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吴鉴泉前往湖南游历,主题是到长沙看望儿子吴公藻、吴公仪,以及亦友亦徒的王润生。请吴家两个儿子到湖南国术馆任职,是向恺然跟何键提的建议,吴公藻不负众望,率湖南代表队参加第一届国术考试,有9名选手进入了甲等,甲等共34人,占了四分之一强。好成绩让何键很高兴,一听说二吴的老爹、吴式掌门人驾临,便安排手下在长沙车站铺了条红地毯,让吴鉴泉十分意外。
这个“高级”礼节,自然让某些人不太服气。1931年曾获湖南首届国术比赛冠军的唐徽典就是其中之一。唐早在1931年就参加了湘潭的精武体育分会,国术馆成立后,他对省主席何键仅给他一“名誉教官”的虚名不满,认为何键“重北轻南”,为此,唐徽典曾通过柳森严约请国术训练所总教练顾汝章比武,意图为“南方”争光,由于何键出面制止,比武未成。
1932年,国术训练所改组,唐徽典为首的几名湖南武术家终于被请进了国术馆,这才心气渐平。吴鉴泉的到来,特别是红地毯待遇,又刺激起了唐的好胜之心。唐徽典逮着机会,郑重要求——请吴大师指教。吴是北京人,听不懂湖南话,还热情地让唐同学就坐呢,唐徽典双手叉腰一动不动,那吴公藻听得懂地方话,遂告诉父亲说这位是湖南国术考试的冠军、巫家拳高手唐徽典,他想跟你试试手。
吴鉴泉当时64岁,唐徽典50岁,二人商定推推手。推了大约三分钟,唐徽典两次栽倒在地,这次唐徽典终于承认太极拳“有东西”了,遂要求拜师,吴鉴泉没同意,只是鼓励了几句。以后唐徽典也开始练习太极拳,再提到吴鉴泉时赞叹说吴老头名不虚传,松软如棉,转动如旋,吐气如泉,触人如电。
或许是受了师兄王茂斋搞经营、做老板的影响,1933年开始谋划,1935年春“鉴泉太极拳社”正式成立,地点设在上海福煦路慈惠南里。后来众多吴拳弟子一起集资,1939年在西藏路青年会楼顶和楼外分别建立室内和室外练功场所,鼎盛时期,据说每天早、中、晚都有学习班在开班。上海不少名人政要,或参加过鉴泉拳社的培训,或直接把拳师请进府内传授,名人如章乃器、陈布雷、熊式辉、褚民谊、屈映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王晓籁、顾孟余、焦易堂、王甲宝、彭养光、吴思预、谷正伦、褚辅成等等。
吴鉴泉和王茂斋,都没有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者1942年去世,72岁,后者1940年去世,78岁。
据说褚民谊邀请吴鉴泉到上海开馆,把前边的工作都替师父做得很好了,吴鉴泉一到上海武馆门前,发现武馆门联上题“神拳太极吴鉴泉”,下题“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把吴鉴泉吓得够呛,坚持把“打遍天下无敌手”撤掉,才同意进门。尽管如此,上午进门,下午就有人来访,有位威震江南七省的道人黄道子打上门来,吴鉴泉推辞不过,只好奉陪,几个回合之后,黄欺身一掌向吴打来,吴乘势将其拿起,一掌发出丈外,黄道子当时口吐鲜血,两个时辰后,一命呜呼,吴鉴泉出资厚葬,还痛哭一场,也是怪了,人命一出,比武的竟然不再出现了。“鉴泉太极拳社”作为吴式太极拳的一面旗帜,被吴家人至今一直传承。
日期:2016-04-01 08:39:29
●●●●
4.鉴泉弟子
吴式太极拳,教拳有因人而异之优良传统,所以有“千人千面”之说,加之每式拳架,多有不同走法,便形成了某传某架的百花繁荣之局面。其实不同的拳架,只说明不同的传承路线而已。而得其真者,万变不离纲举目张,目标是功夫上身,自如运发,太纠结拳架,则舍本逐末。
事实上凡师父带学生,你会发现——似乎大部分时间是在纠正拳架——不是刚说了“舍本逐末”么,呵呵,自己打脸呀。答案是,“本”有用,“末”亦有用。“舍本”当然不对,“逐末”是大错没有的。但“本“的”东西,往往反而“巨简单”,第一课就说过了;另外“本”的东西往往“说不得”,要靠学员体悟;第三,有时候,“本”需要在长期“逐末”后才能摸到,如同追求姑娘不能直接入洞房要从花言巧语开始。
吴鉴泉传人,首先是子女亲友,儿子吴公仪、吴公藻,女儿吴英华、吴俊华,女婿马岳梁、李立荪,侄子吴耀宗、外甥赵寿邨。两位公子——吴公仪和吴公藻,学拳有成后,并不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父亲在上海打天下,哥俩就出外闯荡,一个辗转山东、广州,一个往来浙江、湖南。1937年,哥俩在香港和澳门成立了“鉴泉太极拳社分社”,抗战期间二人一度回到上海,1948年重返香港,1954年,吴公仪还一手炮制出与白鹤拳师陈克夫“澳门打擂”的轰动事件,吴式太极在港澳、东南亚、加拿大、美国等地广泛传播。
吴公仪小时候,被吴鉴泉责骂甚多,可能是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理所应当比别人强,这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不时发作,反正吴公仪怎么练拳都不对,被对手打跌不对,打跌对手也不对,搞的小吴特烦恼,多次离家出走。
邻居杨澄甫的大哥杨少侯,却很喜欢逆反少年吴公仪,特地拉着吴公仪亲自讲解、示范和对练,让吴公仪终于对太极拳的乐趣有所醒悟。吴公仪渐渐对父亲的责骂“无动于衷”起来,经常一个人偷偷练习杨少侯教授的拳。吴鉴泉后来发现儿子当面一套吴式,背后还有一套杨家式,细问大喜——原来是杨大伯父看上自己儿子了。
赵寿邨是吴鉴泉外甥,吴耀宗是吴鉴泉侄子,二人都得到了真传。赵寿邨也是吴家拳社的教练之一。吴耀宗二胡拉的不错,曾经用“太极乾坤剑”帮助梅兰芳修改《霸王别姬》中的舞剑动作。这二人在吴鉴泉去世后,一直在上海主持拳社。赵寿邨六十出头——在文丨革丨中去世。吴耀宗则在1980年恢复拳社时,担任副会长,在一次接待日本太极拳访问团时,74岁的他,拄着拐棍与日方多名团员推手。老年的吴耀宗,非常焦虑太极拳后继无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坚持收了二三十名弟子,直到1990年去世。
吴鉴泉的女儿吴英华,亦自幼随父习拳,她的拳柔和大方,风度沉稳,气质内秀,17岁被请进北京同仁堂药行做拳术教练。吴姑娘比父亲到上海还要早,她1921年就应邀南下,在西门子洋行总经理的府邸授拳,并在中南银行、金城银行等多处任教。丈夫马岳梁,满洲贵族出身,十几岁时候学医,1929年参与创办上海中山医院,他小时候练过摔跤、三皇炮捶、通背拳、少林拳等,一度打得虎虎生风,几年过后,打拳还有老样子,马家和吴全佑早有交情,所以马岳梁经常能见到吴鉴泉,只要是跟吴鉴泉比划,必败无疑,吴鉴泉劝他专心学习太极拳——直到有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马岳梁比吴鉴泉女儿吴英华大6岁,小时候经常见面,有些青梅竹马的意思。后来大家在上海再次聚首,男有情女有意,金寿峰师兄做媒,二人于1930年成婚。结婚以后,这一女一婿都成了鉴泉拳社的主力队员,天天早晚学习、切磋、传授,马岳梁的功夫,慢慢也追了上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