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前百年(走向分裂篇)》
第12节

作者: 惘然生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06 13:55:16
  此时北魏
  在慕容白曜初步抵达历城脚下的夏天,平城晴空万里,佛寺香兰如云。这个时候忽然皇宫里面一声婴儿的啼哭,让寂静的天空有了生气,这个婴儿来自于19岁的李皇后(父亲李惠,是算沾了点太武帝的皇亲),就是拓跋弘的长子—拓跋宏,这年拓跋弘14岁,正值青春年盛,当此之时,冯太后立马赶过去见亲孙子,并在见到孙子之后,立马宣布亲自抚养孙子,而将之前的军政大权全部归于已到亲政年纪的拓跋弘,拓跋弘意气风发,立马将年号改为“皇兴”,意味着我正式行使权力的时候兴起了。

  这里先要将几个有争议的事厘清一下,一个就是拓跋弘与冯太后的关系,冯太后是一只母狼,懂得隐忍但也凶残,机智多才,而拓跋弘也是天资聪颖,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被好好教导,太子几乎从未监国,虽然颇有教养,但政治手段不多,且还是处于大胆好玩的年纪,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似乎天生气场就不合,冯太后看拓跋弘就有一种诸葛亮看魏延的感觉,头顶反骨,能用则用;二个就是对二者之间心理矛盾的升级做一个推测,拓跋弘自12岁登基,却被逼因父驾崩服丧,军政大权由太后掌握,但是太后为什么不服夫丧呢?这就是冯太后利用儒家道义在拓跋弘面前耍起了双重标准,冯太后要求拓跋弘学习儒家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老幼、远离女色等,但是自己却从来是高居伦理之上,不承担儒家义务。这将是拓跋弘看穿冯太后内心虚伪的一个重要过程。(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拓跋弘宁可委身佛道的原因,明朝张居正教导万历克己复礼,自己却贪污受贿、夜夜风流,这种双重标准导致了最后张居正被挫骨扬灰,万历也消极怠工,这也解释了儒家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真正要义)。三个就是关于拓跋宏是冯太后儿子的命题?国学家吕思勉在总结一些现象的时候给出来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冯太后在拓跋弘出生的时候没有如此关心备至,但对这个皇孙一出生就亦步亦趋?这个问题我认为也是一个伪命题,拓跋宏不可能是冯太后的儿子,拓跋濬与冯太后恩爱非常,但却未能生儿育女,这可能是冯太后没有生育的能力,又或者之前的保太后在对冯太后照顾的时候做了绝育的手脚,所以冯太后拥有女人的高丨潮丨,却没有女性的生育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冯太后最后又要将常太后一族满门抄斩的一个重要原因,况如太后有孕,她天天面见朝臣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非议?为什么在拓跋宏不听自己话的时候有让其饿死的念头?这些都可佐证拓跋宏不是冯太后的儿子,至于有人说的,拓跋弘13岁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可能生小孩,这也算得上是一则笑话,皇帝自有房中秘术,萧道成12岁就让老婆怀上了他的大儿子,一个反证就能攻破这伪命题。

  拓跋弘正式掌权,所面临的政局并不乐观。公元467年,第一,慕容白曜还在收复三齐,这个老将与自己交情不深,领兵在外,如何让其安心?第二,三齐的移民源源不断到达平城,需要安抚;第三,当年天下大疫,需要救治眼下百姓;第四是最主要的,皇太后的影响力震慑朝堂,小皇帝如何树威,得到臣民的效忠?是对朝臣单个劝服还是一举立威,是自立门户,贬斥威权还是以文德感召?少年天子需要做抉择。第五、柔然换了可汗予成,二十年的和亲安宁被打破(拓跋濬的生母是蠕蠕国前任国主的兄妹郁久闾氏,两国关系较好),此人有心践踏边关,欺负少年天子,大肆犯境。

  按正史说法,拓跋弘虽有心佛道,但是却心忧天下,在治理天下过程中虽不是游刃有余,但也有许多自己明智的见解,与南方几乎同时的刘子业相比,统御智商不啻于几千万里也,但他却生活在了一个有强势太后的时代,如同胡耀邦生活在了***时代一样,他空居大位,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感情用事,事事掣肘。
  468年4月,西郊土坛(白楼),与南方修禊类似,拓跋弘带领文武百官、宗亲王室在西郊设坛年祭,求子孙繁衍,一年好运,皇帝和皇后,太后都隆重出席,穿上皇族在大鲜卑山时期四色的衣服,在女巫吆喝声中载歌载舞,跪天跪地跪马跪牛羊,感谢他们的力量帮助鲜卑族走出大山,融入了广阔的中原。这是北魏一直以来的仪式,拓跋弘在这个时候,想将这个崇拜拓跋的仪式与同是4月举行的浴佛节统一起来,在之前一朝的北魏皇帝拓跋濬,有个法果和尚将皇帝和佛统一起来,所以才有了云冈石窟那样的几尊象征帝王的宏伟佛像。拓跋弘正想借这个机会将自己和佛直接对等起来,实现自己地位的超然和唯一性。当时在场的有各王公大臣贵族、有高丽、库莫奚、契丹、具伏弗、郁羽陵、羽真侯、于阗、波斯国等各个国家的使节,这个布告很明显是向各个国家宣布,朕即是国家。此时的冯太后并没有什么反对,因为她还是想与拓跋弘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关系,只要他能提供她所想要的一些东西,所以就并没有多与计较,这与她能自己主动放权时的心态是一以继承的。

  日期:2015-08-09 16:03:21
  拓跋弘文治
  这也使得拓跋弘重振了治理帝国的信心,在内政、外交、军事上充分挥洒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在内政上,他从吏治入手,在地方官员的考核上,“廉洁”作为一条硬的标准,虽然官员不发工资,但是也不准毫无顾忌地敛财,能节制好自身的官员一律提拔,所以于是魏之牧守始有廉洁著闻者;在人事的任命上,他对皇叔们统一封王,拓跋桢为南安王,拓跋长寿为城阳王,拓跋太洛为章武王,拓跋休为安定王,分别为四方的镇都大将(那个时候北魏在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重要的军镇,和龙、长安、沃野、吐京,其余还是按照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州镇变化随时间而定,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可以开设军府,招兵买马,自由储粮),任命自己的外公南郡公李惠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关右诸军事、雍州刺史,进爵为王,这个任命认真分析,基本上将东南西北的要务都兼了一身,相当于代为皇帝行使职权的三军总司令(这对冯太后很危险,是对亲生母亲的悼念一般的感觉);征陆定国为司空,顶替死去的和其奴的位置;征外祖父继位为顿丘王,参与朝廷大事;在内政上,还有两条措施,一是开禁酒令(不知道对不对,当初可能因为粮食不足,体恤百姓,文成禁酒);二是继续实行禁田(就是说弛山泽之禁,大家可以去占田,这一条为鲜卑贵族考虑,实际是失败之笔,禁贪污就不能有此一弛)。

  在处理国内大旱、瘟疫方面,他一是开仓赈灾,不准贪污,而且是用严刑峻法处罚那些贪污者(就是那些窃钩者,窃国者他也鞭长莫及);二是发布诏书,百姓病苦,疚心疾首。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史书还记载了这么个事,就是在慕容白曜带来的俘虏中,有个叫徐謇的,医术高明,他为了放心,便在罪人营中将他弄出来,放许多有疫病的人在小房内,让徐謇隔空把脉(是隔着帘子),徐謇“深得病形,兼知色候”,遂被宠遇,迁内侍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