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24节作者:
史海求索 日期:2016-02-16 22:42:20
2、张骞通西域
“西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狭义和广义这两层含义。狭义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昆仑山以北地区,这也是后来汉朝可以直接管辖的地区,包括今甘肃西北,新疆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全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等。而广义西域,则是指通过狭义西域可以到达的地方,包括中亚、西亚、南亚,甚至东欧、南欧和北非。
谈到汉匈百年战争,就不能不提到这场战争的“衍生事件”——张骞通西域,又被称为张骞“凿空”西域。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儿,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张骞通西域,是在汉武帝立志反击匈奴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早在马邑之战前,为了全面反击匈奴,汉武帝已经命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前后共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是在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第二次出使,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着手准备反击匈奴,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原来,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听投降的匈奴人说,在遥远的西方有一群与匈奴势不两立的人——月氏人。这月氏人早年居住在河西走廊,还一度把匈奴揍得哭爹喊娘,著名的冒顿单于就曾被匈奴人当做人质送往月氏。但是好景不长,崛起后的匈奴连连击败月氏,到了老上单于时,更是把月氏王给杀了,把月氏王的头骨砍下来当碗用,月氏人也大部分背井离乡,去了新疆。
既然敌人的敌人往往可以成为朋友,那我大汉和月氏有着共同的敌人,想必也能成为盟友,一同反击匈奴吧?听说月氏很强大,有它和我一起夹击,何愁匈奴不灭!就是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汉武帝命前来应召的勇士张骞,以归化的胡人堂邑父为向导,带领一百多号人,满怀着激情与希望,向西方启程。
然而,当时要从汉帝国到达月氏,就必然要经过匈奴人的领地,那可是凶险至极。果然,进入匈奴境内没多久的张骞,很快就被匈奴人发现,并且被活捉、拘留。
匈奴人很聪明,知道张骞一行的意思,虽然对自己国力很自信,但总不能让他们得逞,徒增麻烦,同时,又不愿杀了张骞,毕竟人家是使者,杀了会惹来许多麻烦,而且张骞本人有才干,若肯留在匈奴,也是可用之才。于是乎,就强迫张骞与当地女子通婚,还生了一个儿子,希望用家庭栓牢张骞的心。
不过,匈奴人实在是低估了张骞这条汉子,在一国面前,区区小家何足挂齿?经过多年的谋划与等待,公元前129年,趁匈奴人不备,张骞等人成功“越狱”。
“越狱”后的张骞一路狂奔,凭借多年来在匈奴掌握的情报,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西域,孰知此一时非彼一时,月氏已经被后来的乌孙赶跑,到了今天的土库曼斯坦那边,建立了一个名叫大夏的国家。而且,月氏人已经不愿意再找匈奴人复仇——日子过得好好的,还瞎折腾啥呢?张骞等人在西域活动了一年多,没能完成原先的任务,只好回师复命。
想着十年前被匈奴人截获,张骞等人决定不走旧路,而取道羌人的势力范围返回长安,没想到羌人已经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一行人又被抓住,拘留了一年多,后来张骞铤而走险,再度成功越狱,从出使西域开始,辗转十三年,终于回到长安。出发时,一行百多号人,而如今,只剩他和堂邑父二人了。
张骞这第一次出使,虽然没能完成任务,但却无意中了解到西域的风土人情,还意外了解到有一个名为“身毒”(古印度)的国家,这为之后汉武帝派人开通西南通道埋下了伏笔,也就有了后来的“夜郎自大”。因此,汉武帝对张骞还是很满意的,对其和堂邑父进行了一番褒奖。
当时汉匈战争正激烈地进行,出于战略考量,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再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情况已经不一样,汉帝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正准备对匈奴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张骞一行三百余人,带着许多财宝,主要目的是要拉拢西域各国站在大汉这边,这已经不是夹不夹击了,这是要他们臣服!
虽然最后张骞还是未能圆满完成任务,但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加强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不但狭义西域地区的大小国家先后臣服汉朝,连西亚的安息(波斯)和更远的大秦(罗马)都与汉帝国建立起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虽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于表面上看都没有完成任务,但其背后蕴含的成果,直到今天也取之不尽,新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正式成为中华帝国的领土。
日期:2016-02-17 12:32:58
3、第一波反击
马邑之围后,汉匈之间算是真正撕破了脸皮,连靠“和亲”掩盖的虚假友好都懒得装下去,进入了全面交战时期。
为了报复汉武帝,军臣单于隔三差五就命人进犯汉境,他匈奴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汉军难以有效防御,很显然,面对匈奴人的疯狂,汉军光是守在家门口是不行的,要想治本,非得主动出击,打他个人仰马翻不可!
谈何容易!当时,汉军骑兵尚处于发展阶段,而将领能拿来对付匈奴的也就李广、公孙贺等寥寥数人,还都上了年纪。汉武帝是年轻人,世界是年轻人的,他需要新的血液,需要年轻的将领替他统帅汉军横扫匈奴王庭,卫青,就是上天赐予汉武帝的第一位盖世名将。
卫青原为一养马的家奴,连一直被人们拿来当笑话讲的“弼马温”都不如。但人家耿直,头脑也灵活,他同母异父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不久,他也得到了汉武帝的连连提拔。
这卫青作为底层劳动人员,有着健硕的身躯,加上他一心都想报国,也没少在武艺和兵法上下功夫。得到汉武帝的提拔后,卫青很快被安排于军中,并且在随后汉武帝对匈奴三波大规模进攻的第一波中,担任全军最高统帅。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匈奴人大举入侵上谷地区,杀掠边民,汉武帝得知后,立即命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分四路迎击匈奴,其中卫青为全军最高统帅。
卫青还很年轻,而李广等人都已经是沙场老将,尤其是李广,已是三朝元老,名震边疆,又恃才傲物,不把卫青放在眼里。匈奴人也同样轻视卫青,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靠姐姐上位的小白脸,真正的对手是李广。
于是乎,匈奴人集中力量攻击李广部,李广所部只有万余人,匈奴骑兵少说也有数万,虽然如此,但李广及其手下兵马丝毫不畏惧匈奴人,依然奋勇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本人被匈奴人生俘。匈奴人崇拜强者,李广虽然被俘,但早有威名,匈奴人敬他是条汉子,没有为难他,这李广则装成重伤的样子,瞅准时机,居然在数万匈奴骑兵眼皮底下成功逃脱!
再来看看卫青这边,由于匈奴人瞧不起卫青,而把主力拿去对付李广等人,这就给卫青减轻了太多的压力,但卫青并不像一般的将领,琢磨着去解救友军,而是当机立断,疾驰千里,直捣匈奴王庭——这,正是卫青的厉害所在!卫青带领汉军骑兵,如天降般出现在匈奴王庭,把匈奴人吓得是魂飞魄散,慌忙逃窜。
虽然卫青此次直捣匈奴王庭,斩获不多,只斩了700人,但却意义非凡——习惯了把战火烧到别国领土的匈奴人,却在这一次战争中首都沦陷!而且,四路汉军中,三路汉军有两路溃败,一路无功而返,唯独卫青这一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也由此役,卫青奠定了其在汉军军中的地位,也更受汉武帝赏识,扶摇直上。
斯役之后,汉匈继续交兵,而卫青表现愈发出色: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秋,匈奴入侵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一路攻到渔阳、雁门,边关告急,汉武帝随即命卫青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夹击匈奴,卫青再度取得辉煌战果,斩首数千而归。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春,匈奴人再度侵入上谷地区,卫青、李息再度带兵迎战,出云中,到达高阙,西击匈奴人至符离,又斩首数千而归。不仅如此,还从匈奴人手中夺回了河南地,设置了朔方、五原两郡,大大减轻了长安一带的边防压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