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凶案现场——公安部刑侦局最隐秘部门破案实录》
第33节

作者: 绘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26 12:34:00
  案件08号
  (公)刑侦局2006xxx08号备案 备案人:顾常海
  1.
  可以说,我此次所要记录的案子,是我从事刑警工作以来侦办过的少数几起惊心动魄的子之一,同样也是我进入积案调查处以来第一次经历枪战。
  2006年4月12日 15时55分,在贵州省B市xx高速公路xx县收费站出口下路支线匝道内水沟旁的草地上,有人发现了一具赤裸的男尸。随机,xx县公丨安丨分局刑警大队立即出警赶赴现场,侦查员和刑事技术人员快速开展工作,没多久,B市公丨安丨局刑警支队也派来警力协助案件侦查,而当时我正和公丨安丨部刑侦局的巡视组一起来考察工作,听闻这个案件就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我们来说,能够直接接手一个新鲜的案子真的不算容易。

  由于发现这具赤裸男尸的位置在高速公路xx县收费站附近,我和指挥员决定以发现地为中心现场,由此向外围辐射,要求刑事技术人员必须在中心现场勘查细致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扩散。
  委实说,现场的位置比较特别,具有很明显的抛尸痕迹。中心现场位于收费站下路支线的中间草地,草地的西侧是xx高速公路,南侧,东侧以及北侧是半圆形的高速公路下路支线。支线内测的路基下面有排水沟,沟内仍有少量积水。尸体的具体位置就在排水沟西侧的岸边,其头部朝北而足朝南,呈仰卧,赤身裸体,很明显是被人剥光了衣服弃尸于此,另外,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脚上穿了一双棕色的袜子,袜子有很多处的磨损,全身都有泥土的附着,嘴唇以及阴囊出现了皮革样化,他的角膜浑浊程度也比较严重,不能透视瞳孔,呈现出了高度浑浊,我们推测其死亡时间超过了48小时,但更精确的结论有待法医进一步的尸检。

  日期:2015-08-26 23:39:00
  我们赶到现场后就立刻对尸体周围进行地毯式搜索,以期望找到一些血迹,这样就可以追踪到被害人生前的活动轨迹。经过仔细的勘查,不出所料地在尸体北侧26米处的下路支线土坡上上找到了三处擦拭形血迹,并且在中间隔离带上发现了十九滴滴落状血迹,其中有覆盖的是四滴,然后在穿过下路支线的支线东侧路基斜坡台阶上发现了七枚滴落状血迹。
  对于如此大量的滴落和擦拭血,我分析仍然有其他血迹留在了前面的地方,所以我们逆向追踪,沿着之前发现的血迹向前寻找,果然在距离尸体东南侧300米的高速公路护栏上发现多处擦拭形血迹,在该处对应的路基斜坡排水道东侧护栏上同样发现了多处擦拭形血迹,最后,在路基东侧的排水沟也发现了一处擦拭形血迹,这些血迹是还原犯罪现场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固定了证据之后,法医和刑事技术人员开始对这些血迹进行分析,力图还原当时的情景。然而对我来说遗憾的是,在超过两个小时的现场勘查里,没能找到任何可以证明尸体身份的物件,不只是身份证,就连手机和钱包都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凶手的所作所为就是希望警方不能确定被害人身份,这意味着凶手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他应该比较熟悉警方的办案规律,然而最重要的,他还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专案组很快成立,法医的尸检报告也在成立的第二天出炉。
  尸检报告显示,男尸身高在1.80米到1.85米,体态中等,30岁左右,当天在勘查现场时所测量的现场温度为6℃,而直肠温度为12℃,尸斑分布于尸体背侧为受压迫的部位,并且呈现出了暗红色,这说明不是一氧化碳中毒,也不是氰化物中毒,因为前者的尸斑颜色一般为樱红色,后者为鲜红色,都是极具明显特征的尸斑颜色,由此排除了毒杀的可能性。切开尸斑处皮肤组织,有淡红色血水样液体流出,擦拭及冲洗可消失,排除皮下出血。另外,尸僵较硬,存在于全身的各大关节。

  尸体枕右侧头皮呈锯齿状,创缘可见烟熏痕迹,创周小,创口内部有金属弹丸,属于盲管枪弹创,也就是指有射入口,射创管,但是无射出口的枪弹创。被害人的右手虎口处创口不规则,创缘不齐且有表皮剥落,创腔内有部分软组织挫碎并伴有多发性骨折,创道内找到了多枚直径2.5mm的金属弹丸。经鉴定,上述创口特征附和霰弹枪近距离射击所致。其实这种射创管的管壁在法医学领域内被分成分为三个部分:原发创道区,挫伤区还有震荡区。此次尸检,法医在创管内部的原发创道区发现了大量破碎组织,凝血块,符合这一创区的组织学特征,有特点的是,这具男尸的原发创道区比我以前见过的尸体要大,负责尸检的法医解释说,这是因为挫伤区内层组织坏死,肌纤维失去正常结构,呈现出了均质状,但早期组织学改变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变性坏死家具,这个时候坏死组织脱落,才导致原发创道区变大,加上这具尸体的肌肉松弛,才会比一般人的创道区大一些。

  该具男尸额部右侧头皮有不少圆形创口,中心组织缺损,创缘皮肤内卷,创周有烟熏痕迹,法医特别提到,在尸体额头部位的创口内找到了一枚金属弹丸,体积明显大于前面所找到的弹丸,符合另一种枪支近距离射击所致。
  4月11日夜下雨,温度大幅度降低,死者没有穿衣服,而寒冷对死亡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加上对死胸腔的解剖和对颅脑的解剖,发现被害人的胸腔腹腔各内脏都呈现失血状,胸腔大血管以及心腔血管内血液量有大量的减少,颅骨崩裂性骨折,脑组织有明显挫伤,且有少量的脑组织外溢,综上所述,死者是因为霰弹枪击中头部引起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继而推断,死者是在室外的自然温度下死亡,而且距离我们赶到现场大概有四十六个小时,和之前初步勘查现场时通过对被害人角膜混浊程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本以为专案组在尸检报告得出后可以部署开展侦查工作了,但是在4月13日中午11点30分,也就是手头案件现场勘查的第三天,和之前的现场北邻靠近小田村(地名经过模糊处理)的地方,有一个村民在泥土里发现了露出来的一条人腿和一只手臂,吓得赶紧报警,他当时已经注意到,泥土是新鲜的,也就是有人人为翻过,所以他估摸着有人杀人然后把尸体埋在了这里。
  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两个案子有什么关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