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3-31 14:38:46
不可或缺的权臣
就在高堂隆和陈矫去世的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渊举起反旗,自称为燕王。
辽东公孙家族的崛起上可追溯到董卓乱政时代,自那时起,公孙度就占据了辽东。三国时期,魏国对辽东公孙家族采取怀柔政策,只要别造反,爱怎么闹腾都行。到了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上位后多次越轨,时不时还跟吴国皇帝孙权勾勾搭搭。公孙渊知道魏国对自己的容忍不会维持太久,这才自立为王。
这么一来,魏国被东、南、西、北四条战线包围起来,而有实力的军事统帅,当时就只剩扬州都督满宠和雍凉都督司马懿二人了。
在魏国初期,几大主战区的统帅都由曹氏和夏侯氏担任,后来逐渐替换成外姓重臣,到了今天,甚至连外姓重臣都补不上缺漏。
该派谁去讨伐公孙渊?曹叡只能从满宠和司马懿二人中择其一。现实情况是,和吴国接壤的东部边境远比西部边境吃紧,满宠是无论如何不能调离扬州的,而自诸葛亮死后,西部边境平静了很多,因此,所谓人选其实只有司马懿一人而已。
司马懿沉寂三年多,重新崛起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几天后,他被曹叡宣召入朝。几番虚情假意地寒暄过后,曹叡转入正题。“我希望能尽快结束辽东战事,您估计公孙渊会采取什么策略?”
司马懿脱口而答:“对公孙渊而言,他放弃辽东逃往北方是上计;凭借辽河(今天的浑河)地利阻挡我军是中计;龟缩在辽东襄平城(今天的辽阳市)死守是下计。公孙渊贪婪无厌,以他的秉性,断不会采取上计。臣料定他会先据守辽河天险,兵败后退守襄平城,必被我擒获。”
“好!您估计战事会持续多久?”曹叡问话间突然咳喘不止。
司马懿注意到了曹叡的病态,他有些惊讶,不过还是迅速将思绪转移到曹叡的问题上。“去一百天,战事持续一百天,回程再一百天,中间预留六十天休养,这么算来,一年足以。”
公元238年春三月,曹叡下诏,命司马懿带着胡遵、牛金等雍州宿将,率总计四万大军征讨辽东。关于牛金这个人,他和司马家族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其源头均指向当时一本流传甚广的谶书——《玄石图》中的一句神奇预言——牛继马后。牛即牛氏,马即司马氏,暗示牛氏会取代司马氏。据传说,司马懿看到“牛继马后”这句话后,为免除后患用毒酒谋杀了牛金,但这基本没什么可信度。
日期:2016-03-31 19:16:05
就在曹叡下诏后,散骑常侍何曾上奏道:“自古率军出征者必须要设置监军,一方面作为主帅的辅佐,另一方面也为防备主帅出现变故(意指主帅举军谋反)。如今太尉统率数万劲旅却没有监军,他麾下将领皆是他多年的僚属。人心非金石,这实在太危险了。”
这里,我们要着重讲一下监军这个官职。顾名思义,监军的职责是专门监视出征在外的最高统帅,防止其率全军叛变,这不同于监某某州军事(监某某州军事是级别低于都督某某州军事的地方军事统帅),如果放到今天,监军就相当于军队里的政治指导员。指导员和军队长官(例如连长、团长、师长)平级,且彼此制约,这种制度称作双长官制,举个例子,师长要叛变,指导员不答应,当场就能开设军事法庭处决师长。
何曾的奏疏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细节,司马懿的军队中居然没有监军,这极不寻常。曹叡当然不是因为信任司马懿才这么做,他对司马懿的忌惮无以复加。然而,他放眼朝廷,却找不出一个能有效防范、制衡司马懿的亲信重臣。处在这样的窘境下,如果还在司马懿的军队中设立监军,不仅于事无补,更会让司马懿心存芥蒂,而眼下,能最快速度解决公孙渊才是当务之急。
曹叡为安抚司马懿,竟把何曾赶出朝廷,外派做了河内郡太守。这事也相当耐人寻味。要知道,司马懿的老家正在河内温县,曹叡虽然没法给司马懿设监军,但他知道何曾是一心一意对自己尽忠,所以才让何曾去管理河内郡,也算拐弯抹角起到了制约司马懿的作用。
可对于何曾来说,他本是皇帝近臣,却因为这一句话被赶出了朝廷,绝对是热脸贴了冷屁股。更重要的,通过这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司马懿谁都惹不起。在很多年后,何曾还会重返朝廷,不过,他再也不会干出类似的傻事了。
曹叡为安抚司马懿花尽了心思,他重新起用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此时司马师年已三十岁,他因牵涉“太和浮华案”遭禁锢至今已度过八年无所事事的光阴。
就在司马懿出征那天,曹叡亲自恭送到洛阳城西的西明门才止步。接着,他特准司马孚、司马师继续把司马懿送到河内温县,让这一大家子衣锦归乡风光一番。
在河内温县,司马懿接到了曹叡给他准备的又一份厚礼——朝廷恩赐的牛酒(古代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司马懿在家乡大摆筵宴,可谓风光无限。此刻,他不禁回忆起早早过世的大哥司马朗。当年,司马朗为躲避权臣董卓带着全家逃出洛阳,如今,司马家族举手投足皆能震撼天下,再也不用畏惧权臣,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了魏国最大的权臣。不对,司马懿还是怕一个人,他怕皇帝曹叡。
酒席宴上,司马懿内心澎湃,他站起身,面对家乡父老引吭高歌: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首诗前几句豪气万丈,可最后一句“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却颇值得回味。司马懿为何要待罪?想必是曹叡的忌惮令他心存恐惧。如同历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权臣一样,结局多不美好。自己或许也将以待罪之身终结仕途甚至生命吧?司马懿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惆怅,不过,他并不是一个甘于束手待毙的人。
在家乡的最后一晚,司马懿醒了酒意,他屏退左右侍卫,只留下弟弟司马孚和长子司马师。
“散骑常侍可是陛下近臣。”司马懿看着司马师言道。“为父远征在外,你要做什么不用我多嘱咐了吧?”
“父亲放心,我自会坚守本分,陛下的一举一动都会随时向您禀报。”
司马懿点着头,若有所思道:“陛下的病情似乎越来越重了。”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权势,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在曹丕临死时成为托孤重臣,他有些担心,若自己远离京都时曹叡病故,托孤重任很可能被其他人所得。
司马孚明白司马懿的意思。他低声应道:“倘若陛下病危,我一定会通知二哥……”多年来,司马懿笼络了大批如郭淮、胡遵这样的地方将领,朝中关系则靠司马孚打理,兄弟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司马家族的势力也因此愈发强大。
司马懿听到这话,总算稍稍安下心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