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凶案现场——公安部刑侦局最隐秘部门破案实录》
第45节

作者: 绘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08 20:52:00
  看到少年A我并不感到意外,之所以称他为“少年A”原因很简单,他在犯案的时候年仅15岁,连16岁都未到。
  一个15岁少年为什么痛下杀手,以极端的暴力手段害死五个年幼的孩童?以下是他的部分讯问笔录摘要:
  问:你为什么杀了那些孩子?

  答:因为我不喜欢小孩,他们太讨厌人。
  问:谁讨厌人?那些孩子惹到你了?
  答:他们没惹到我,xxx惹到我了。
  问:xxx是谁?
  答:我弟弟。
  问:你亲弟弟吗?
  答:不是,我,我姑姑家的孩子。
  问:他怎么惹到你了?
  答:所有的大人都向着他,他霸占着我奶奶家的电视机,我因为和他想看的节目不一样闹别扭,所有人都来骂我!而且这种事不止一次!

  问:所以你就生气?
  答:废话,他摔坏了我珍藏的模型,我生气都不行,我爸爸和我的奶奶都骂我!
  问:还有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砍断第一个孩子的手吗?
  答:xxx经常拿走我的东西,我以前的玩具。
  问:你以前的玩具?你还玩吗?
  答:不玩了,但那是我的东西!
  我终于明白,少年A之所以杀死第一个孩子,完全是因为那个孩子长得像他弟弟,积怨已久的他终于爆发,在一个很阴暗的角落杀害了那个孩子,并砍断他的双手,以是惩罚。

  我后来问罗世杰他是怎么侦破案件的。他说他在研究第一个被害人遇害前的行为轨迹时发现,那个孩子曾经一个人走过一所初中后面的小胡同,之后再也没有出来,而在追查这所初中的过程中有老师反映,他的班里有一个男生写的日记很奇怪,总是涉及到报仇,复仇等字眼,有一次竟然写道:“拿走双手他就不能抢我的东西了”。老师感到很诡异,赶紧向警方反映这一情况,警方立刻对其进行调查,以秘密的方式采集到了那个学生的头发,最终成功和第二起案件受害人袜子上的精斑遗留的DNA比对成功,专案组认定凶犯就是他,而所有侦查员都颇为震惊。

  少年A的性格几乎完全符合我之前的心理分析,他是典型的价值观扭曲。
  之后我们深入调查了他的家庭情况发现,他的父母经常吵架,从他小的时候一直到他十岁,然后他们离婚了。少年A在他的弟弟出生以前倍受家人宠爱,因为觉得他小时候的生活不太幸福,几乎所有的人都宠着他,最后养成了这种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面对突然出现的弟弟多走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爱,他愤愤不平,怨恨放不下,一直埋在心里,加上家里人从未觉察,无人疏导,使得他最终形成了扭曲的心理状态。

  专案组组长问我干嘛还要费力查凶手的家庭情况。我说要是不查清楚为什么,以后还会有这种案子,你还是破不了。
  本案记录到此结束。
  备案人:尚雯雯
  日期:2015-09-09 10:10:00
  应楼上读者的要求,我简单说一下南京的车祸案。首先白丨粉丨变玉米粉的情况是警方侦查的结果,我没有参与调查所以无权做评价。

  根据警方的侦查,犯罪行为人不存在毒驾和酒驾的行为,那么他为何在闹市区的路段开出190多的速度?我们只能认为他在那段时间存在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他的所有心理活动均超出或偏离了正常轨道,也就是所谓的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就包含了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等。据报道称犯罪行为人曾出现过被害妄想的症状,报警称有人要害他,另外他的其他种种行为都显示他似乎真的精神不正常,所以我只能称他存在人格障碍,但是人格障碍又分成原发和继发,原发性人格障碍不是病理性的问题,不能按照精神病处理;而继发就是在某种神经疾病,精神疾病的基础下诱发的人格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就属于这一类型。至于在犯罪行为人是否真的存在人格障碍以及在案发时他是否出现了病理性的精神障碍只能依靠专业的司法鉴定,不能推测。

  如果犯罪行为人最终认定是精神障碍,那么他就不能按照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罚,因为他在案发时不存在故意,只能认为他过失犯罪。
  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和极其遗憾的后果我们不能忘记,我只希望所有人,侦查人员和社会各界,我们要坚持用证据说话的原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保持理智的情绪,等待司法机关的科学鉴定,然后静静的祈祷未来的美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