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门-魏晋士族的权力之路》
第7节

作者: 人和咸鱼pym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夏侯氏对曹氏政权的鼎力支持、两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再加上频繁通婚,夏侯氏的确获得了和曹氏皇族近乎同等的待遇和信任,成为魏国“准”宗室成员。于是,由夏侯氏和曹氏担当东、南、西这三大战区最高统帅也就成了魏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惯例。
  夏侯惇死后,东战区和南战区被一并划归宗室重臣曹仁(曹操族弟)的管辖。曹仁由此身兼扬州、荆州、豫州(豫州夹在扬州和荆州中间,也和吴国接壤,但非主要战区)三个州的军事统帅。魏晋时代的史书中,这一职权称作“都督某某州军事”,次一等的,称作“监某某州军事”,为了后文叙述方便,除非特别需要,我们便统称为“某州都督”了,譬如:曹仁就是杨荆豫都督。
  另外解释一下,魏国的都督手握一州或数州军权,但州的内政则归州刺史管,实行军政分权,这是为避免重蹈东汉末年州牧割据的覆辙。但即便如此,都督依旧实力强大,而一手包揽三个州军权的曹仁,更是将曹氏皇族的声势推向了鼎峰。夏侯惇、曹仁都算曹丕的长辈,曹丕对他们总要礼敬三分,指使起来也不那么得心应手。待曹仁一死,曹丕才有机会提拔他自己的亲信。
  在无数曹氏和夏侯氏族人中,有三个陪着曹丕从小玩到大的宗室亲戚,他们分别是曹休、曹真、夏侯尚(准确地说,应该是算准宗室成员)。三人年轻时常跟曹操南征北战,在曹操的刻意培养下能力优秀,这是曹操留给儿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在夏侯惇和曹仁这两个老家伙死后,曹丕便任命曹休任扬州牧(东战区最高统帅),夏侯尚任荆州牧(南战区最高统帅),曹真任雍凉都督(西战区最高统帅)。

  州牧相当于刺史兼都督。以前,曹操曾竭力避免任命州牧,要么是都督,要么是刺史,到了如今,曹丕因为跟发小关系铁得一塌糊涂,又因为东南两个战区战事频繁,便让曹休和夏侯尚都当上了州牧。当时,蜀国正被南部蛮夷叛乱搞得焦头烂额,魏蜀交界的西战区静的像潭死水,于是,没多久曹丕又把曹真召回朝廷,任都督中外军事。都督中外军事也是个后文会频繁提到的重要官职,“中外”指皇宫以外的整个京畿地区,顾名思义,即是中央军最高统帅(不包含皇宫禁卫军)。

  由此,魏国中央军和三大主战区的军权都被牢牢控制在曹丕最信任的宗室亲信手中,这是魏国皇室最强大的时代。很多年后,这三大主战区的格局将会发生微妙的改变,并像镜子般映射出魏国的命运。
  公元221年六月底的一天,天空出现日食。司法官员上疏,按汉朝旧例,有日食就要罢免三公。
  这是什么奇怪逻辑?
  我们解释一下,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是因为皇帝代表天,日食便是老天爷对皇帝的警告:你干的有问题。
  西汉初期,一旦出现日食,皇帝不仅要大赦天下,更要下罪己诏主动认错。实际上,这种儒家为压制皇权耍的一个小把戏。到西汉中后期,皇帝逐渐醒过味来。朝政掌握在三公手里,天怒人怨凭什么让我一个人扛?于是便把三公给捎了进去。皇帝不能辞职,无非是写篇自我检讨,但三公可就没这么简单了,直接罢免。由此,儒家这套日食理论在打压皇权的同时也害苦了自己。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证明汉朝臣权的强大,三公既然能因为日食被罢免,就说明三公和皇帝一样代表老天爷,颇有点虽罪犹荣的意味。
  此时,曹丕听着司法的上奏,他转了转眼珠,然后说了句相当够水准的话。“日食是上天给我看的,跟三公无关。以后百官务须恪尽职守,再有日食就别弹劾三公了。”
  曹丕卖给三公面子的同时也垄断了自己与老天爷通话的权力,而且,政治出了问题还是要追究臣属的责任,反正曹丕够强势,罪己诏是不用下的。从此,因日食罢免三公的制度也就取消了。
  日期:2016-03-15 11:20:43
  司马懿的眼泪
  公元222年春夏交接之际,曹丕率领群臣离开许昌外出巡查。临行前,他让司马懿率军五千留守京师,并授予录尚书事的职权。短短两年,司马懿就从区区一介世子幕僚蹿升到朝廷首席重臣,这是他成功投资曹丕的回报。
  安顿好后方,曹丕向南行进。这一路上他本来心情大好,可当他走到位于荆州北部南阳郡的宛城县时,却因为一桩小事败了兴致。原来,宛城商贩听说曹丕要来,都怕惹麻烦,纷纷躲在家里不出来营业,导致集市显得异常萧条。曹丕心里觉得不爽,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
  “宛城县属于南阳郡,南阳太守是不是杨俊?”
  “启禀陛下,正是杨俊。”

  曹丕一听这名字登时怨气冲天。他狠狠地想:这回一定要把杨俊搞死。这其中的原委还要牵扯到曹丕和曹植间的世子之争。许多年前,曹操曾就世子的人选向杨俊征询意见,杨俊谨慎地把曹丕、曹植二人评了个半斤八两,遗憾的是,在杨俊嘴里,曹丕是半斤,曹植是八两。就因为这多出来的三两,曹丕从此对杨俊怀恨在心。今天,他总算抓到了杨俊的把柄。
  回到许昌后,曹丕开始追究宛城事件。
  “宛城集市冷冷清清,是怎么治理的!?”接着,他向廷尉吼道:“把宛城县令和南阳太守都抓起来!”廷尉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负责审理全国大案要案。
  处理宛城县令也就罢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要牵连到南阳太守杨俊的确说不过去。
  廷尉谨慎试探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杨俊?”
  曹丕没正面回答,他阴着脸反问:“当年,汉明帝杀过几个二千石的官员?”汉明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他以对臣子严苛著称。而杨俊的年俸正是二千石。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曹丕想置杨俊于死地。
  公卿们听罢一片哗然,因为县集市不热闹就要处死所属郡的太守,这完全是小题大做,然而,曹丕是个强势皇帝,他的话等同于法律。一些跟杨俊私交深厚的公卿纷纷求情。

  “陛下三思!”司马懿噗通一下跪在曹丕面前。他与杨俊是同乡,二人颇有渊源。早年间,杨俊身为河内名士,曾给过司马懿极高评价,令其名声大震。前文讲过东汉末年金牌评定师许子将的“月旦评”。杨俊与许子将是同道中人,他虽不如许子将那么出名,但经他称赞的人日后仕途基本也不用发愁。所以说,杨俊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
  司马懿看出曹丕是公报私仇,他心里想说:杨俊不算曹植党羽。可这话没法说出口,否则就太不给曹丕面子了。他只能反复哀求:“陛下开恩,饶了杨俊吧!”不消片刻,司马懿就把额头磕得通红。
  纵然司马懿和曹丕交情不错,但曹丕全没打算卖司马懿这个面子。
  “我不想再谈这事了。”说罢,曹丕起身往后宫走。
  这时,散骑侍郎王象踉跄爬到曹丕脚下,一把扯住曹丕的衣角。“请陛下再考虑考虑!”这位王象小时候是一介放羊的奴仆,要不是杨俊帮他赎身又供他安身立命,他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地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