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杀人事件》
第48节

作者: 太和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7 17:57:00
  第二十章:死者的身份
  在车上,承德方面派出的医生简单地为小年的脸和手掌上的伤口做了些处理,还好那些伤都不深,只是有些轻微的炎症,所以医生给小年吃了些消炎药。程浩只是在从山腰上掉下来的时候,把背摔疼了,医生说是软组织的挫伤,有个三五天就能好。
  而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由于疲劳而感到浑身无力,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休息。
  程浩一路上不断地看着手机图库里的壁画照片。他觉得庙里的壁画与敦煌壁画的风格差不多,那些在天上飞行的“神人”,就像敦煌的“飞天”,飘逸且舒展。并且,壁画原先的颜色十分华丽,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之后,增加了些许古朴,使之具备了另一番气质。
  他越看越觉得这三张壁画简直美极了,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那个被称作“死谷”的地方,将会迎来政府的新一轮开发热潮。
  而那个不知名的契丹庙宇,将会和干涸的河床、整齐的树木、险峻的山脉、陡峭的崖壁一同,成为宽城当地新的旅游名片。每年将会有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的游客来此游览,顺便买走些当地的特产栗子。
  不过,造访一个失落民族的无上圣地,却带着玩乐的心,想想也真是件可怕的事。就像到了黄帝陵或者炎帝陵这种中华人文始祖的安息之所,游客们以陵墓的石碑为背景,比划出剪刀手的姿势嘟着嘴拍照一样,未免让人觉得唏嘘不已。
  程浩这时发现,小年自打上了车,就一直都在朝窗外看,他的眼睛也基本不怎么眨动,就像服装店冷峻的塑料模特。公路上路灯的灯光映入他的眼中,一晃一晃的,就像书本一页一页快速地翻过。看得出来,他心事重重,应该还在为阿华的事担心。
  “小年。”程浩轻轻喊道。
  “嗯?”小年转过头,他的眼睛里布满了细小的血丝。
  “你在想阿华的事?”
  “嗯。”小年长叹口气,“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如今出了事,我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
  程浩把手机图库关闭,将手机塞回口袋,“只要找到他,我们也就清楚了阿华这么做的原因。无论他的动机如何,只有他现身,我们才能知晓。”
  “这我很清楚,但我也知道阿华是个很谨慎的人,不会自投罗网的。”小年说道,“他的心思非常细密,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我很了解他,想要让他现身,甚至是将他缉拿归案,没有人有能力做到。”
  “你也不行吗?”
  “我?我当然不行。”小年苦笑道,“我只是他栽培多年的一粒棋子罢了。”
  “你这样说,未免也对他不太公平。毕竟过去的这么多年,他对你一直很好。”程浩说道,“难道之前这么多年对你的关心,都是在为今天而做准备?小年,我想你自己也不认同这个说法吧。”
  小年沉思了好久,他说道:“阿华确实对我很好,但我始终觉得他像是个谜,常常寻不到他的踪迹。但神奇的是,他总会在我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出现,只要能见到他,我就感到踏实,觉得自己有了靠山,有了支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小年拉开裤子口袋的拉链,取出两沓百元钞票,“你看,他甚至给了我这么多钱,让我过所谓的‘好的生活’,买自己想买的玩意儿,吃从来没吃过的东西。可是,我现在却不知道,这些钱是不是他真心想给我的,还是仅仅算作他给我的酬劳。”
  程浩说道:“这钱……是他给你的?”

  小年回答道:“是,就是前天在咖啡厅见面的时候他给我的。”
  程浩把这两沓钱取过来,钞票都是新的。他翻看着这两沓百元大钞,几乎都是连号的。
  “小年,这两万块……恐怕暂时先不能还给你。”程浩拿出手机,给坐在前面一辆车的所长拨了个电话,把阿华给小年钱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他向所长的手机发送了几张百元钞票的号码。他对小年说道:“这有可能也是赃物,阿华的钱……可能来历有问题。”
  “我明白。”小年的眼色变得黯淡,他又把头转向了车窗外。
  之后,小年又恢复了那副刚才如塑料模特一般的模样,从他眼中映出的黄色的路灯光仍旧一晃一晃的。只是那反光越发地模糊,他的眼睛此时就像在雾气盈盈的洗澡间里,被水汽迅速占领的那面镜子。
  不到一个钟头,车子就开回了承德市公丨安丨局。
  刚下车,所长就急匆匆地来到程浩乘坐的那辆警车旁,他迅速把车门拉开,对程浩说道:“阿华的钱果然有问题!”然后他召集了包括刘队长在内的寺江方面的办案人员,把钱的事情讲给了他们。
  所长说道:“这两万块钱是案发前两日取的,就在河北承德境内。而这张银行卡的开户人,是一个叫刘信义的人,是承德当地人。”
  程浩说道:“我们找到这个人,就有新的希望了!”

  所长点点头,“是的,我已经请承德的同志帮忙,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线索在一点一点地出现,这是好事情。”所长说道,“你们先回去休息,吃点东西,要时刻保持精气神,可能案子的转机很快就会出现了。”
  解散之后,程浩和小年随同所长一起到了餐厅用餐。
  就在用餐还未结束的时候,所长接到了一通电话。
  电话讲到一半,所长突然间站了起来,然后再次坐定,餐厅的椅子发出了不小的响动。程浩赶忙抛下手中的筷子,紧紧盯着所长耳边的手机,看着他惊讶万分的表情,程浩的心再一次悬了起来。
  所长接完电话,双手用力攥起,感觉浑身都在发抖。所长猛地将攥得紧紧的拳头捶向餐桌,“咣”的一声,感觉整个餐厅都跟着震荡起来。见此情景,正在用餐的寺江方面的警员全部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围了过来。
  “所长,怎么了?”程浩问道。

  “银行的监控录像看到取钱的那个人正是刘信义,当时取了总共五万块。”
  “取钱的是刘信义?不是阿华?”
  “不是,他们对比了视频中的人和刘信义的照片,确定无疑是刘信义。”所长冷静地说道,“只是,刘信义这个人已经失踪很多天了。”
  “刘信义失踪了?”
  “不光是刘信义失踪了,还有他的妻子和儿子同时也失踪了。”
  听到这里,程浩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难道他和他的妻子是已被发现的两名受害人?”
  所长并未回答,但他的神情,似乎已经确定了受害人的身份。他说道:“属地的派出所几天前接到了刘信义一家失踪的报案,可没人会把这失踪人口的登记往寺江的案子上想,毕竟远隔十万八千里。”
  听所长这样说,程浩的心口扑扑直跳。
  所长再次召集办案的干警,将包括承德警方在内的所有人聚集在一间临时的办公室中。
  他将传送来的刘信义和妻儿的照片,与在寺江地铁中死亡的一男一女的照片做了对比。虽然男尸的头颅被削下去一半,但通过男尸脸上和体型的细节、以及女尸的面容,还是可以清晰辨认出,刘信义和他的妻子王红娟正是一先一后死去的两个受害人。
  刘队长向承德的干警询问道:“承德警方是什么时候接到的报案?”
  承德的负责同志回答道:“是前天,报案人是刘信义的老母亲,说他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家,已经三四天联系不上了。”
  “刘信义是做什么工作的?”

  “刘信义在市文化馆工作,现年四十岁,负责我们本地历史和文化的整理挖掘工作。听同事说,他这个人勤勤奋奋,而且非常老实,素日不会与人结怨的。”
  “他妻子王红娟和儿子呢?”
  “他的妻子倒是没什么工作,有时会在家附近的小路上卖些袜子、鞋垫一类的小商品,一家人的日子倒还算过得去。他们的儿子今年只有十三岁,刚上初中。”
  所长问道:“刘信义的其他家庭成员呢?”
  承德的同志说道:“只有一个独居的老母亲。”
  “对了,你刚刚说,他在你们市文化馆负责当地民间文化方面的工作?”

  “是的,他的同事刚给我们警方送来了刘信义的工作笔记。”
  所长接过笔记本,每页纸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虽然看起来很颇为散乱,但刘信义的字迹却是十分工整,因此书写的内容八成是可以辨认出来的。
  而其中最多见的两个字,正是“契丹”。
  “‘契丹’?”所长疑惑道。
  “对,刘信义是我们当地著名的契丹文化专家,在很多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另外他还有很多待出版的著作,我市本来要把他这些年关于契丹的著作出版为一个系列的,没想到……”
  “可不可以请你帮我整理一下那些文章,然后帮我打印一份。”所长这时又说道,“对了,再帮我拷贝一份到U盘里,我需要将刘信义的研究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寺江那边的专家。”
  “可以,那我现在就去准备。”承德的同志火速离开了办公室。
  所长继续翻看工作笔记,发现这个本子的用途十分广泛。大到记录契丹的历史文明和考古信息,小到抄记电话号码、下班后要去超市购物的清单等等。而且有意思的是,刘信义很喜欢写诗,并且是赞颂家园的豪情万丈的诗篇。

  诗篇的绝大多数都是描述燕山——这片生养了他的地方。
  程浩看了几首,仅仅是合辙押韵的打油诗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