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
第57节

作者: 岷州苍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19 19:26:25
  龙虎之争
  (21)
  当然,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乐观主义者。以魏国的实力而言,上层决策者中有这种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们看来,伐蜀之战的失利的确是结局明朗的事实。但他们认为以蜀汉之国力,虽成功自卫,但同样付出惨重的代价,短期内是不可能对魏国发动新的进攻的。

  这种带有极端的自信,几乎已达到自负的情绪是弥漫在曹魏朝堂之上的另一种基调。许多重臣深以为然,年轻的曹叡也云里雾里的丧失了冷静判断的能力。
  蜀汉进攻与否,不会按照曹魏的一厢情愿进行。在战与不战面前,诸葛亮的态度是坚定而又决绝的。
  这似乎是一场个人意志引发的战争,所谓天子话语权,在蜀汉这个国家显得微不足道,其他的文臣武将更没有干涉战与和的权利。
  带着梦中的蓝图,和能够征集到的最大军力。诸葛亮和他的士兵们踏着蜀汉千万人民洒满血与泪的北伐之路前行。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是多么的残忍,而饱受战火伤害的百姓又是多么的无奈。
  经过前面三次北伐,诸葛亮深深的意识到粮草对于一支远征大军的重要性。也预计到曹魏一旦采取坚壁清野的拖延战术,将会导致粮草不济的可能性。
  日期:2016-04-20 19:55:50
  龙虎之争
  (22)
  因而在规模宏大的第四次北伐中,他采用木牛作为运输粮草的工具。关于木牛和第五次北伐使用的流马,这两项带有科技含量的发明成果,至今史学界和众多爱好文史的学者都众说不一。

  有说木牛流马是是经诸葛亮改进的普通独轮推车的,也有说是新颖的自动机械的,甚至还有四轮车和独轮车的说法。
  但不论后人争论的结论是什么,诸葛亮当年的确使用这种工具将大量的粮草运送到前线,基本上保证了北伐士兵的军需供给。
  关于进军路线,第四次北伐除了没有派大军在各谷道佯装攻击牵制魏军外,其行进路线几乎和第一次北伐一样。都是出祁山,占陇右,而后以此为基地向关中挺进。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兵出祁山的战略路线,是有其原因的:
  一、第四次北伐是在吸取和归纳前三次北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诸葛亮有足够的战役实例分析,并为进军祁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二、连接的关中的子午谷等四条谷道在前面魏军大举伐蜀时遭到暴雨冲击,栈道破损,道路坎坷崎岖。蜀军无法过去,魏军也难以进来。
  三、大军从春二月出发,若按预定计划占领陇右,当大军东进关中粮草不济时,陇右一 带的小麦正好可以为蜀军所用。
  四、伴随诸葛亮一生的谨慎性格,决定了他必须要为来之不易的北伐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线,街亭之伤、陈仓之痛对他而言依然记忆犹新。
  五、以弱蜀之处境,先占领陇右,利用陇右易守难攻的地形巩固新的地盘,然后徐图渐进的蚕食关中,直到挥师东进彻底收复中原,这是一个符合蜀军实力的长期战略。而兵出祁山,是这一战略实现的第一步。
  日期:2016-04-21 19:44:24
  龙虎之争
  (23)
  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显得无懈可击,大军按照预定部署开始向祁山运动。面对蜀军强兵压境,曹魏政府的反应暴露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的低估了蜀汉军事进攻的可能性。
  结果可想而知,蜀军强大的进攻让陇右留守的魏军措不及防。很快,魏军贾嗣、魏平两部人马便被包围于祁山。

  面对祁山被围,陇右告急,关中震动的不利局面。魏明帝曹叡紧急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最终做出派司马懿督军抵御蜀军进犯的决定。
  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
  从魏军几路人马合击汉中未成,反而损兵折将的主动进攻结束后。以正常的逻辑来推理,作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司马懿肯定预判到了蜀军以德胜之姿向魏国进犯的可能。
  只是史料中没有一丝关于魏军伐蜀失败后曹魏朝廷的总结反省,故而对这种状况不再做主观的臆断。
  张郃、郭淮从蜀国第一次北伐开始,一直都由曹真节制。此二人都通晓兵机,胸有韬略,最重要一点的是,他们都有与蜀军作战的丰富经验。因而对蜀军装备、后勤保障、兵种搭配,以及诸葛亮战略战术,都要比曹魏其他将领了解的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