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8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有唐高宗李治是个例外。他的哀册文由妻子武则天撰写。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替嗣皇帝李旦写下这篇感伤文字,先说:“哀子嗣皇帝轮(指李旦),攀诉容车,崩号扆殿。悲蜃辂之空严,感凤樽之虚荐。...”接着便写到自己:“念兹孤幼,哽咽荒襟,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顾慕丹楹,回环紫掖,抚眇嗣而伤今,想宸颜而恸昔。寄柔情於简素,播天声於金石。”
  肝肠共断,忧痛相寻。
  撰写此文时,武则天正忙着临朝称制,忙着大权独揽。她废掉了丈夫指定的三儿子,册立了听话的四儿子。可能这时候她已经在筹划称帝,山雨欲来,空气中闻得到血腥的气息。无论从皇权的角度,还是从家族的角度,她都在背叛。但也许,这恰是传说中的“真爱”?政治归政治,情感归情感。她对亡夫的追念超越了皇权,超越了家族,超越一切有形无形的制度,在大唐的山陵间永存。
  日期:2015-08-11 21:29:19
  【想当年,二进宫】
  两唐书也好,资治通鉴也罢,正史对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那些年,吝啬得一句也不肯多说。我们只知道武才人在先皇驾崩后去感业寺当了尼姑。正史上说,李治在忌日去感业寺行香,见到了武氏,两人都哭了。

  《全唐诗》收录武则天的诗作四十多首,其中一首《如意娘》知名度最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文句直白,不懂诗的人也一眼能看出是女孩子在相思。但是没有史料来解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甚至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由武则天所作。不过,既然正史不肯告诉我们这对帝后夫妻到底是怎么谈恋爱的,就怨不得后人要做填空题了。就算这是武媚娘写给李治的情诗吧,有何不可?而且写作地点多半就是在感业寺。
  日期:2015-08-12 00:10:20
  然后在一个不甚确切的日子里,武媚娘被王皇后接进了皇宫。再往后,开始了高宗永徽年间的宫斗。

  说起宫斗,虽然女一号女二号女三号们可以各逞机心,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只有皇帝。李治对武则天的偏爱早在做太子时就形成了,所以这场宫斗的结局也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日期:2015-08-12 22:03:42
  ~~说到媚娘的感业寺出家,又要说几句题外话~~
  again,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小说电视剧非要把这段经历想象得辣么悲惨?有根据吗?
  贞观朝的十二年,正史上基本空白,后人就非要把这十二年想象成不快乐的时光。感业寺出家,史书上根本没写什么,后人又要想象她过得很不好,恨不得成天干些粗活还要受师太的欺负。凭啥呀?其实,史书上不但没有说武则天在感业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别的后宫女人怎样也没有说。

  《唐会要》说: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
  这个意思就是武才人在太宗崩后按某种惯例出家了。可如果是惯例,那么这种惯例到底是怎样?这个先帝驾崩后嫔妃出家的惯例,到底如何执行的?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嘛。
  唐朝佛教大盛,佛寺其实是个吸引人的地方,出家并不是苦差事,男人做和尚,女人做尼姑,前赴后继,搞得皇帝们要强令和尚尼姑还俗,因为这些人本来是属于国家税务系统里面的,出家后等于逃税逃劳役,人数太多了国家吃不消。
  说回武媚娘,参考后来的什么贵妃啊公主啊出家的例子,完全可以想象她在感业寺的生活是悠哉悠哉的,最多就是相思之苦嘛。而且以她对政治的敏感,完全可能随时了解朝廷动向,经常和李治眉来眼去地保持联络。
  李治对于武媚娘,必定早就有了通盘计划,而不是象某些电视剧里表现的,一副渣男相,要等到武媚娘跑到他面前了才想起有这么一号旧情人。
  从后来杨贵妃以出家为幌子摆脱儿媳妇身份的例子来倒推,武媚娘的出家恐怕也是这么一出,实际上,就是为了换一个身份,为二进宫做准备的。
  武媚娘的回宫是迟早之事,是她和李治的计划,与王皇后何干?王皇后贸然把武媚娘接回宫里,李治恐怕丝毫不会感激,只会愤恨。
  日期:2015-08-12 23:39:45
  继续贴正文:

  【立后】
  在众位大臣的眼里,年轻的皇帝对后宫事务的处理越来越出格。把先皇的才人接回宫里?好吧,大家忍了,毕竟这也是皇后的意思;立为昭仪?好吧这也可以接受,毕竟生下了皇子;追赠武昭仪的父亲?好吧这也说得过去,毕竟是十三位大唐开国功臣一起追赠。可是皇帝还没折腾完,居然提出要废后,把王皇后废了,改立武昭仪。这下大臣们不干了,纷纷苦谏。李治对这些谏言是不听不听都不听。最后皇权获胜,废王立武,历史揭开新篇章。

  立武氏为后,有两大障碍需要克服,一是她身份尴尬,是先朝的才人,做昭仪已然不妥,立为皇后简直是公然乱伦。第二是她的出身,寒门小姓,门不当户不对,哪里配得上皇家?
  褚遂良的谏言最为透彻犀利。他指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指定的婚姻,为什么要废?而且就算陛下非要废掉王皇后,也不能立武氏啊。武昭仪曾事先帝,这事儿大家都知道,陛下打算怎么糊弄天下人呢?将来史册上会怎么记录,陛下真不在乎吗?完了完了,我看咱大唐要乱,就从这事儿开始乱。(《唐会要》记载褚遂良对李治讲:“陛下必别立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仪经事先帝,众所共知,陛下岂可蔽天下耳目。使万世之后,何以称传此事?陛下倘亏人子之道,自招不善之名,败乱之端,自此始也。”)

  日期:2015-08-15 01:49:06
  继续帖正文:
  【惊世恋情--立后 2】
  道理全在褚遂良那儿,皇帝竟无言以对,干脆把褚遂良贬出首都,到潭州(今湖南部分地区)当都督去了。韩瑗接着上奏,说王皇后毫无过错,现在给陛下废掉,四海之内大家都很伤心(皇后...今无愆过,即便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韩瑗又说:“立皇后可不是小事,妲己亡了殷朝,褒姒灭了周朝,这些都是历史教训。我看天下真要乱了。”
  李治虽然不听不听都不听,但这些谏言也没白说。他挖空心思写的立后诏书,就是想对天下人有个交待。《立武昭仪为皇后诏》全文如下:“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诏书说:武昭仪出身很好,门著勋庸,嫌她门第不高的那些势利眼你们可以闭嘴了。况且她本人还学习好、品德高。另外我以前当太子时侍候先帝的病,对那些宫女从来都不多看一眼的,各位淫民群众就不要瞎琢磨黄段子了。先帝因此赞赏我的德行,把宫女武氏赏赐给我。其实这种事在汉朝就有先例,各位亲们也别再说什么乱伦不乱伦的话了。钦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