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没告诉她这个表舅,我们查县志的真实目的,而对表舅撒谎说,我是个业余写作者,正在写一部以本地风土人情为基础的小说,所以想查查资料、找点素材之类的。没想到这个表舅听后非常兴奋,不停的问这问那,搞的我有点尴尬,又有点紧张,生怕露陷。
等表舅把我们带到资料室,让我们俩翻阅那一卷卷有点泛黄的县志时,我和李姐才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这县志都是繁体字、文言文、还都是竖排,看起来太吃力了。不过怕表舅笑话我们俩没文化,我们还装模作样的翻了半天。
最后还是李姐忍不住了,说:“小明,你的时间也够紧的吧,这么多书,恐怕你也没时间慢慢看,不如这样吧,这县志我舅恐怕都研究透了,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如你告诉他你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让他直接讲给你,不就可以了吗?这样是不是更有效率”。
还没等我答话,表舅就爽朗的笑着说:“没问题,我有的是时间,只要你们想听,我随时都可以”。
看见老头这么热情、周到,我也心里热乎乎的。
李姐好像和他这个表舅关系很亲密,没有丝毫的生分。时时还在老头面前撒撒娇之类的,老头也好像把她当成自己亲闺女一样。因为文化馆离表舅家很近,所以老头主动请我们去他们家了聊天、吃饭。我当时心里还挺过意不去,觉得本来就麻烦人家老头了,应该主动请他吃饭的,怎么反倒还去他家去打扰呢。不过李姐很不以为然的说:“没事的,表舅又不是外人,他家和我自己的家差不多,不要讲究那么多礼数了”。
不过老头看我这么“知书达礼”的,人情世故上这么细心,对我更有好感了,也连忙顺着李姐的话说:“年轻人,不错,待人接物上很有修养,哈,不过正向你李姐说的,对我就不要见外了,哈,走吧”。
李姐的表舅家,在文化馆后面的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里,位于四楼的一个三居室,屋里窗明几净,宽敞明亮,虽然到处都是一堆堆的书,但都摆放的整整齐齐,丝毫不乱。经过简单介绍后,老头的老伴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如此热情好客、但又温文尔雅的老两口,使我想起一句话:君子温润如玉。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而放松,有点像上次去杨辉辉哥那的感觉。不过老太太在招呼完我们以后,又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看书了,在客厅里,只剩下我们三个人。
等都入座之后,我斟酌着问李姐的表舅:“您研究咱们这的县志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咱们县里有奇人、奇事之类的?”
“奇人?奇事?”老头仰着头,稍微想了一下。
“咱们县,是不是曾经有一个叫高瞎子的奇人”,我提示到。
没想到,听到我的这句话后,老头的表情大变——先是非常震惊,然后变得异常严肃和凝重,我和李姐,都被老头这莫名其妙的反应弄愣了。屋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虽然短短几秒,但我却感到是那么的漫长,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高瞎子,这个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老知识分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还是李姐打破了僵局:“舅舅,您怎么了,县志里难道没提到这个高瞎子吗?为什么一说到这个高瞎子,您怎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那脸上严肃的有点吓人”。
老头才发现自己刚才有点失态,自失的苦笑了一下,然后一脸不解的问:“你们怎么知道高瞎子,从哪里知道的呢?”。
我和李姐对视了一眼,然后默契的点了点头,也就是通过眼神交流后,我们同意把关于高瞎子的一切,告诉给老头。于是,我和李姐互相补充着,把高瞎子的一切说了一遍——从墓地里捡到的那个盒子开始,然后怎样拿着盒子去见杨辉,然后杨辉打开盒子后,怎样看到盒子里的文字,还有那个怪胎。并且杨辉说他看到过咱们县志里,介绍过那个三百多年前的高瞎子。
老头听的非常专注,以至于手中茶杯里的水,倒在裤子上都没发觉。
等我们俩讲完后,老头过了好久才喃喃的说:“哎,杨辉的判断也和我的不谋而合,县志里确实提到过他,不但提到,令人吃惊的是,这在历时二三百年的县志里,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关于瞎子的奇闻轶事,至于这些瞎子,是不是同一个人,县志里没有明确说,当然,编写县志、 还有研究县志的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了。期间,有几个编写县志的人员,曾企图近距离调查和接近这些瞎子,但这些人员,却不知为什么,都纷纷死于非命。前前后后,这样死掉的人有六七个,这好像是个可怕的魔咒似的。
从此以后,县志编写者,再也没有人敢认真调查这些瞎子了,因此,咱们县志里,还有几本专门来记录这些瞎子奇闻轶事的书。而关于这些“奇人瞎子”的记录,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一九四几年的时候,从那以后,那些神秘的瞎子,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九四几年?会不会是日军侵华时期啊?”我好奇的问。
“没错,就是日军侵华的时候,在那期间,就有个瞎子,曾经接连杀掉驻扎在咱们这一带的好几个日军最高指挥官,这在当时非常震动……”正当我和李姐听的津津有味时,老头忽然好像想到了什么,马上闭口不讲了。
“舅舅,您接着说啊,为什么忽然打住不讲了呢”,李姐有点撒娇的问。
老头满脸严肃,解释道:“我虽然不迷信,但关于瞎子的这些事,实在是太离奇、太蹊跷了,那几本记录瞎子这些轶闻的书中,在开始都会提醒读者要”可入于目,可默记于心,但万不可出于己口,入他人之耳也”否则就会“招致灾祸”,也就是说,关于瞎子的这些事,自己看看书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传来传去的,不然就会有危险。看看那死掉的七八个人,可以知道这些话,也不全是危言耸听。所以我从没把这些事,说给别人听过,虽然理性上要自己不要相信这些,但内心中,多多少少会有忌讳。我一把老骨头了,到怎么都无所谓,但你们都还很年轻,怕万一对你们有不好的影响。”
虽然老头的这番话,使我们心里也毛毛的,但另一方面,却更想听关于瞎子的这些奇闻轶事了。
经过我和李姐的反复劝说,过了好大一会,老头才下定决心,准备把他读到的关于瞎子的故事,都讲给我们听。他首先讲的,是瞎子在四几年的时候,和日军正面交锋的事。
那时候,瞎子住的地方,是离县城有一百多里远的、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当时,他已经在那个村子里住了好多年,并且,其卦术在方圆百里一带也非常有名了。有很多人重金邀请他来县城,都被他一一拒绝,但即使地方偏僻,仍旧有很多人,经过长途跋涉,去找他算命。
一天,村里人隐约听见百里外的县城,好像打雷一样轰轰直响,但抬头看看天,正是艳阳高照,连一点乌云都没有,怎么会打雷呢?后来,村里有见识的老头说,那是在打仗呢,应该是炮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