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1-22 21:48:55
第九章 救火队长
武矿长上任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下基层走访。与那几位副矿长所不同的是,他没有以矿长的身份下基层,而是来了个微服私访。
当他了解了这里的情况之后,没有下达任何的政令或通告。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领导要负主要责任,不应该归罪于一线生产的工人。而且,想要夺回失地,只靠这些工人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现在具体应该怎么办,他们心里也没有计划。一切事情不能着急,急则生乱。
武矿长在走访了一遍之后,才到矿里正式上任。新矿长上任之后,他给矿里的主要领导开了一个会。主要内容就是,自己还很年青,对当地的事情不太熟悉。矿里的一切,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定来。
这些话了出口,几位副矿长的心里就有了底,这就是一位公子哥,到矿里来镀金,回到局里好升职,没什么真本事。也就是说,不管这位武矿长干的好与坏,将来是一定要高升的。矿长这个宝座,还得他们几位副矿长中的一人来坐。
当所有的人心里都在暗自高兴的时候,武矿长话锋一转,要求这几位矿里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下井。
四矿区是矿工和村民发生冲突的重灾区,几位副矿长到四矿区,每人带领一个班组,亲自下井。如果遇到和村民发生冲突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后退一步,否则将给予主管领导降职的处分。
这条规定是武矿长来之前颁布的,谁颁布谁执行,这几位副矿长一时还没办法回答了。不顾实际情况的下任务,等到了自己的时候,才知道这任务是多么的荒谬,和不切实际。
副矿长要是都下了井,那新来的矿长干什么?答案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等着几位副矿长把产量搞上去,就像当初那几位副矿长一样。
几位副矿长心里清楚,这件事要是办好了,那功劳全都是武矿长的。如果办不好,那责任就要几位副矿长来承担了。几位副矿长养尊处优多年,那可是好久都没下过井,到生产第一线去了。现在,来了这么一位年青的矿长,要把他们都赶下井,几位副矿长可不干了。
副矿长的职位要矿务局任命,矿长一个人是没有权力对他们进行撤换的。既然没有这个权力,几位副矿长就搞起了无声的对抗。
有的请了病假,有的去四矿区上班,但是根本就没下井。有的自知资历不够,就硬着头皮下了井,但也没有到生产一线去。武矿长知道这些副矿长的所为,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举动。每天除了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几乎就不出办公大楼一步。有几天,这位武矿长还离开了煤矿。去了哪?谁也不知道。这些行为让各位副矿长们确定,武矿长就是来这里镀金的,没什么好怕的。将来武矿长一走,他们还是有机会坐上矿长宝座的。
就这样,几位副矿长用各自的方法混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的产量那叫一个惨。本来矿工们不用谁看着,都会很主动的干活,毕竟产量和他们的收益是挂钩的。但是,当他们知道几位副矿长要到一线来监督生产,却迟迟见不到人的时候,这些工人也就搞起了消极怠工。
矿机关大楼,在三矿区的办公区。当年一矿区的那栋红砖三层小楼,已经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煤矿规模。所以,在八十年代后期的时候,矿务局出资一部分,矿里自筹一部分,在三矿区盖起了一栋六层楼的现代化办公大楼。
办公楼坐落在三矿区的办公地点,也在整个矿区的腹地。这座六层楼的办公大楼,在整个矿区就是最高的建筑了。站在办公楼的顶层,可以看到大半个矿区。但是,他们所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荒凉的土地。
办公楼六楼的东南侧,是大会议室。这是一间可以容纳两一多人的大会议室,供矿里开一些大型的会议所用。如果人再多,就会选择在矿的大礼堂开会了。
和大会议室紧挨着,是一间只能容纳二十几人的小会议室。一般矿里领导开会,都会选择在小会议室。
武矿长通知开会,中层和基层的领导早已经到了会议室,就等着几位大领导的到来。
不一会,几位副矿长也陆陆续续的到了。他们各自拿着自己的茶杯,坐到了会议桌的最前面。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那代表着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会议室,照到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让他们感觉到暖暖的。
几位副矿长刚开始的时候,还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私事和坊间的传闻。小会议室里,不时还会传出他们爽朗的笑声。时间慢慢的过去了,还不见武矿长的身影。慢慢的,有几位副矿长开始打起了瞌睡。
快到中午的时候,武矿长来了。
当武矿长来到会议室的时候,他已经收起了那张慈眉善目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愤怒而又冷峻的脸,和他们所有副矿长的降职通告,而且是局里都批下来的。这就是说,几位副矿长还在混日子的时候,武矿长就已经把他们老几位的降职申请报到局里了。局里批了,那是给他立威。如果局里不批,那这个差事他姓武的也干不了。
本来那几个副矿长还想说点什么,但是看到武矿长鹰一样锐利的眼神,和他们几位的降职通告。他们知道,这位新矿长绝不是来镀金的。最终,几位副矿长只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日期:2016-01-22 21:49:48
在矿务局有这么一种人,就是哪个矿经营的不好,或是哪个矿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局里就会派一位得力干将前去处理。矿务局管这种人叫“救火队长”,就是哪里有“火情”,他们就到哪里去“救火”。这位武矿长,就是一位“消防队长”。
武矿长在矿务局工作,处理过一些简单的事情。但是,局领导对他个人的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只是因为他太年青,而且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他来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在矿务局里并不出名。而且,他也没到当地的煤矿来任过职,所以几位副矿长都不认识他,这才冒冒失失的往枪口是撞。
会议决定,几位副矿长暂时留任。如果把矿里的产量提上去了,那矿长就向局里打报告,给他们官复原职。如果不见改观,武矿长就和他们一起辞职。最后,武矿长带着几名中层干部去矿区走访,把几位副矿长冷在了会议室。
武矿长带着几位年青有为的中层干部,到各个矿区去走访。他们这些中层干部,都是和矿工一起在一线生产的,对矿里的实际情况,要比那几位副矿长熟悉得多。
现在矿里的情况,除了在地下开采的时候,会遇上周边三十六村的那些人。就是在地上,这些村民也越过了铁路线,把井口开以了铁路以里,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了。
武矿长来到私采乱挖最严重的四矿区,把车开到铁路沿线一带停了下来,然后步行在矿区巡查。
这一代很荒凉,即没有农作物,也少有其它的植物。偶尔看到了几棵杨树,也是无人打理,艰难的在这里生长着。那架势,根本不像东北的白杨,到像是西北戈壁的胡杨。只是在这里的杨树,少了胡杨的唯美和意境。不过,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到是像极了不屈不挠的东北人。
这里黑色的大地,并不是人们熟悉的东北黑土地,而是飘满煤灰的煤黑色土地。除了土地,这里的天空看起来都是黑色的,少有蓝天白云出现。
东北发达的工业,给全国输送了无数的资源和工业产品。这是新中国建设的基础,国家走向富强的根源。但是,东北为之付出的,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和九十年代大批下岗的工人。
武矿长和几位基层干部在矿区里走了一会,就在前方不远处看到孤零零的矗立着一个木制的井口。看样子,这口井应该已经被废掉了。井口被废掉,主要的原因还是产量的问题。
这种小煤窑的井口不是国有煤矿的,而是周边村民私自开采的小煤窑。井口被废掉了,不是因为位置打的不对,就是因为这里的产量低。
当地的煤炭资源丰富,传言在地上挖一个坑就能挖到煤。其实,这煤也是有煤脉的。一口井挖下去,可能只有煤矸石。再继续挖下去的成本,就不如重新开一口井了。所以,这里的废井,多数是因为没挖到正地方而放弃的。
虽然这里遍地都是煤,但也不是在哪里都能挖了煤来。只是相比其它的矿产,这里坑口的出煤率要远远高于其它的地方。
“回头弄点丨炸丨药,把这口井给炸了。就是不出煤,也不能让小煤窑开在这儿,明白了吗?”
“明白。”
武矿长对于矿里的情况基本上了解了,他决定先从地上着手,解决这里的问题。因为地上是有明确的争界线,而且地上也不好解决。把地上的问题解决了,地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武矿长一行人继续向前走,距那个被废弃的坑口不到三公里的地方,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坑口。与那个坑口不同的是,这个坑口有人正在开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