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凶案现场——公安部刑侦局最隐秘部门破案实录》
第48节作者:
绘目 日期:2015-09-22 10:19:00
4.
有些时候,新闻媒体的关注对我们办案人员来说压力很大,大部分正规媒体是理智的,然而总有一小部分的无良媒体,似乎本着和公丨安丨机关对立的态度,一直企图煽动社会舆论来攻击我们的办案效率,一直在向我们施压,而我们所作出的正规的解释,例如“尚未提取到有关证据指正犯罪嫌疑人”,他们添油加醋地说警方办案不力或者警方有意包庇凶手,最后演变成了凶手有军方背景,家里有人是xx军区的高级将领,即便锁定了凶嫌也束手无策……可以说啼笑皆非。因为就我所知,我们锁定的赵义的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甚至整个大家庭中也就只有他姥爷是公务员,退休前在他家市里的审计局官至副局长,真的和一些媒体所报道的“军方背景”毫无关系。
然而媒体是可以批评的,但是社会舆论我们不得不重视,毕竟他们是老百姓的声音,尽管他们也有一部分人受了无良媒体的煽动,但是作为公丨安丨机关的办案人员,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用证据来说话,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他们的想法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凶犯的“军方背景”在老百姓眼里就成真了。
我召集法医组开了个会,要求他们对当时的核对情况做一个详尽的报告,每个人都要汇报给我情况,我需要听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可以说,细节往往隐藏的很深。我在听到第一个人的汇报后就不准备听其他人的汇报了。
氯化汞是剧毒物,它作为消毒防腐剂时,为避免无关人员误服或误用,往往会将其染成红色或蓝色,所以就成了红色或蓝色溶液,而我们前去调查的法医组只调查了氯化汞的无色结晶量,并没有溶于水后的升汞(氯化汞)溶液。我赶紧带着四名法医重新赶赴农业大学,重点核对实验室中氯化汞溶液的量以及之前我们在死者胃内检测出的马拉硫磷。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核对后,发现马拉硫磷少了200g左右的量,而高浓度升汞溶液少了整整2L,是这令主管实验室的黄主任感到分外震惊,他意识到是自己的监管不力才让凶手有了可乘之机,拿走了大量的剧毒物质。要知道,升汞的致死量为0.3g-2g,2L的高浓度升汞溶液毒杀整栋宿舍楼的人都绰绰有余,这是极其危险的。我分析凶手应该还有人要杀,因为他拿走升汞的时候,升汞是瓶装的,完全可以分辨出自己拿了多少量,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确保自己之后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他还要杀人。我赶紧把这个分析汇报给了专案组,请他们重视。
日期:2015-09-22 19:54:00
专案组得到我的提醒后分外警觉,专案组组长、M市公丨安丨局副局长立即组织警力入驻事发农业大学,日夜警戒,震慑犯罪分子,同时观察可疑人员。
目光转回我们法医组的身上,在我确定被盗走的是染成蓝色的氯化汞溶液后,赶紧马不停蹄的协调技术科的警员,包括一部分专案组侦查员,和我们法医组一起满校园的垃圾桶找蓝色杯子。在现场的遗留物品中,当时我们没能在物证中化验出氯化汞,我想我已经找到原因了。凶手知道死者有蓝色的水杯,所以用蓝色氯化汞溶液掺水毒杀对方,但是他每次偷偷掺入的氯化汞量不大,不致于使死者当场死亡,但是大概三到四天就会毒发,故而我们尸检的结果显示其为非急性无机汞中毒,肾有明显病变。在死者死后,凶手把死者弄到三楼,伪造了现场……
但是仍然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要费劲心思和力气把尸体弄到三楼?况且还需要冒着被发现的危险。
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做事都有原因,而对于这种思维敏捷且考虑周全的狡猾的犯罪人,他的行为更需要推敲一番,因为他做出的行为其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侦破案件的关键所在。
我们耗时四天,一共找到了13个蓝色水杯,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保温杯,保险起见,我们统统拿回去化验。我听到许多丨警丨察说我多此一举,也有说我劳民伤财的,大部分都是抱怨,其实我都能理解,我们夜以继日的翻垃圾桶,又脏又臭,还不一定有结果,有抱怨也很正常,我也时常感到恶心。
然而我看到死者父母嚎啕大哭的样子我就知道我必须坚持,他们都是乡下的朴实的农民,死者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当年上学的钱不够,他们就借钱,就申请助学金,就去勤工俭学……我听着父母哭嚎的断断续续的话语就觉得被杀的这个孩子真的非常的不容易,辛辛苦苦来上学,几乎全家都指望他,结果惨遭毒手……我们警方不拼尽全力侦查案件,何以心安,何以昭告天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