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22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丹陵盖即丹朱之陵。《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明丹朱葬于苍梧之北。在湖南无疑。
  4、凤凰传信。攸县西有凤凰山,东有鸾山、凤岭。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南岳庙”位于坪阳乡极冲处。《南岳志》《南岳仙道记》《拾遗记》等载神农氏受口含九穗禾的朱鸟的启示从而发明了农业,后人将神农追赶朱鸟所到达的这座山起名为凤凰山。《一统志》载:“宋,攸人彭天益入朝,徽宗问攸邑风土。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中国人崇拜凤凰,攸县正是凤凰之乡。而在古人的观念中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如元·伊世珍《琅环记·贾子说林》云墨子的母亲梦见朱鸟凤凰飞进室内,因而怀孕生下墨子,便将其起名翟鸟,其出生地也名为落凤山[3]。而“翟”又常作“狄”,如《史记·匈奴列传》狄、翟相通,《淮南子》商祖简狄又作简翟,因此“狄山”即翟山即凤凰山。《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南方祝融……”,这话出现在“海外南经”里,明其葬于南方,在攸县凤凰山之东南无疑。

  基于此,本人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于今年署假专程赴攸县考察。先查阅《香山刘氏家谱》,因为刘氏家族以尧为其远祖,该家谱以地名为房名,分十五房,其中一房为尧山房,但尧山地处何地尚不清楚,于是又在刘韬文同志的陪同下去酒埠江镇找到了修谱之人刘冬林,他说尧山房的人主要分布在攸县的坪阳庙、皇图岭、高枧、黄丰桥及醴陵一些乡镇,并说高枧乡有一个尧山。于是次日在该乡副乡长石建良同志的带领下,终于在该乡高垅村尧山组找到尧葬之处。该地男女老少都知道这里葬了天子,并说天子葬在天井龙。

  天井龙是尧山顶上九成高处的一口口径面积达十多平米的垂直洞穴,内有半山腰深的水,且起漩涡,深不可测,据当地人讲,曾用四十付箩绳(长达120丈)吊秤砣也未测到底,七十年代,当地人想引此水灌溉农田,又在山腰开一遂道,但只有一些细水流出来。后来经铁路勘测人员在此地实测,才知此处有一地下河。据传“地仙”找了三年才找中此龙脉来葬天子。墓穴原本无水,也未下沉。
  关于墓地下陷成井,有二种说法:其一,说“地仙”告诉天子之后代三年内不要上山祭祖,不要鸣鼓烧香,但其后代不听,于是墓地开始下陷。其二,说天子只出了一代,以后要等到出齐十八代臣子才会再出天子,这期间不得大张旗鼓去上山祭祖,但其后代当天子心切,只有三四代就上山祭祠,结果墓地下陷……据传墓地下陷后还打发闭师(会潜水者)去捞摸,用长绳捆身下水,绳上系两只草鞋,闭师说当草鞋打架时便应马上将他提起,但岸上的人没有留神,于是闭师自己挣断绳子再也没上来,后来闭师化变为一只“鸭子”从渌水入湘处出来了,河边洗菜者将这只“鸭子”往岸上一甩,原来是一个人。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

  日期:2016-03-05 18:12:02
  尧山足下有两组成对的大石露出来,每石重达数吨,是山的组成部份,但与山体分裂开来,并凌空欲飞,因时间紧张未曾弄清该山是否全由此类石头堆成?当地人称此为“挂榜石”,并传诗云:“皇帝挂金榜,尧山挂石榜,欲要出天子,葬在此山上”。尧山附近不足一里的地方,有一大石洞,有洞门可入,洞内面积达一亩地大小,抗日战争时期曾住人,当地人称之为“穿眼”,现因荆棘丛生难进入,不知是否与上古史有关。

  从攸县“高枧”之地名便可知其为古帝所好葬之原因,此地为一狭长走廊,中间平整可种稻,两边为相对高度在150—200米的连绵不断的山丘,只有两端口可进,走向曲折,每到一处,都象四面环山。如一条长达15公里宽仅一里,极狭处仅50米(达3公里长)的水枧,因海拔较高是为“高枧”。尧山位于极狭处的西端入口处。附近地名全与尧、天、龙有关,如尧前组,尧山组,龙潭前村,龙潭江,龙家陂,天井龙,天台山,天子坪——皇图岭镇与高枧之间有面积达200亩的大坪,名天子坪。

  这里已发现较多古文化遗迹,该乡界头村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一把,石镞若干,新乐村挖掘战国墓葬群一处,得铜釜一尊,现均藏攸县博物馆。附近之贾山乡、菜花坪乡亦发掘新石器遗址各一处,县城附近之莲塘坳乡新石器时代大型灰坑一处。1975年,离天井龙约200米的地方因大水崩裂,当地人拾得魏正元,唐开元年间铜钱数十斤,又发现瓦片,便名之为屋场坪。
  皇图岭西面的坪阳庙乡三面环山,入口极小,山上无一通道,易守难攻,双松村南岳组有南岳庙,从南岳庙越三里山道至双雅村方田组有一冲名天子冲。坪阳乡处凤凰山之东南,为阳,是为坪阳,又有南岳庙在,习惯上又称坪阳庙。凤凰山西临湘江,与南岳主峰祝融峰相隔不远。尧帝在此建都极为理想。至今,当地人还说他们那里是出天子的地方,是此处也。
  (二),禹陵在高枧镇新乐村茅山(会稽山)上
  禹陵在攸县除《九江涂山会稽考》中有论述外,这里又罗列如下几点:
  1、禹之父子均是今湖南人。鲧曾被分封在崇山,称崇伯鲧,张传玺等曰:崇山古代在“湖南大庸县境”[4]。《尚书·舜典》:“放欢兜于崇山”,《史记·五帝本纪》《帝王世纪》:“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可见崇山在南蛮(湖南),或曰崇山就是中岳嵩山,大谬。中岳古称太室山,嵩山之名是汉武帝时才定的,《汉书·地理志》:“古文以崇高为外方山也”亦可为证。若说嵩山就是崇山,处南蛮,那么三代时的中国在哪里?所以鲧之生活在湖南无疑。

  禹本人当然也是湖南人。《新语》:“大禹出于西羌”,《吴越春秋》:禹“家于西羌”。西羌在何处?《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战国策·魏策》中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表明三苗人居于洞庭、鄱阳两湖为中心的地区,而古人地理观念不强,常以大家熟悉的高山地区作为统治中心(如五岳),因此大禹会计万国诸侯的茅山很可能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地方,今攸县东部与江西交界的天子山很可能与大禹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