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八摸--太极解密 武林寻踪》
第47节

作者: 动动动动动动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到吸旱烟这事,事实上当时不少拳师都好这口。“奉茶上烟”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表达礼貌的惯常行为。门人弟子欲求前辈欢心,这类营生自然也是抢着干,而不吃茶、不吃烟的师父,还真让徒弟不知如何才好。君不见甄子丹扮演的咏春拳大师叶问,看徒弟练拳时,通常翘个二郎腿,夹支烟屁股,倒也不啻为一种打发枯燥、放松身心的方式。
  五个厨子炒出的麻辣豆腐,虽然都有辣椒和豆腐,但五个味必定有所区别。杨健侯的太极拳,跟杨露禅和杨班侯都有所微妙差别。其对太极拳承前启后作用巨大,后来杨澄甫广为传播的杨家八十五式大架,以及定步推手,杨式大捋,活步四正手等等,皆是承接杨健侯的创制而加以定型。
  健侯弟子、后来主持北平体育研究会的许禹生有文记杨健侯师曰:
  师相貌魁梧,龟背隆准,面若狮形。道家形容有道者之行动有四状,曰坐如洪钟、站如孤松、行走如风、睡觉如弓,师诚兼而有之。
  其每一举手一投足,常表现其太极拳之妙意。至表演拳路之际,其动也自然,若行云流水,其静也幽闲,若山岳孤松。动无所动,静无所静,动静互根,刚柔相济,有如初写黄庭,洽到好处。其运劲也,内似钢铁,外似柔棉,人偶以手触抵,毫不觉手中有物,然力已为引去,欲离不得,及增力深入,则如触金刚石弹,屹然莫能动,外柔内刚,有似棉里裹针。其掷人也,若箭离弦,若弹去窝,被掷者竟不觉其劲力之何自来也。

  当中年时,与全佑先生出教万字队团体练习之枪法,并太极十三刀法,不三日而成军,端王等颇异之,以为何神速若是也。

  拳术外,并善枪术,其最长之技,名“朝天一柱香”,谓能令敌杆还击敌之鼻端,直竖若一柱香云。
  日期:2016-03-26 08:57:35
  ●●●●
  4.杨少侯
  这说着说着,便到了杨家拳三代。二代大哥杨凤侯虽然死在二十岁左右,但仍留有一子,名兆林,字振远,苦命的杨兆林,得到了二叔班侯、三叔健侯的亲授,一辈子主要在永年附近传拳,让永年、邢台、邯郸等地保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杨架”太极人。
  二代老二杨班侯,有二女一子,一子1892年生,是年班侯去世,乃“遗腹子”也,名杨兆鹏。这位生下来就失去父亲、同样命苦的小哥,小时候随父亲弟子陈秀峰习拳,后来从永年去上海投奔堂兄杨澄甫,跟杨澄甫学练数年,再后来先后去了浙江绍兴、广西等地传拳,客死广西。
  老三杨健侯呢,跟父亲杨露禅一样,育生三个儿子——老大兆熊,老二兆元,老三兆清。后来又跟杨露禅一样,三兄弟渐渐“三缺一”了。老二杨兆元“早亡”,可能是活了三十来岁吧,据说死因是没生儿子心情郁闷。留有二女,长女杨聪,次女杨敏。谁说女儿不如男——这杨聪杨敏的儿子和闺女女婿——也就是杨兆元的外孙和外孙女婿,一个赵斌,一个傅钟文,都是后来的太极名手。
  如你所知,旧社会的人名比较复杂,小名、乳名,大名,学名,有名,还得有字。名字一般都是拜老辈所赐,非本人做主。本主长大后,对此或有意见,便有自己做主改了名字的,最多的情况是给自己加个号、甚至几个号的,至于道号、法名、笔名、艺名、网名等,都是名字的延伸一种。不同的是,有人以名名,有人以字名,有人以号名,有人以道号名——比如崆峒派武术的历代掌门人——飞虹子、飞绥子、云离子、飞云子、眉姑、飞尘子、陆尘子、袁一飞、胡飞子、燕飞霞,有人以法名名,比如“弘一”,有人以笔名名,比如“南派三叔”,有人以网名名,比如“王动王不动”。

  本书涉及人物,大多有名有字也有号,这给阅读、记忆和传播带来麻烦,所以尽量省去一些。杨健侯大儿子杨兆熊,字梦祥,号少侯,以后我们就叫他杨少侯。三儿子杨兆清,兆清是名,澄甫是字,以后我们就叫他杨澄甫。
  杨少侯小时候很幸福,因为有爷爷、伯伯、父亲、奶奶、婶婶、母亲等人的百般宠爱。杨少侯小时候也很不幸,因为有爷爷杨露禅、伯伯杨班侯、父亲杨健侯的轮番轰炸——该练拳啦,杨家未来就看你了!
  杨少侯7岁练拳,虽然父亲是健侯,但却跟伯伯班侯投脾气。杨班侯脾气不好,杨少侯脾气也不咋地。天赋异禀者往往脾气大,少侯和伯伯班侯一样,都是学武天才,不爱说话,总觉得别人笨,一说话非打即骂,爷俩都是著名的脾气差,徒弟自然都不会多,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们学拳。
  或许你还记得跟杨露禅学拳、因为身份低拜在杨班侯门下的那三位低级军官、王府护卫——万春、凌山、全佑,此三位可都是最早得到杨门精髓的人物。杨少侯19岁的时候,与万春比手,把万春发了出去,直接撞在了门上,门框都撞坏了。不得了,万春这一撞,撞出了少年杨少侯的名气。
  得了伯父杨班侯太极小架,手法多变,刁钻古怪,又得了父亲杨健侯的亲传,关键是从小推手的对象,都是杨门大腕儿,所以杨少侯技艺、功力、实战经验、自信心一一四款“登顶”要素,一款不缺。过了1900年,随着杨健侯们的渐渐老朽,杨少侯高深莫测的功夫俨然成为北京的“太极第一人”,有了“千手观音”的美名和“大先生”的尊称。
  遗憾的是,杨少侯并没有对杨门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多少贡献。当时尽管有北平体育研究会,他在其中不过是一个孤傲的高手。在经营和教授方面,不是他在行不在行的问题,而是缺乏兴趣的问题。另外,时运不济也是原因,清朝灭亡,杨家拳前两代赖以生存的王公贵族们,已经无力扶植和参与太极拳了。
  军阀混战年代,学拳的环境和土壤,虽说是分外贫瘠,但北京毕竟是北京,一代高手想养活自己和家人,问题还是不大。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一声春雷,给武术界吹来强劲春风,可惜这时候杨少侯已经67岁,日薄西山。风水轮流转,开始轮到比他小21岁的三弟杨澄甫如日中天了,正在壮年的杨澄甫流年有福,赶上了国术黄金十年——不止是赶上了,还亲身参与了,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与不幸者谈幸福,是不道德的。杨澄甫当然不会当着老哥面大谈自己的辉煌,但杨少侯仍然心里不怎么得劲,因为他顽固地认为自己的拳比杨澄甫强。
  其实,杨少侯获得的名气、地位、收入,也算不上“不幸”,或许只是他自己心理出了毛病——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随着高手南下的热潮,老年杨少侯也来到了南京,但倍感失落的是,他并没有受到特别推崇。中央国术馆似乎只把他的弟弟杨澄甫放在眼里,根本没他什么事。
  即使已经过气,杨少侯毕竟成名已久,国民政府行政院交通部聘请他教练太极拳,尊其年老,称为“主任”。1930年初,不幸事件突然发生了,69岁的杨少侯在中山陵挥刀自杀,古楼医院抢救无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