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门-魏晋士族的权力之路》
第6节

作者: 人和咸鱼pym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完全沦为供那些名声显赫的老臣养老用的官位,尚书台则重新成为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曹丕让他昔日的铁杆太子党陈群担任尚书令,这也是过往绝大多数强势皇帝的做法——让自己的亲信近臣执掌尚书台政务。可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人的贪婪本性,那些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近臣一旦掌了权也就变了心,他们会越来越独立,最后难以控制。
  曹丕使出了杀手锏。他创建了一个足以跟尚书台分庭抗礼的新机构——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皇帝自己的秘书部门,主要负责撰写、颁布诏书。省内最高统领有两个,分别是中书监和中书令。至于魏国初建时中书监和中书令由何人担任,这里先留个伏笔,在很久以后,这两位中书省大员将成为左右魏国命运的关键人物。补充一句,无论是中书监、中书令,还是尚书令,他们的品轶都不高,比起年俸一万石(古代容量单位,代表朝廷给官员发放谷米薪资的额度)的三公和年俸二千石的九卿,尚书令仅年俸一千石,中书监和中书令更低,仅六百石。也就是说,低级官员掌权,高级官员养尊,这是古代官僚系统一个相当普遍的格局,其目的是为了平衡臣子权力。

  简要言之,由于中书省的出现,尚书台再不能凡事自己说了算。
  另外,曹丕还让极少亲信重臣录尚书事。严格地讲,录尚书事并非官位,而是职权。前文中,被宦官害死的窦武和陈蕃就都拥有这一职权。按照正常程序,皇帝是不能插手尚书台政务的,但获得录尚书事职权的重臣却能直接进入尚书台参与政务决策。皇帝通常会选择非常亲信的臣子录尚书事,他们相当于皇帝插手尚书台政务的中间人。
  以上,便是曹丕为了巩固皇权、限制臣权所做出的努力。

  陈群帮曹丕赢得皇位,又给全天下的士族卖了个大大的人情,官运自是飞黄腾达。他不仅担任尚书令,更手握皇宫禁卫军兵权,可以说是曹丕称帝的最大受益者。而司马懿和司马孚这对一直死抱曹丕大粗腿的兄弟也在曹丕称帝后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曹丕时代,司马懿历任侍中(皇帝近臣)、尚书右仆射(尚书令二把手)、抚军大将军等官位。特别值得讲的是,他在曹丕几次出京巡查之际手握兵权镇守都城,更获得了录尚书事的权力。
  司马孚则官任中书郎(中书省僚属)、兼黄门侍郎(皇帝近臣)、骑都尉(执掌羽林骑),同样春风得意。
  除了位于天子脚下的朝廷,魏国全境还星罗密布分散着无数曹氏藩王。这是另一股政治势力。但说实在的,曹氏藩王混得可不怎么样。
  曹丕共有二十几个弟弟,这些人包括曹植在内大多晋爵为王,拥有自己的藩国。然而,因为早年那场令曹丕身心俱疲的世子之争,又因为曹氏以藩王的身份篡取汉室江山,这些都让曹丕对兄弟们心存极深芥蒂。他先后颁布了一道道禁令限制藩王权力,例如:藩王之间不得沟通交流;未经允许不得进京;不得拥有军队;不得干预政事;又在各藩国安插官吏监视藩王的一举一动。其中,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具武略的曹彰在曹丕登基第四年暴毙,世人盛传他其实就是被曹丕毒死的。

  原本,皇帝、臣子、藩王三者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当曹丕重整朝廷官僚结构,又压制了藩王后,他认为再没什么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了。
  日期:2016-03-15 11:19:29
  强大的皇室
  介绍完魏国的政治架构,我们再看看魏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根据断代史的划分,真正的三国时代其实是从汉帝刘协退位、曹丕称帝,也即是公元220年才开始的,很多今人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诸如曹操、荀彧、关羽、周瑜等,准确地说都属于东汉末年的人。在三国时代,魏国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它的两个敌国,分别是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和占据巴蜀的蜀国。
  魏国与吴国的交界处有两条主要战区,分为东战区——扬州最北部的淮南郡(今安徽省淮南、合肥一带);以及南战区——荆州中部长江沿岸(今湖北省荆州市一带)。
  首先说魏国的东战区,算起来,扬州近九成的土地在长江以南,归吴国所有,只有扬州最北部约一成土地在长江以北,归魏国所有。江北的扬州,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域划分属于淮南郡,吴国对淮南频频发起攻势,却每次都铩羽而归,而对魏国来说,因为有长江天堑的阻隔也无力南下,只有固守淮南一途。
  再说魏国的南战区——荆州同样被长江横贯,长江以南归吴国,长江以北归魏国。在长江沿岸一带,北荆州和南荆州的几个军事重镇隔江相望,彼此对峙。为了便于叙述,后面凡是提到魏国的扬州和荆州,均指长江以北的北扬州(淮南郡)和北荆州。提到吴国的扬州和荆州,则是指长江以南的南扬州和南荆州。

  魏国和蜀国的主战区集中在西部的雍州(今陕西一带)和凉州(今甘肃一带)。
  东战区、南战区、西战区是魏国最重要的三处门户。出于安全考虑,镇守这三个主要战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无一例外都是深得曹氏信任的重臣。而曹丕最信任的人,除了本家远亲(近亲是皇帝的亲兄弟藩王,最不得曹丕信任)外,首推夏侯氏。
  当曹丕刚继王位不久,恰逢东战区统帅——夏侯氏大佬级人物——夏侯惇病故。夏侯氏和曹氏同乡,两家交情极深,世间甚至盛传曹操的老爸曹嵩原本就属于夏侯氏一族,是被夏侯氏过继给大宦官曹腾的,按照这个推论,曹操与夏侯惇是同族兄弟,这说法最早源于吴国人撰写的小说《曹瞒传》,必须要说的是,其可信度接近百分之零。
  首先,曹氏和夏侯氏两族之间频繁通婚,曹操的妹妹嫁给夏侯渊,曹操的女儿嫁给夏侯懋(夏侯惇的儿子),以曹操对儒家礼教观的重视程度来看,若是同族,必定不会做出这种违背人伦的事。还有件事可以视作曹操并非夏侯氏后人的佐证。就在夏侯惇出殡那天,曹丕率领群臣在邺城东门吊唁(当时他还没搬到许昌)。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曹丕此举不合乎礼法,因为皇帝为同族发丧应该到宗庙,而非城门口。孙盛的态度代表东晋时代人们的普遍观点——曹丕就是夏侯氏后代。姑且不提曹丕当时的身份是魏王而非皇帝这个低级错误,单就从这事来看,恰恰证明曹丕根本没把夏侯氏认作自己同族。有人猜测曹丕是欲盖弥彰,故意隐瞒自己和夏侯氏之间的关系,但这显然没有必要,因为夏侯氏属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西汉开国名臣夏侯婴的后代),曹嵩过继给宦官当养子又世人皆知,倘若曹嵩真是出自夏侯氏,就算认了也绝不丢人。

  那么,曹嵩原本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他过继给大宦官曹腾应该只是曹氏同族内部的过继,这在古代实属家常便饭见怪不怪。正因为这个原因,诸如刘备、袁绍这些曹操的死敌,他们一提起曹操总把“宦官孽子”挂在嘴头,却从没说他跟夏侯氏有什么瓜葛,直至小说《曹瞒传》问世才有了这一说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