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门-魏晋士族的权力之路》
第5节

作者: 人和咸鱼pym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群早料到曹丕会松口,他定了定神,遂将自己的提案娓娓阐述。
  “想当年,先王(曹操)推行唯才是举,一旦发现人才,不管对方出身多低微、品行多差,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是鸡鸣狗盗之徒都会毫不犹豫授以官职。不可否认,唯才是举的确是平定乱世的法宝。可时过境迁,如今中原和北方日趋安定,无论庶民还是士人均难有机会直接在王上面前展露才华,再者,纵横于乱世中的狡诈之徒往往德行欠缺,也不事宜治理国家。所以,臣认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应该规范起来……”曹操推行“唯才是举”是基于乱世重人才的现实,但这严重伤害了士族的利益,把从政当作唯一出路的士大夫们不可避免要跟庶民竞争有限的官位。

  “嗯,你接着说。”
  “王上应该知道二十年前许子将(许劭字子将)著名的‘月旦评’吧?”
  曹丕点点头。他很清楚许子将的“月旦评”是怎么回事。自东汉时代,士人之间通过相互标榜提高名气和社会地位,倘若有幸得到名家赞誉,更无异于赢得了通往仕途的敲门砖。许子将每月初一都会品评士人,“月旦评”由此得名,就像今天的选秀节目一样,只要得到许子将佳评的士人无不身价飙升。那时节,无论在朝在野者都对许子将趋之若鹜,曹操早年为求得许子将的评语更是踏破铁鞋,许子将甩了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让曹操名声鹊起,从此赢得闯荡世间的重要资本。许子将堪称当时的金牌品评师,乃是这一领域的绝对权威。

  陈群接着说道:“不过,许子将品评士人的行为并非由官方发起。而臣提出的这项官吏选拔制度,其实是将‘月旦评’官方化、系统化。简要言之,即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德行、才学、家世(父祖辈的官爵名望)三项指标为依据,定期品评本地士人。品评结果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总共九个品级。朝廷选拔官吏,根据士人的定品成绩择优录取。”

  “那么,中正官又由什么人来做呢?”曹丕一下问到了重点,无须多言,倘如陈群所说,各州郡的中正官无疑掌握官吏选拔的命脉。
  “臣认为,中正官的人选务必是各州郡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
  什么“名望最高、又兼具才德之人”?曹丕心知肚明,陈群所指无一例外都是地方士族豪门。说白了,这项官吏选拔制度乃是给像陈群这样的大家族谋取利益。曹丕闭目沉思,半晌没有说话。
  陈群等了片刻,又补了一句。
  “天下的士大夫们无不翘首盼望为陛……哦,为王上效力……”

  曹丕缓缓睁开了眼睛,他死死盯着陈群。“你说,我有没有天命?”
  “王上自然有天命。”
  “士大夫们都明白天命的道理吗?”
  “士大夫们都明白,只是庶民们在这方面感觉就相对迟钝了些。”陈群这么说也无可厚非,庶民能混口饱饭吃已属不易,更别提读书学习了,士大夫则凭借知识牢牢控制着社会舆论,搁在今天大概就相当于那些网络大V和社会公知。而曹丕口中的天命,其实便是社会舆论的导向。
  曹丕仔细琢磨着陈群的话。假如通过这项法案,放给士族足够的利益,士族肯定会全力支持自己登上皇位,可等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呢?士族的力量也会变得空前壮大,这无疑会削弱皇权。曹丕不傻,他知道这是一笔危险的买卖。盘算了许久,终于,他想出了一个既能赢得士族支持,又能在未来强化皇权的对策……
  “长文,我同意了。明天,你就在朝堂上把这项法案重新提出来吧!”
  陈群的官吏选拔制度改革于公元220年初正式实施,史称“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从此,魏国彻底推翻了曹操早年奉行的“唯才是举”,改由士族垄断官吏选拔权。起先,中正官评定士人尚依据德行、才学、家世三项考量,久而久之,士族们为了维护自家利益,将家世这项指标的重要度定得越来越高,最终发展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此时此刻,陈群当然不会想到,他这一番作为竟给全天下士族带来长达四百年的巨大利益,而他自己更成为左右历史进程的关键性人物。
  曹丕拿九品中正制取悦士族,诸如像颍川陈氏、河内司马氏等无数豪门都因此捡了大便宜,作为利益交换,士大夫们频频向汉帝刘协施压。
  公元220年十月底,汉帝刘协终于扛不住压力宣布退位,将皇帝宝座拱手让给了曹丕。延续四百多年的汉朝就这样被取而代之了。曹丕如愿以偿从邺城搬到了许昌,从此,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魏朝。
  接下来,曹丕将为稳固皇权、压制臣权使出一个极有效的手段。
  日期:2016-03-15 11:18:00
  曹丕的布局
  士大夫们沉寂多年后,藉由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越来越多掌握住政治话语权,算是重新崛起。在朝廷里,他们代表臣权势力,与之相对的,则是曹丕的皇权。曹丕是个强势皇帝,自然不会坐视臣权做大不闻不问,他早想好了对策。

  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汉朝至魏朝权力架构的演变。西汉初期,经由萧何、曹参二位著名丞相的经营,致使相权越来越重,大有压过皇权的势头。汉武帝刘彻时开始刻意削弱相权,他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逐渐向三公制过度。东汉时代,光武帝刘秀进一步削弱三公权力,为此,他创立了总揽政务的尚书台。尚书台中的大员包括最高统领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令的两个副手)、以及分管吏、民、军、后勤、外交的五位专属尚书。可后来,尚书台的权力又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荀彧作为东汉末年最牛的尚书令曾一度令曹操忌惮三分。

  于是,曹操为独揽大权重新恢复丞相制,曹操、曹丕父子都担任过汉朝丞相。当魏国还是汉朝藩国的时候,资历最高的重臣钟繇也担任过魏国丞相。
  曹丕称帝后为削弱臣权首先宣布废除丞相制,恢复三公制。钟繇一下子被打回到三公,成了徒具虚名没有实权的荣誉重臣。
  这里顺便讲讲钟繇。这位祖籍颍川的老牌士大夫,想当年是曹操麾下第一任关中都督。后来,曹操把关中军权交到夏侯渊手上,钟繇官拜魏国相。可就在一年前,一个名叫魏讽的人在邺城阴谋发动政变,由于魏讽早先被钟繇举荐,钟繇受牵连遭罢免,这件事很可能是曹操为削弱钟家势力采取的手段、以及让魏国由丞相制向三公制过度所做的铺垫。曹丕继位后,钟繇虽被重新启用,但自从他登上三公高位,也就彻底和军政大权说拜拜了。再提一句钟繇在书法界的崇高地位。他堪称史上隶书最权威的巨匠,并创造出小楷。根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中的说法,钟繇书法传承自蔡邕、蔡文姬(蔡琰字文姬)父女,一个世纪后,钟繇的书法精髓被东晋书法奇才王羲之习得。钟繇与王羲之齐名,史称“钟王”。关于王羲之其人,在讲到东晋时还是个重要角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