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21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30 14:26:13
  41
  而谯周在后面的论述更是糊涂颟顸,他的意思是先保境安民,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一鼓而定。这保境安民的说法更是值得怀疑,拿蜀汉的地理环境来说,四川盆地周边多山而中央凹陷,的确可以方便战乱时的割据,但要是不失进取那肯定坐而待毙,查历代割据四川的统治者,除刘备父子之外,尚有东汉初的公孙述,西晋末至东晋初的成汉李家,东晋的谯纵,五代时的前蜀王建王衍父子,后蜀孟知祥孟昶父子,元末的明玉珍明昇父子,甚至还可以算上宋初的王小波李顺和清末的石达开。这些人建立的政权无一例外陷入覆亡即可证明对于这一地区来说,孤立的休养生息并不适用。要知道,这样的地方性政权本就局量甚小,无论是人力物资都无法与中原的大国对耗,唯有趁乱取得局域外的新据点才有可能扭转战局。我们可以参照秦末刘邦据关中的情形,关中地理环境也相对封闭,刘邦也是靠着暗度陈仓杀出关中才一步步地夺得天下的。这一点诸葛亮十分清醒,他在《后出师表》中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所以他才要屡次兵出祁山,为在甘陇地区建立局域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矢志北伐兵出陇右,从战略层面上讲此种做法并没有错,因为困守一隅肯定没有出路。

  另外,谯周文章中一鼓而定的表述也很成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土士人对汉朝的怀念越来越淡,新生代的士大夫们从一出仕就在魏国做官,和汉朝毫无瓜葛,当然不能指望他们在大军北出时蚁附响应。同样的规律也适用于普通百姓,对于中原百姓来说,汉朝灭亡已久,汉高祖约法三章、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光武帝励精图治充其量就是遥远的传说,现实生活中只要魏国统治者能让自己活得平稳安定,为什么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对远来的军队箪食壶浆?所以蜀汉以小搏大,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打算,否则不会有任何胜算。这样分析来看,谯周的观点虽然看起来翔实缜密,实则全都是破绽,不值推崇。

  姜维对《仇国论》当然持否定态度,可他却不能完全无视这种论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廖化、张翼等军中宿将对于累次北伐均有不满,只是顾全大局才被迫保留个人意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随军的射声校尉杨戏(《季汉辅臣赞》的作者)也每每借着酒劲,对姜维颇有讥讽,姜维对此颇为不平,有司后来因此承旨上奏刘禅罢免了杨戏的职务。
  姜维的这次出兵是第十次北伐。因为魏国雍凉守军大部被抽调到淮南,且从战略地位上讲淮南高于雍凉,所以姜维不必担心大军来援。这次他选择了一条以往从没履足的线路。他从骆谷行军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并前驻芒水(周至东南)依山扎营。骆谷一名傥骆谷,南端开口于汉中洋县的傥水河口,北端为盩厔县的西骆峪,是沟通关中与汉中三谷四道(子午谷、傥骆谷、褒斜谷、阳关大道)中距离最近也是形势最险峻的一条,姜维这次选择骆谷无疑是认定邓艾不可能有多余兵力来阻拦自己。此时魏国的大将军已经换成了司马孚之子司马望,镇西将军仍是老对头邓艾,两人皆于长城(县名,位于今周至西南)驻军。当时长城有很多积谷但守兵颇少,姜维所以期盼邓艾能够出军野战,那样己方的胜算将会大为增加。邓艾也看出姜维的用意,他以静制动,面对姜维的数次挑战按兵不动。双方在此对峙数月,姜维始终未能捕捉到决战的时机。

  日期:2015-12-30 19:44:26
  42
  魏汉在西线尚在僵持,东线战局却渐渐向魏方倾斜。诸葛诞坐困孤城,虽然广有兵将却杀不出重围。司马昭将寿春城围得铁桶一般,意在困毙诸葛诞。吴国权臣孙綝显然不愿看到诸葛诞失败,在朱异败军撤回后,他大发兵将出屯镬里(今安徽省居巢区西北),并命令朱异带同丁奉、黎斐等五将再次解围寿春城。朱异在进兵过程中,因为追求效率,将辎重都留在了都陆(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而本人则带领大军抵达黎浆(寿县西南),和寿春城外的游军石苞、州泰部对战。

  然而朱异运气实在是糟糕,这次又被州泰打得大败。更为不幸的是,魏方打听到吴军的辎重所在,泰山太守胡烈派出五千奇兵偷袭都陆,一把大火将吴军的辎重烧个精光。朱异的残军没了粮食,全都变成了素食动物,只得一路取食葛叶败回大营。孙綝见朱异大败输亏,不由怒气勃发,喝令朱异继续带兵死战。朱异眼见战斗一次次失败,自家的精锐部曲就在这样的战争中作无谓消耗,力陈士兵缺少粮食不能再战,表示不能遵从孙綝的命令。军中士气低迷孙綝是知道的,他也知道再交战下去可能会损失更大,可朱异的态度着实激怒了他,反复思量之下,他于9月26日在镬里大营斩杀朱异,并于两天后带兵折返建业。孙綝既没有救出诸葛诞,反而自戮一员名将,吴国人对此十分怨恨。

  孙綝斩杀朱异的用意,司马昭看得很清楚,他说:“朱异没有到达寿春而被杀,并非是他罪有应得,而是孙綝想以这一举措来告诉诸葛诞援救的决心,使诸葛诞还能盼着救兵的到来。现在我方应当坚定围守,防备他们从城内逃逸,更要用多种手段来误导他们。”诸葛诞所恃的,除了十多万兵卒之外,更有城内可吃一年的粮食,所以司马昭就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他令人施展反间,到处扬言吴国的救兵马上就要到了,魏军现在缺乏粮草,已经将那些羸弱的士兵分流到淮北去吃粮了,看势头魏军肯定不会在这里久驻。这条谣言就像长了脚一样传到城里,诸葛诞不辨真伪信以为真,他认为既然司马昭不久之后就要退兵,那在城中积累那么多粮食就无任何用处。于是他吩咐士兵敞开肚皮吃,反正城里的粮食很多!

  司马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由于孙綝已被打疼了,一时难以出兵,诸葛诞只要乏粮,十多万大军立刻便有土崩之势。果然没过多久,城中粮尽,但司马昭不仅没退兵,反而对城池越围越紧。这时城中的将领也出现了分化,诸葛诞的亲信蒋班、焦彝认为,朱异率领大军到来而不能前进,孙綝杀掉朱异回归江东,虽然对外声称发兵,其实是口惠而实不至,坐观双方成败。现在趁着人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点,虽然不能尽克,但仍然有可以保全的。空坐守死,只能无所作为。按蒋班、焦彝的做法,十多万的大军集中全力突围,如果时机把握得当,司马昭是无法拦阻的,诸葛诞跳出重围,依旧能打出一片天地。文钦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诸葛诞有十多万大军在此,自己和全端等吴军也和诸葛诞一样身处死地,所受的危险是一样的。而吴将的父兄子弟都在江表,因全家是皇上的亲戚,即便孙綝不愿来,主上和他们的亲族能答应吗?而且中原年年有事,军民都很疲劳,现在在这里跟我们耗了一年,内变将会出现,奈何舍掉必胜之局,而心存侥幸地去做冒险呢?文钦显然高估了吴国人的能力,更对孙綝的私心缺乏考量,因此才会一厢情愿地盼着吴国出兵。而孤城之中实实在在的困难却摆在眼前,没有粮食,近二十万人总不能天天喝西北风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