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韩信与那个时代》
第4节

作者: 经天纬地烟雨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20 16:25:04

  第四章 高地葬母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我昔日地理专业的;那种远看像乞讨化缘的,近看像是搞行为艺术的,仔细一看是学地理的,说的就是地理科学学院的学子野外考察的样子。曾经因为江边考察攀爬石壁后身上过脏而被一个师兄师姐们常去考察的温泉实习观测点管理人员拒之门外,还是带队老师交涉一番才获准进去。现在想来都觉得很感慨,带队老师的负责和世俗眼光的鄙视以及身为地理学子的悲哀。
  因为专业的缘故,天**漂泊,利用假期到处流浪,自然美景与人文风光无一不爱,走南闯北之余还顺便看看各地的昔日同窗们。朋友们都戏说我在向徐霞客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夸张成分大到汗颜。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个人觉得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还是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好。虽然有很多反例,比如康德一生都未远离家乡,却依然成为了举世著名的哲学家。但要明白,康德只有一个,个例拿来做普遍结论是不合适的。可以由普通到特殊,但最好不要由特殊到普通。

  其实,古代有名的旅行家不只是徐霞客,比他早一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也可以算是一位旅行家。只不过,这两个人的偏好不同,前者爱名山大川胜过爱自己,后者爱名胜古迹胜过爱自己。
  太史公也是一位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本来官宦之家的出身,子承父业,还是皇帝身边之人(注意不是太监),不时可以在最高领导和帝国上流社会里混个脸熟,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前程一片大好。就这样一名顺风顺水的官二代,却因为帮好朋友仗义执言了几句,恰好遇到君臣转移怒火燃烧的对象,身受无妄之灾,被打翻在地,下狱受刑。封建时代的监狱之黑暗不说了,权势滔天如李斯,兵将之众如周勃,进了监狱都不得不感叹“狱吏之贵”。监狱已成独立王国,以至于秦汉之际,无数大人物宁愿自裁也不愿下狱,不仅仅因为他们崇尚“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凛然气节,也因为当时身为国家执法队伍的重要成员刀笔吏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蔑视和恐惧。

  刀笔吏口含天宪,秉承君王意志办事,使一些高官贵族感觉到天威难测,与其任人宰割,不如自行了断。加之先秦刚烈之风犹存,时人讲气节,重自尊,轻生死。这种强烈的自尊意识在官僚贵族中尤为盛行,留下了许许多多特立独行的故事。如秦末身为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秦二世下狱时,二人认为“将相不辱”,双双自杀。一生劳苦功高的“飞将军”李广征讨匈奴,“失道”迷路,耻对兴师问罪的刀笔吏,引刀自刭。平原君朱建闻吏到门,自绝而亡。司隶校尉盖宽饶被汉宣帝宣布逮捕下狱,当即引刀自刭阙下。宣帝、元帝两朝重臣萧望之不愿“老入牢狱”,饮鸩自杀。就连大名鼎鼎的“纸圣”蔡伦也宁愿选择沐浴之后穿着整洁然后仰药而死,也不愿去廷尉那里领罪。

  然而太史公没有选择这条我们看来更加悲壮刚烈的道路,他选择了入狱。司马迁同志虽然是个官二代,这身份在监牢里也不好使,。监狱官很直接,进了监狱就别想全身而退了,(按例)要么交钱赎罪,要么受刑,钱和器官,总得留下一样。
  太史公交不起罚金(今天的我们难以想像,居然还有交不起赎金的二代子弟,如何稀有的存在),只能接受宫刑(所以说,贫穷乃是万恶之源,没钱,身体都保不全)。对于男子来说,受宫刑这样的事这无异于奇耻大辱,堪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与之相比,韩信同志创下的胯下之辱都算小巫见大巫。至少从结局上看,只丢尊严总比尊严器官一起丢好多了。
  宫刑给人的身心摧残是巨大的,一般人若是如此,早已身心崩溃堕落等死,要么心理阴影面积极速扩大、内心阴暗走向极端(比如历史上很多心理障碍甚至变态的宦官)。但他挺过来了,因为自认还有未完成的梦想,未尽的事业。为了完成父辈的梦想,为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忍辱负重而活,只求完成史书以慰父亲在天之灵,也顺便告慰自己耻辱的一生。屈辱的阴影一生挥之不去,“刑余之人”偷生于世,内心的悲愤可想而知。《报任安书》中有云:“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司马家族的人爱写史书,前有司马迁,后有司马光。一部《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一部《资治通鉴》,号称“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司马迁写《史记》时,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历史事件,常走访各地,实地考察访问。为了写《淮阴侯列传》,不远千里,亲去淮阴。
  虽然那时距离淮阴侯韩信生活的年代已过百年,往事都已化作尘土。但当地人依然记得这位从淮阴城中走出的名人。祖祖辈额的口口相传中,依然有很多关于韩信的事迹。淮阴人依稀记得,韩信即使是在身为平民百姓、未曾飞黄腾达之时,他的心志就与总不同。
  何以见得,一切都要从韩信葬母说起。

  日期:2015-09-21 00:08:29
  第四章 高地葬母(中)
  长年累月的操劳,严重的损害了她的健康,最终使她早早离世。至亲离世,韩信心头的哀伤可想而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之中的悲哀是什么,大丈夫功成名就之时,却发现所爱已嫁他人、至亲已逝。所有的英雄事迹都挽回不了最想要的一切,所有的荣耀时刻都没有最期待的那人来分享,这就是其中一种莫大的悲哀。
  然而,更大的悲哀是大丈夫寸功未立之时,亲人已逝。养育之恩,无以为报。韩信甚至来不及完全长大成熟,一切就已经变得不可挽留。
  韩信甚至来不及好好的哀伤痛苦一回,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丧事如何办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总有些时候让人觉得生不起活不起死不起。之所以说死不起,是因为丧葬费用太高了。一切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说起,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但穷苦人家生前求得安居不宜,死后若想安宁也难。
  虽然我个人爱看《盗墓笔记》,也略粉小哥一把,也曾差点冲动到随那十万人涌上长白山迎接小哥回家。但我对于大多数盗墓工作者,其实并无好感,死者为大。普通人没事就不要这要学了,这要得有多大的仇才能掘人家的坟墓。更何况还不是仇家,陌生人去干这事更不地道了,又不是考古。
  言归正传,韩母死了,想要入土为安,总得找块地安葬。在古代,土地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产。其实放在现在也一样,时下层出不穷的拆迁与房地产话题就是一个明证。
  土地情结,贯穿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多少次农民起义战争就是因为土地问题,人们或者说社会已经把土地当作一种很重要的财富。有了土地就有了一份安全感,没了土地就似没了根。多少人因为无地而沦为长工奴仆,生活举步维艰。又有多少人富贵之后,回乡购置田产,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份家产。更有很多人家道中落之际,宁愿入不敷出,也不愿轻易变卖田产,背负败坏祖宗基业的不孝罪名。为人子而不孝这罪名可不小,仅次于为人臣而不忠,是要在背后被人戳脊梁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