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八摸--太极解密 武林寻踪》
第48节

作者: 动动动动动动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其“自裁”原因,至今未有答案。有一说,是中央国术馆众高手慕杨少侯“千手观音”之名,推李景林副馆长约请杨少侯到国术馆切磋交流,生来骄傲的杨少侯极其要面子,把国术馆的约请当作“下战书”。
  一生好酒的他,以请酒的名义,与几个高手试验性推手后,估摸自己去聚集全国精英的中央国术馆——占到便宜的把握性不大,不赢便是输,“输”对于他比死还难以接受,所以他宁愿选择死,性格刚烈的他,便一了百了。

  假如事情为真,可继而妄测一下——杨少侯先生当时之思想心胸,显得有些过于守旧狭仄了,越是狭仄越觉得比武非赢不可,这不是自己把自己往绝路上推吗。中央国术馆里也不是没有老头子,比如孙禄堂,论年龄,比杨少侯还大了两岁,然老者不以筋骨为能,人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而少壮派们,又会有几个人糊涂到以打倒某某老头为荣耀?
  日期:2016-03-27 07:36:24
  ●●●●
  5.杨澄甫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坑。
  杨露禅“从地方到中央”,把太极拳带入北京。他的孙子杨澄甫则是“从中央到地方”,把太极拳又推广大长江南北。拳二代杨健侯可能没有想到,原本指望儿子中的老大杨少侯保证杨门声名不堕,结果却是那个让他原本有些失望的温吞小儿杨澄甫,实现了后起直追,光大门楣的逆袭。
  杨澄甫一度看见太极拳就想吐,这不是他的毛病,也不是太极拳的毛病,谁要说好吃不过饺子——有本事你一天三顿、十天三十顿天天吃饺子。杨澄甫天天吃饺子不吐不行了——人家天真烂漫的孩童之年,你偏偏告诉他世界是由太极拳组成的,早也打,晚也打,饭前打,饭后打,打好了给你糖吃,打好了给你买新衣服,打好了给你压岁钱。
  不想打是吧?偷懒是吧?看我揍死你小子!
  说这话的是大哥杨少侯,小小杨澄甫也不是怂包,对付大哥也有杀手锏,杀手锏就是“哭”。咧开嗓子嗷嗷一哭,这少侯老侯就都拿他没了办法——其实父亲杨健侯十分理解儿子的逆反心理,因为他自己小时候也曾如此这般望拳思逃。
  1883年杨健侯44岁时才生的杨澄甫,那时候杨露禅已经去世。杨澄甫见到的只有爷爷的木制牌位。有杨露禅的家底和杨健侯支撑的家业,杨澄甫吃穿不愁,还能混个私塾上上,以上学的名义还能少练不少拳,所以儿时的杨澄甫满北京乱跑,东游西逛,看看书,听听曲,追追马戏、滚个铁环什么的。
  环境使然,拳终归还是要打的。杨澄甫的太极拳也不是真不行,只是离父亲的期望有距离,与大哥这种奇才比不行,跟一般人比,他杨小三还是可以的。年过二十,他也能跟着父亲做个小教练了,教个入门级、小学级的学拳者,够用了,再加上他那温和开朗、宽容厚道、讨人喜爱的小夫子模样,还是很受客户欢迎的。当然,学员都是父亲安排给他的,根本不用他出门发小广告拉学员。
  1918年,79岁的杨健侯逝世前,拉着杨澄甫的手:三啊,臭小子,为父要走了,以后不能再从后面挺你了,日后若有高手前来比试,就找你大哥,你千万别出手,万一杨家威名扫地,真是不孝之极。
  父亲的临终之言,像一把锋利小刀,当时就戳中了杨澄甫心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想起父亲,这小刀子就发挥作用,让杨澄甫疼得泪流满面。流泪是手段,要是把流泪当成目的就坏了。杨澄甫流泪的目的,即便是为了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要把太极拳运动搞上去。

  有了自觉觉悟的杨澄甫,除了维持教学外,开始天天闭门练功,除空手练拳,还练杨家大杆子,杆子由细到粗,由短到长,又由粗到细,把白蜡杆一会使成面条、一会使成钢筋,一个人练,总是短了半截,于是他出钱聘请强壮大汉,定期来家当“人桩”。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老话老道理,真是历久而弥新。五六年倏忽而过,杨澄甫愈来愈感觉天空明亮、内力通灵、大道通畅了。
  三十没立,四十立也不晚。1923年,40岁的杨澄甫找不见大哥杨少侯——好像是南下杭州游历教拳去了,对自己的实力虽有信心,却还不太踏实,想来想去,想到了全佑之子吴鉴泉。当时50出头的吴鉴泉,属于京城不多的太极顶尖人物之一,正在开创吴式太极拳的初期。
  如果把全佑的师父看做是杨班侯的话,吴鉴泉和杨澄甫可以算是同门师兄弟。吴鉴泉一见杨澄甫来到天坛拳点,很是高兴,虽然比杨大十多岁,但对杨家人保持尊敬,这是必须的礼仪,让座上茶,促膝关心。
  杨澄甫直言:小弟我最近有些心得,请师兄指点指点。
  于是二人推了两圈。有说法是杨澄甫手进至吴的腹部时,手背轻托三下,吴“跳了三跳”,碍于周围弟子不少,二人笑着收手,互相赞扬。
  杨澄甫踏实了,对吴鉴泉高超的柔化工夫他早有领教,这次对方没粘住他,没化掉他,说明自己精进了——如果证实了二不能比你大,则证实你大于等于二。
  回到中山公园,杨澄甫对学员宣布——我准备正式收徒。这一得瑟不要紧,不少高手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请教起来,杨澄甫也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把对方发出去,发出去一个排后,他的名字已经被大家挂在了嘴上,用句成语叫做名声大噪。
  日期:2016-03-27 07:37:37
  ●●●●
  名声大噪具有引蛇出洞的功能,两条大蛇果然出洞切磋来了,一条大蛇是通臂拳名家——人称“臂圣”的张策张秀林,一条大蛇是形意八卦名手孙禄堂。
  有人打成仇敌,有人则打成密友,这三个人比武交手后,互相递上生辰八字,然后开始称兄道弟。一般而言,当时北京城有四大名拳——形意、八卦、太极、通背(臂),杨澄甫、张秀林、孙禄堂这一桃园三结义,俨然搭建起了一座震惊北平武术界的霸王山。这样,杨家拳三代的三先生杨澄甫——性格好好、打拳好好、交友好好的三好先生,慢慢慢慢,不知不觉,其地位声名,如同他的身材,忽然间浑圆胖大起来。

  地位和声名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换来事业的兴旺和家庭的幸福。杨澄甫的弟子门生逐渐增多,三教九流无其不有。弟子多了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大,翰林弟子陈微明就给了师父一个意外——准确地讲是意外之喜。
  清史馆倒闭后,失业的陈微明。南下上海,为杨澄甫编著出版了《太极拳术》,还创办了“致柔拳社”,邀请杨老师南下支撑门面。有书、有社、有人请,一时间大器晚成的杨澄甫,放佛身披金光,南巡照射。到了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时,张之江李景林第一批网罗的高手名单中,就有他的大名。
  杨澄甫在上海立足未定,又应邀到了南京中央国术馆,据说张之江为了留住这位杨家嫡传,许给他月薪500大洋的巨额高薪,比孙禄堂还多200大洋,不过杨澄甫拿没拿到500大洋是个问题,因为他在“央国”呆的时间可能不足一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