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23节作者:
史海求索 前面我们知道王恢是支持汉武帝想法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聂壹门路颇多,成功跟王恢套上了关系,对王恢说道:“我们这些居住在边境的汉人真是受够匈奴人了,我长年与匈奴人做生意,很多匈奴人都认识我,我现在有一计策,就是我假装卖国,用利益骗匈奴单于出兵,而我汉家兵马在马邑谷中设伏,断其归路,这样一来,匈奴单于可擒,我大汉边境可安!”
王恢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认为此计可行,也不耽搁,立马向汉武帝反映。
年轻的汉武帝听后也是跃跃欲试,但保守派的韩安国还是认为不妥,韩、王两人在朝堂之上公开论战,韩安国认为连汉高祖刘邦都被围困在白登山,我们又怎么能击败匈奴人呢?兵马一出,天下骚动,这万一有个好歹,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而王恢则认为,当初赵国区区一地方小国,面临着诸国的威胁,尚且可以连连击败胡人,让胡人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家齐心,不怕死;现在我堂堂大汉,国土、人口是当年赵国的十倍以上,却被匈奴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也能忍?
王恢的话打动了汉武帝,他若有所思,半晌,决定依王恢之计,配合聂壹,在马邑伏击匈奴大单于!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夏六月,汉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领兵30万,在马邑周围设伏,静待匈奴单于。
聂壹找到单于,声称自己可以把马邑献给单于,要单于带兵接收。当时在位的军臣单于一听,高兴得是合不拢嘴,当即表扬聂壹:“你的跟匈奴合作的榜样!”但是一旁的中行说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然而军臣单于已经被这天上掉下的馅饼砸晕了脑袋,哪还管那么多,况且,他汉人敢诈我匈奴?他敢诈,能赢得了我匈奴?
得知聂壹的计策成功,汉军三十万将士那是摩拳擦掌,憋了六十年,现在终于可以好好出一口恶气!
这匈奴单于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带了十几万骑士出发。若是接收小小的马邑,一两万人完全足够,这十几万骑士的阵仗,恐怕匈奴单于之意,可不只是拿下区区一个马邑呀!
十几万匈奴骑兵浩浩荡荡往马邑杀来,黄沙滚滚,地动山摇。也许是匈奴人阵势过于夸张,以至于人马未到,劲风先至,军臣单于到了离马邑还有百余里的地方,愈发觉得不对劲儿。
你说这聂壹跟我说好了是秘密行事,这北方荒漠人烟稀少,我进军如此快速,这人怎么就跑光了呢?人跑光了我能忍,这牲畜落在外边是怎么一回事儿?越想越觉得不妥的军臣单于,马上命前锋探路,结果刚好碰上了一个边防小亭。小亭里也就那点人马,三下五除二就被匈奴人攻下来了,小亭的尉史被活捉,押解到军臣单于面前。
军臣单于对其进行一番刑讯逼供,这尉史没啥骨气,把汉军的计策统统告知了军臣单于。单于一听,先是惊出一声冷汗:险些命丧马邑呀!接着,是庆幸天佑匈奴,被我提前获知了这一计划!单于当即下令全军班师折回老巢,临了还不忘感恩这个尉史,封其为“天王”。
三十万汉军此时还不知道匈奴人已经折回,王恢和李息也已经带了三万人马绕到匈奴人后方,准备袭击匈奴人的辎重。这马邑的汉军等了许久不见匈奴人的踪影,王恢等人看见匈奴人逃回匈奴,知道计策已经败露,本想截击,但想想自己只有三万人马,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开回老巢。而马邑的韩安国等人得知匈奴退兵,既不甘心又怕汉武帝降罪,忙带领数十万汉军全速追击。
匈奴骑士四条腿,汉军两条腿,数十万汉军追匈奴骑兵,就像在大马路上骑单车追汽车,怎么可能追得上?结果扑了个空,虽不甘心,为之奈何?三十万汉军悖悖回师。
马邑之围,三十万汉军出征,耗粮耗财甚重,居然连一根匈奴汗毛都没带回来,这还得了?汉武帝是勃然大怒,他第一次出击匈奴,卯足了劲,却等来这么一个窝囊的结局,皇帝颜面何存!皇帝丢了颜面,那可是要杀人的!
事前好商量,事后算总账。这一次马邑之围,始作俑者是王恢,你王恢倒好,都已经绕到匈奴人后方了,却眼睁睁看着匈奴人逃回老巢,说一套做一套,不杀你,汉武帝杀谁?结果,王恢虽然花重金请汉武帝的舅舅田蚡替自己说话,但汉武帝要杀王恢的心比泰山还要坚定,绝望的王恢只好在家中自杀,以死谢罪。而那个聂壹,事后也是不知所踪,据说其改姓张氏,传言后世三国名将张辽张文远,即为聂壹子孙。
年轻的汉武帝怀着满腔热血和激愤布下的马邑之围,就这样窝囊收场了,虽然汉匈两国未能交兵,但这梁子是结下了。
回到匈奴老巢的军臣单于此时已经不再是庆幸,而是愤怒,好你个黄毛小儿,敢算计老子,找死来了!至此,汉匈之间依靠和亲维持表面和平的阶段告一段落,汉匈之间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开始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