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陈群把司马懿排挤出朝廷后,又借着“太和浮华案”搞掉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
很多年后,这帮在“太和浮华案”中栽倒的士人还会重返政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除了司马师外(倘若真有他的话),都成了维护曹氏社稷的中流砥柱,这绝对是曹叡始料未及的。
说到底,曹叡并没通过“太和浮华案”捞到什么实惠,他被董昭着着实实给忽悠了一番。
曹叡渐渐醒过味来,他不甘心,又对吏部尚书卢毓提议:“录用官吏不能过分看重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曹叡说所的名声,指的就是中正官给士人的定品成绩。
卢毓是东汉名儒卢植的儿子,这位魏国老牌士大夫不仅担任朝廷的人事部长,还兼任着自己祖籍所在地——幽州的中正官。按说皇帝交代给你的事(其实是婉转地建议),干没干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干是态度问题。卢毓能力很强,但态度很差,他直接就把曹叡呛了回来:“名声虽然不能鉴别那些隐姓埋名的奇人高士,但对于一般人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愚臣我没有识别那些奇人高士的本事(言外之意,我态度没问题,但能力有限)。再说录用官员的标准从来都是靠名声,也不宜改变。臣到是建议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政绩考核上。”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搞政绩考核就该由尚书台吏部挑头,卢毓却没了下文,显而易见,卢毓只是在搪塞曹叡。
曹叡很较真,他见卢毓光说不练,居然让自己的直属近臣——散骑常侍刘邵搞出了一套《考课法》。老板要定业绩考核,员工自然有抵触情绪,在全体公卿的一致反对下,这套《考课法》最终也没能推行下去。
至此,曹叡终于看明白了,一切让他憋屈的根源都来自陈群的九品中正制。
日期:2016-03-19 01:40:39
颍川陈家
在九品中正制施行初期,中正官还是比较收敛的,品评士人基本兼顾家世、德行、才学三方面。但搞着搞着,中正官的品评依据就不由自主向家世这方面倾斜了。这是因为中正官自己就是豪门士族,谁都想把自家人推向锦绣前程。所以,既然有法律保障士族利益,其结果自然是背景雄厚的豪门子弟更容易获得佳评,而家世单薄的寒门子弟再难有出头之日。
再者,士族与士族之间频繁通婚,中正官一人得道,全郡甚至全州的士族都跟着鸡犬升天。
各地中正官,也就是那些豪门望族垄断了启用、晋升士人的通道,促使臣权越来越强,足以跟皇权分庭抗礼。而且,自曹叡继位以来,陈群更是屡屡冲在第一线,动不动就挑皇帝的毛病。虽然《魏书》中写道,陈群的奏疏但凡是不顺曹叡心意的,从来都私底下呈递,尽量给曹叡留足面子。但即便如此,史书中还是随处可见陈群批评曹叡的言论。
曹叡简直恨透了陈群。
可陈群恰恰认为自己给魏国带来了健康的政治体制,皇权与臣权相对平衡,士族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对三国有所了解的同学大概都知道曹操著名谋臣荀彧和钟繇。荀彧为曹操举荐过无数人才,钟繇则担任过魏国第一任关中都督和丞相,这二人和陈群均祖籍豫州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三家世代通婚,关系亲密,由此,颍川派乃是魏国早期政坛最强大的政治派系。
随着荀彧、钟繇相继死去,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实施,陈群不仅被推为颍川派领袖,更赢得士大夫拥戴。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被摆在和曹叡针锋相对的立场。
在陈群的心里,无论是曾经主子——汉朝刘氏,还是现在的主子——魏朝曹氏,这些都不重要,他骨子里的士族精神,或者称之为士族利益才是根本。陈群在儒家道义和士族利益之间寻求着微妙的平衡点。这其实也是绝大部分士人所信奉的处世准则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价值观,陈群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
就在“太和浮华案”发生后没多久,幽并二州都督吴质(曹丕“四友”之一)被召回朝廷做了侍中。按照惯例,藩镇重臣年岁大了回京任闲职养老并不奇怪,但此时吴质才五十三岁,离退休还早得很,不用说,朝廷里的掌权派让他提前卸任了。
吴质很郁闷,不过连日来,他也敏锐地嗅出了些风头。
其一,他从曹叡话里话外明显听出对陈群的抱怨;其二,他接到了老朋友——荆豫都督司马懿寄来的书信,信中暗示自己被召回朝廷乃是陈群做了手脚。毋庸置疑,二人都把矛头指向陈群,且都希望自己能替他们出头。
那么说,曹叡和司马懿为什么敢把这付重担交给吴质?吴质又凭什么有胆子跟陈群作对?原来,吴质虽位高权重,却因品行卑劣又出身寒门,始终没被祖籍所在地的中正官授予士人的身份。换句话说,吴质正是九品中正制的受害者。而且,吴质生性嚣张狂妄,从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眼下,假手吴质打击陈群绝对算找准人了。
果不其然,吴质正为自己被贬恨得咬牙切齿,又有曹叡和司马懿两大后台撑腰,马上就对陈群展开了疯狂攻势,弹劾罪名无非是不勤于政、无所事事、挂羊头卖狗肉之类。同时,他还不忘大肆称赞司马懿,并请朝廷召司马懿回京取代陈群辅政。
曹叡正想整治陈群,便借着吴质的话头向陈群开骂。
陈群也不辩解,只顾低头认错。可他内心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背后有着比皇帝还要强大的靠山。不出所料,陈群的低姿态激起全国士大夫的愤怒,公卿大臣纷纷力挺陈群,抨击吴质。
没过两个月,吴质就被全体公卿的口水淹死了。这还不算完,他死后被公卿们强烈要求追谥为“丑侯”,这是个十足的恶谥。而司马懿,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回京。
这事让曹叡再次见识到了士族领袖拥有的巨大能量。
日期:2016-03-21 12:16:43
宗室的支柱
魏都洛阳最庞大的建筑群自非皇宫莫属,除皇宫外,最豪华、最壮丽的一栋宅邸是属于大将军曹真的。
公元230年的一天,曹真府门外的牌匾由大将军府换成了大司马府。这一切,都是因为前任大司马曹休死了。
两年前,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意外收到吴将周鲂发来的密信,信中,周鲂主动提出要在曹休进攻吴国时做内应。曹休怕错失良机,连番上奏朝廷请求准许他出兵伐吴。曹叡出于谨慎考虑不希望曹休轻举妄动,故一拖再拖,最后实在拖不过去,只好就此事向荆豫都督司马懿征询意见。没想到司马懿也力主伐吴,更提出荆州、豫州、扬州三路出兵,并让曹休在东线做诱饵吸引吴军主力的战术。曹叡见东、南两个军区的最高统帅全都求战心切,心知这事无论如何都压不住了。公元228年秋天,曹休终于得到曹叡的首肯,他率军挥师南下,却没料到正中周鲂的诈降计。周鲂引诱曹休孤军深入,当曹休进军至石亭的时候遭到吴国名将陆逊伏击。曹休被打得溃不成军,逃回淮南后自觉无颜面对朝廷,没几天就在羞愧中病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