盯着程逸蒙。
“太好了,你竟然能记得《说文解字》!”程逸蒙的眼睛随之一亮,他说道:“不过,为什么许慎会说:‘申,神也’?要理解这句话,你得必须要知道申的最原始写法,只有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字的起源,你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句话的本意。小叶,你能写出甲骨文中的‘申’字吗?”
程逸蒙问完话后,感到自己的这个要求有点过份了。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