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韩信与那个时代》
第7节

作者: 经天纬地烟雨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亭长的妻子也没直说,某天却很早就把饭做好了然后就在卧榻之上把饭吃了,没给寒韩信说。这天韩信还是估摸着以往的饭点而来,却发现没人准备伙食,锅里残羹冷炙都没有;亭长的妻子对他倒不是冷漠的视而不见,而是一脸鄙夷;亭长也在一旁默不作声,自顾自的忙活着什么,一副没有看不见韩信的样子。
  韩信见状,明白亭长夫妇的用意,知道自己吃白食太久了惹人厌烦,虽然明知错不在他人,但还是止不住内心的那种寄人篱下的屈辱感演化为无尽怒火燃烧。

  真正乞食乞得心安理得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做一个参考:有个人每天给一个乞丐10元钱,后来变成5元。再后来变成每天2元。乞丐问他,你怎么给我的钱越来越少了。他就说,之前我是单身,所以给你十块。有老婆了,只能给你五块。再后来我有儿子了,只能给你两块。乞丐听了大怒,说:你怎么能拿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孩子呢!
  韩信的脸皮终究不够后到极致,面对“晨炊蓐食”的羞辱,不顾亭长的假意挽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亭长后来也曾礼节性的“邀请”韩信回去用餐,但韩信体同学真的怒了,把亭长一家拉入黑名单,最终离去再也不归来(当然,回去估计也还是受人白眼还不一定又食物)。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英雄少年,几经磨难,虽吃“软饭”白食无数,终究未失去傲骨。韩信誓要封侯拜相,一雪今日之耻。
  日期:2015-10-05 22:14:05
  18节。第七章1 一饭之恩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盛怒之下离开了亭长家,在最后罐头,韩信似乎挽回了一点男子汉的颜面,但关于生计的问题又来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韩信同学没那么麻烦,只需一件事:觅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当家发现什么都买不起。很多人应该都偶然地体验过饿肚子的感觉吧,尤其是到半夜,这种滋味真心不好受。家中无粮,为了不让自己每天被饿醒或饿晕,韩信同学不得不去外面寻找食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总会回报那些对它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粮食,自己种总可以吧?但韩信似乎不愿意干这个,就像我们今天的90后有几人愿意老老实实呆在家乡种地一样。指望韩信同学种地是不太现实了,就算他愿意,等到收获的季节,黄花菜都凉了。既然如此,那就靠水吧。淮阴城下有条淮河,去那里钓鱼总可以了吧,一边解决生计问题,一边修身养性,看上去很不错。

  然而,理想美如泡沫,现实却是残酷的。钓鱼界的祖师爷应该是姜子牙,人送外号姜太公。并不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去钓鱼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去钓鱼的人。而是因为他做到了钓鱼的最高境界:钓君王。渭水之滨,鱼钩离水面三尺,一般人如果这样钓鱼早被嘲讽了,但姜太公不是一般人,越是怪异越出名,古今中外都一样。他钓的不是鱼,也不是寂寞,而是天下。相比之下,韩信的目的就单纯很多,简单粗暴,一字概括:吃。不是他不想学姜太公,而是文王早已成为历史人物。直接点说就是:挨饿的感觉真心不爽。

  不知是心有旁骛还是业务不精完全没有天赋的缘故,韩信同学的钓鱼之路只能用十分凄惨来形容。引不来有识之士的“愿者上钩”也就罢了,还钓不到鱼,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
  一段时间下来,人变得形销骨立,优雅安静的美男子形象快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时,韩信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贵人。事实上,这个人并不贵,和韩信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甚至比韩信还有所不如——至少身体素质没年轻人好。
  日期:2015-10-06 15:15:00
  19节。第七章2 一饭之恩
  韩信的垂钓之路并不算孤独,至少还有很多同伴,这些同伴便是在河边替人漂洗丝絮的老妇人普通百姓人家生活比较辛苦(古代尤甚),大妈也得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没心思去跳跳广场舞。一个看上去很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河边一群老妇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一般来说小伙子遇见大妈,故事的情节应该是这样的:大妈热情的问这是谁家的小伙子,如此之俊;可曾婚配否;有没有意中人?东边王家的女儿貌美如花,西边谢家的闺女温柔贤惠;等等。
  不过故事没按编剧的意思来。此时的韩信十分落魄,成家立业对他而言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老妇人也没有心思给他说哪家姑娘如何如何的事情。事实上,韩信与漂母交谈,问及日浣衣所得几何,当得知答案后韩信不禁感慨一介妇人尚且能养活自己,自己身为男子年富力强,却不能果腹。
  到了用饭时间,一个饥饿的青年看着一群妇人用餐,无比尴尬,比尴尬更痛苦的是胃。终于,有位漂母见他一副饥饿的样子,于心不忍,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韩信吃。虽然韩信觉得很不好意思,大又不好拂了人家的好意(更重要的是抵挡不住饥饿袭来的感觉),略一愣神思考后便接过来狼吞虎咽。
  就这样,漂母漂洗了数十天的丝絮,也为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漂洗丝絮在当时是一个很辛苦、很劳累行当,经常会弄裂双手,并且也赚不了几个钱。漂母能够在收入极其微薄的情况下帮助韩信,韩信看似冷漠的内心早已感动无比。一个人对你的好,不在于给你多少,而是给你的一切对他而言占了多少。
  韩信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韩信的意思是不会忘记漂母的恩惠,他会报答漂母的。没想到漂母却大怒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漂母的意思是因为可怜韩信才给他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回报啊!这里出现两个词: “大丈夫”、“王孙”。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漂母对韩信的尊称。漂母希望韩信能够振作起来,有所作为!
  日期:2015-10-07 00:40:48
  20节。第七章3 一饭之恩
  韩信很羞愧,但也因此更加敬重漂母。锦上添花的人固然感谢,但更值得感谢的是那些雪中送炭的人。韩信在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位漂母,数十天如一日的分食,不幸人生中的温暖。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不信中的万幸。假如韩信同学活在当代,不知道还有好心人如此不计回报的帮助他不。虽然这个世界上不缺好心人,但活在今天的人们通常爱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世道,好人似乎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断代,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整体价值观扭曲的恶果。
  举个当下很具争议的话题:扶老人。扶老人被讹诈的事情时有发生,伤害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热心善良的人,更重要的是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你要扶?)。看见老人倒地不敢扶;要扶也是先拍照找好目击证人,甚至估摸一下自己的收入“扶得起”?社会冷漠,可见一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