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八摸--太极解密 武林寻踪》
第56节

作者: 动动动动动动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掖县国术馆教务长修丕勋,1918年时已经学了三年尹振八卦掌,王茂斋回乡省亲,想收他为徒,修丕勋年轻气盛,说大爷你这摸鱼的拳法灵吗?一老一少一比划,修丕勋无论什么招,每进必被粘发。最终服气的修丕勋,索性跟随王茂斋到北京学拳八年。一般徒弟五年出徒,修丕勋感觉不够,多练了三年,时间一长必有事迹,修丕勋曾替王茂斋收拾过两个海龟青年拳击手,还把逞能的高丽跤手压倒地上起不来。

  掖县这一支吴式太极,一直传到至今,修丕勋的儿子修魁一以其还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呢。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修丕勋年事已高,他老晚年所收徒弟很多是由修占代替父亲教的,父亲离世后,修占开始正式收徒,并不保守,提倡修拳先修心,修心先修德。
  莱州崮山道士胡万祥,因身体条件差,练罗汉功不得力,做不到像道兄们那样——在掌门招呼下,手插沙子、脚踢老松、腿绑沙袋爬山挑水扫山路。他偷偷下山拜了王茂斋为师。这种行为被道观视为无组织无纪律、偷学门外之技,主持于万东、道兄张万秋很生气,把个胡万祥打了个东倒西歪、痛哭流涕,打就打呗,还骂胡万祥不识货,放着山上的罗汉拳不学,偏去学那些俗人俗技。王茂斋听言情况,不太高兴,第二天就带着弟子修丕勋、外甥张式聚,以进香名义来到道观。

  王老板本来不差钱,回到老家更注重面子,所以他布施的钱物不在小数。于万东道长很高兴,听说王茂斋请以演武,遂兴致颇高,派出张万秋表演拿手绝技。王茂斋嘴叼长杆烟袋,坐在凳子上,不阴不阳地说:你的罗汉功练到了家,不简单,但是中看不中用,跟老头子我比,恐怕一招也使不上。
  或许是因为地处偏僻,于道长也好,张道长也罢,不止是没见过太极拳、连听都没听说过。张道长当然不服,请求较技,于是切磋开始,王茂斋并不进攻,只是轻描淡写地化解对方的招数,数招已过,道长左支右绌,只剩狼狈的份儿。
  于是喝茶,两盏茶过后,道长的元气又充足上来,仍心有不甘:王老先生,你一辈子的功力,当然厉害,未必是你这什么太极拳了得。
  王茂斋指着修丕勋:这小子练太极不过几年,你教导教导他?

  一教导不要紧,这修丕勋真不客气,接连给了张万秋好几个倒,一边发招,还一边叫——你往右倒、你往左倒、你往后倒,关键是张道长完全“听话”。从此以后,道观里也开始向张三丰的太极拳积极靠拢了,道士们竞相向大武官村跑。
  日期:2016-03-31 17:40:26
  ●●●●
  3.南吴
  有言说吴鉴泉或王茂斋,曾拒绝担任中央国术馆馆长的邀请,这话恐怕是出自吴门弟子的一厢情愿。中央国术馆首任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武当门长孙禄堂,单就资历和名望讲,吴鉴泉也好,王茂斋也好,还差一大截子。
  吴鉴泉出身满族,其骑马射箭本领,应在师兄王茂斋之上。父亲全佑对他的言传身教,亦应该超过王茂斋。但他与王茂斋共同成长,一起切磋的时间太久,反而不好说谁比谁强了。吴式太极拳的真正创立,吴鉴泉还是要排在首位的——也许因为他姓吴吧。通过对家传杨式太极拳的修改、删节和充实,形成了吴式柔化紧凑、手法轻灵、连绵自然的特点,对于推手,吴式也要求立身中正安静、严密细腻,宁静而不妄动。吴式拳最终成型,除吴、王之功,还要算上偶然遭遇的宋书铭宋派之助,另外师弟郭松亭的贡献也不小,王、吴、郭同门三兄弟,同聚同盛福后院,揣摩拳法的次数和时间相当之多。

  1915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个叫威廉的美国大力士,社长许禹生请吴鉴泉和威廉较量,吴鉴泉果然以柔克刚,连化带拧,扔了大力士数跤,大开眼界的威廉,报名参加了学习班,还如期拿到了毕业证书。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记述,当时北平说起专攻太极拳的人,杨澄甫、吴鉴泉算是其中佼佼,有人如是评价二人之艺——杨澄甫善于发人而不善于化人,吴鉴泉善于化人而不善于发人。向恺然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事“表面现象”,表面现象只说明杨澄甫喜欢把人发出去,而吴鉴泉却更喜欢化而不发,从内里讲,“发”和“化”,似二实一,会发必会化,会化必会发,吴鉴泉不喜欢发人,向恺然认为是他惯常“温文尔雅的做派”使然。

  另一则传闻,好像印证了向恺然的判断,褚民谊1925年由广州到北京,出于健身长寿的目的,便寻了杨澄甫学拳,杨澄甫貌似也以性情敦厚著称,可能“发人”属于其职业习惯和教学乐趣吧,他不顾褚民谊的“官面”,依旧经常发人——包括高官褚民谊。当褚民谊接触到吴鉴泉的教授时,发现吴出手不发人,这样好啊,于是不再找杨澄甫了。褚学了吴家太极,因专心致志,病象大改,精气神强化不少,感觉好极了,所以后来到上海担任中法工业学校校长时,盛情邀请吴鉴泉到上海授拳。

  1928年,已经58岁的吴鉴泉来到了上海,除了自己收徒,还在精武会和国术馆兼职教练,终于算是比较好的创立了个人事业和较为富裕的家庭生活。1929年,中央国术馆与浙江省政府联合举办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吴鉴泉、王茂斋,双双被指定为大会26名评判委员之一,算是对他们一流实力的高度肯定。
  谁要说一辈子没“难堪”过,绝对让绝大多数人难堪至极。高手若吴鉴泉者,同样遭遇过难堪,而且越是高手,难堪的吨位越大。据《内家拳旧闻》记载,民国十八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期间,吴鉴泉曾作为评委表演太极拳,还对擂台选手朱国禄的“拳击术”提出异议,认为“不合国技”——祸从口出,吴鉴泉马上就要为他这句错误言论付出代价,果然朱国禄之胞弟朱国祯,闻言大不高兴,一抱拳道:吴老师,能否上台一较?

  老吴犹豫。

  朱国祯:我只用国术,不用拳击,看我能不能赢你。
  朱国祯纵身跳上擂台,再次邀吴,吴鉴泉还是由定力的,他坚决不肯上台,僵局中,李景林与陈微明出面“调解”,朱国祯才算作罢。
  吴鉴泉宁可“背锅侠”,亦拒不上台,或许真的是个上选,毕竟自己年近花甲,贸然上台,万一被年轻人打个外焦里嫩,一世英名毁于光天化日不说,受个伤顶个肺的都是危险——看官或许不知,那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仨兔崽子可不是一般人物!在杭州游艺大会之前的南京国术考核比武中——三兄弟携手进入前十,轰动武林,早已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朱门三虎”。此次杭州擂台,三兄弟上了一个朱国禄打擂,最后荣登亚军宝座。

  1930年,吴鉴泉在兼任精武体育会教师的同时,又被聘为上海国术馆董事兼武当门主任。1931年在褚民谊安排下,他首次“触电”,上海明星公司拍摄了吴的拳架以及同弟子推手的纪录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