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故事(讲述一大堆最接地气的传奇故事)》
第16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1-01 11:17:00
  四爷让信德爹围着狼夹子,挖了一圈壕沟,然后在壕沟上面支着向日葵秆。向日葵秆上面铺了一层细土。向日葵秆看起来很粗,但很不结实,一压就断。
  然后,信德爹从村口的壕沟里捡拾了一只被老鼠药毒死的小猪仔,丢在了狼夹子旁。信德爹想:即使狼没有被狼夹子夹住,也会掉进壕沟里;即使没有掉进壕沟里,也会被老鼠药毒死。
  信德爹信心十足地开始了等待。
  可是,四爷说:“不对呀,不对。”
  信德爹问:“:哪里不对了?”
  四爷说:“狼是动物里的高级动物,它的口很细,只吃活物,不吃死的东西。”
  信德爹笑着说:“那是以前吧,现在人都没得东西吃了,哪里还有狼吃的。人饿疯了什么都吃,狼没得东西吃了,就会吃死猪。”
  四爷说:“狼比人干净。也比人忠烈。狼饿死不吃脏东西,宁死也不屈服。你看老虎狮子都被人驯服了,给人表演节目,唯独狼是无法驯服的。狼是这世界上最高贵的动物。”
  信德爹摇摇头,他不相信四爷的话。
  三天后,他们来到了藏着狼夹子的地方,看到周围没有狼的爪印。狼倒是去那汪积水的地方去喝水,但没有向狼夹子走近一步。

  这天,信德爹把自家的大公鸡带到了狼夹子旁,大公鸡的双腿被绑着,躺在地上一直愤怒地叫着,扑啦着翅膀。信德爹想:死猪不行,活鸡总可以。
  然而,四爷摇头说:“你低估了狼的判断能力。”
  信德爹不以为然。
  又过了三天,信德爹去了藏着狼夹子的地方,只看到自家那只被饿得奄奄一息的鸡,壕沟外有狼的爪印,但狼却没有走近一步。
  信德爹终于相信,四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老猎人。

  他对四爷说:“猪呀鸡呀都不行,那我就当诱饵。”
  那天,是那年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雪花像雨滴一样争先恐后地落下来,几十米开外就看不到人。信德爹裹着棉袄,棉袄里藏着刀子,来到了藏着狼夹子的地方。
  信德爹躺在地上,眼睛向四周张望,他看到狼群来到了壕沟边,但只是望着他,没有再跨前一步。
  信德爹装着受伤的样子,在雪地里挣扎着。双方僵持了半个小时,狼始终没有再走近一步。
  后来,狼群似乎识破了信德爹的诡计,他们开始转过身,慢腾腾地挪动脚步,准备离开。
  信德爹看到这种情况,一下子急了,他站起身,故意一脚踩在了狼夹子上。狼夹子反弹回来,发出巨大的响声,两边的锯齿深深地咬住了信德爹的脚腕,血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洇红了地上的积雪。
  信德爹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
  狼群站住脚步,回过头来,短暂的沉寂后,一只狼像利箭一样奔向信德爹。就在它距离信德爹只有几步远的时候,噗通一声掉进了壕沟里。
  其他狼犹疑不决,不知道是该逃走,还是去解救那只掉落陷坑的狼。远处响起了呐喊声,四爷带着人们手持农具赶过来。狼群哄地一声散了。
  人们把那只掉落陷坑的狼套上来,果然是一只白狼。那只白狼被剥皮了,信德爹把狼皮送给了四爷。
  那天,狼夹子夹断了信德爹的腿骨,信德爹成了一名瘸子。但是他看起来总是很快活,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愁容满面了。
  日期:2016-01-03 20:34:00

  《乡间故事》09:关羽和张郃
  《三国演义》是我们村庄的流行读物,村庄里凡是识字的人,不论老少,都看过这本书。
  那些年里,村庄里没有电,当然也没有电视,每到夜晚,人们就自发聚集在一起,夏天聚集在打麦场,凉凉的夜风吹着,天上的星星闪着,一条繁星密布的银河横跨了整个天空,人们坐在星空下交谈着,谈论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冬天聚集在土地庙,点一堆篝火,火焰摇曳不定,照耀得土地爷的塑像忽明忽暗,远处,有不知名的野兽发出几声嚎叫,穿插进了人们的交谈中,人们交谈最多的,依然是《三国演义》。

  村庄里的人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胜过熟悉自家的亲戚。就连村子里不识字的老太太,也会说这样的歇后语:曹操碰上蒋干——倒霉透顶;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孩子犯了错,父亲边打边说:”我看你越来越像董卓了,翻了天了。“母亲在一边说:”司马昭那么坏,也没见他爹司马懿打过,你把娃打死算逑。“
  上初一的那一年,我用交学费剩下的钱,买了一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定价2.3元,上下两本。因为这套书,我成了村庄里的风云人物,村子里的人排队向我借阅,有人为了先看,偷偷向我行贿,给我两个核桃,一个苹果。那时候的苹果很小,绿色的,叫小国光。红富士和秦冠那时候都还没有栽种。
  因为我系统读完了《三国演义》,村庄里凡是系统讨论三国的时候,都少不了我。双方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就说:”你问小三子去,你听小三子怎么说。“我在我们家族这一辈人中排行老三,村子里的人都叫我小三子。
  我的话常常在村子里谈论《三国演义》的时候,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因为我能够随口说出这套书中上百个人物的名字,能够背诵每一章的目录。那时候的记忆力特别好,一大段文字,看两三遍就记住了。

  但是,也有例外,有人把我的意见不当意见,把我的观点不当观点,比如德才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