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往事——一名刑警的真实讲述》
第35节作者:
_小哥_ 我苦笑,“我呀,就是看魏文他妈太可怜了,我总想,她这辈子摊上这么个事儿,临死前也就这么一个愿望了,要是能帮他圆了这个心思,咱们费点儿功夫也值啊。”
老胡沉思了片刻,“要不这样吧,汪旗对这个案子也比较熟悉,我安排其他人和汪旗一起去,你留在家里。”
“谢谢领导,你为我考虑了这么多。但真不用了,还是让我去吧。”
“你呀......”老胡的脸色有些难看,“真没想到,你有的时候怎么就这么倔呢!”
老胡不再说话,我也保持着沉默,气氛有些尴尬。过了一会儿,还是老胡缓和了语 气,“那好吧,我去和大队领导请示一下。但你也知道,这段时间奥运会安保的任务很重,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
我微微一笑,又对他说,“我和汪旗走了以后,还有一件事儿不能扔下,沈玲当年打工的那家理发店的老板和老板娘还得接着找。”
“行,这件事儿我安排人手去办!”
“那就谢谢领导了!”我咧着嘴,笑着对老胡说。
日期:2015-11-09 20:35:00
隔天上午,老胡告诉了我他请示大队领导的结果:我和汪旗可以去。我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别看老胡起初不同意,但一旦他答应了,就会极力帮我争取的。
汪旗知道了比我还兴奋,嬉皮笑脸,摩拳擦掌。“行,行行!烟花三月,大好春光!不出去转转就可惜了!再这么窝着,骨头缝都快长死了,出去走走,好事儿,好事儿!”
刑警的工作,说白了就是重复两个内容:调查和抓捕。如果有人说这些工作新鲜、刺激,那他不是一个警匪片看多了的外行,就是一个初来乍到的菜鸟。其实老刑警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不仅枯燥而且艰苦。但是,如果非要挑出来还有哪些好的地方,那就刑警跑的地方多,见识的广。当刑警的这些年,大江南北、关内塞外,我几乎跑遍了全中国。
那天,我和汪旗下了火车又上了长途大客,客车在水光山色之间穿行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一路颠簸下来,到古镇已经是黄昏了。
中国有许多闻名的古镇,像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湖南的凤凰、广西的黄姚等等,仅苏浙一带就有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等六大古镇。而我们来到的这个古镇又与上述的江南古镇有所区别,这里并非水乡泽国,也没有粉墙黛瓦,而是一个山乡小镇。
小镇三面环山,青石铺路,既有古朴粗狂的风骨,也有隐约透露出来的清新。更可贵的是,这里尚未开发,所以不像上面赘述的那些旅游区,并没有熙攘的人群和如织的游客,颇有些与世隔绝的味道。
也正因为如此,我和汪旗沿着石路一路走来几乎成为了异类。那个时间,镇子里的大多数人已经吃完了晚饭,在自家门前乘凉的人很多,看到狭仄的巷子里突然摸进来两个陌生人,大家都用警惕而又古怪的眼神盯着我们。
日期:2015-11-10 19:46:00
人生地不熟,又被无数双怀疑并且充满了敌意的眼睛盯了半天,汪旗有些发毛,躲在我背后小声嘀咕,“生哥,他们这是啥意思啊?咱们看上去是不是真不像好人?”
我笑着一把把他拽到身边,“我和你说,你要再这么缩头缩脑的,可就真的像贼了!你就不能大方点儿吗?走,过去聊聊!”
接下来,我们在镇子里毫无方向、走走停停地转了半个多小时,四处打听沈玲的家人。麻烦的是,在这个偏僻的山乡小镇,绝大多数年轻人和当年的沈玲一样,都加入到了外出打工的行列,留守下来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而这一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又实在不敢恭维,不经交流起来困难重重,对方也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另外,还有更糟糕的,在我们问过的所有人里,好像都对沈玲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当问到沈玲和她的家人时,她们要么摇头,要么摆手,要么就是三个字“不知道”。
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时,终于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指给了我们远处的一处大宅子,“你们去那儿问问吧。”
宅子很大,在镇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了,大门敞开着,一个老爷子正坐在天井里的竹椅上。
“您好,打扰了,我们是公丨安丨局的,能跟您打听个事儿吗?”我轻轻扣着木门上的铜环,客气地问。
“哦?是公丨安丨局的同志吗?请进来说话吧。”老爷子站起身,说着一口带有北方口音的普通话。
“您是北方人?”我诧异地问,心里感到了一丝亲切。
“呵呵,算是半个吧。早些年,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兵!”老爷子看上去六十多岁,但是体貌清矍、干净利落。“来,来,坐,坐!”他指着身旁的一圈木椅,爽快地说道。
我打量着周围,这是典型的“四水归堂”式的江南民居,青瓦屋顶,石板铺地,从结构和用料上来看,估计起码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只是,除了我们所在的天井当中亮着灯,四周其余的那几间屋子都是黑漆漆的。
“您家里人呢?”我问老爷子。
“哪儿还有什么家里人哪!儿子在上海,女儿在杭州,都成家了。父母早些年就过世了,老伴儿半年前也走了。”老爷子说着,用轻柔的眼神环顾着四周,“现在啊,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了。我哪儿也不去了,就搁这儿守着祖宗的老房子了。”
我脸上微微发烫,意识到自己刚才问得有些冒失,连忙打圆场,“值太平世,居湖山郡,其实您老是有福之人呐,这种福分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哈哈哈。”老爷子爽朗的大笑,“诶?别光顾着说话,来,坐下,坐下!”
“你们二位这是从哪儿来啊?”落座后,老爷子给我们倒上茶。
“哦,我们是Z市公丨安丨局刑警支队的。”我回答。
“那你们离这儿可不近哪!还是在黑龙江当兵的时候,我去过你们那儿一次。斯大林大街可是全亚洲最长的一条大街啊,后来还听说改名字了?嘿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1996年时改成人民大街了。”
“哟!”正寒暄着,老爷子突然一拍脑袋,似乎想起了什么,“你看,光顾着聊天了,你们吃过晚饭了吗?”
“饭?”半天没吱声的汪旗向前弓着身子,“没没没,还没吃呢!我们在这儿都转了一个晚上了,哪儿顾得上吃饭吶!再说,再说你们这儿哪有饭馆啊!”
水豆腐、腊肉、咸菜心,饭菜虽然简单,但此时已是胜过山珍海味的饕餮盛宴,汪旗坐在天井里的小方桌子前吃得狼吞虎咽,气势如虹。
老爷子在一旁看得啧啧赞叹,“到底是年轻啊,身体真棒!”汪旗闻言也不抬头,只是嘿嘿的笑着,嘴里面嚼着东西叨咕,“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饿了,真是饿了。”
作为一名刑警,如果你还想干下去,有两样东西必须学会,一是在哪儿都能睡得香,二是在哪儿都能吃得饱。汪旗对于这两点天赋异禀,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他是当刑警的好材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