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杀人事件》
第49节

作者: 太和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7 17:59:00
  刘队长说道:“如果说寺江地铁死的两个人就是刘信义和他妻子的话,将包括他们儿子在内的三个大活人从北方千里迢迢运到南方,岂不是太困难的事?”
  所长说道:“和运石柱一样,没什么难的,有车就行。”

  “只是刘家的儿子至今下落不明,不知道是不是已经遭遇了不测?”
  “应该还没出事,前两个案子发生的时候,阿华极为挑衅地通过小年的手机‘直播’了凶案过程。如果他再要杀人的话,必然也要搞得轰轰烈烈,因为他是个仪式感很强的人。”程浩说道,“另外,蔡教授说契丹族给死者佩戴的面具有三种,青铜和白银面具已经出现过了,也许阿华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杀掉刘家的儿子,然后戴上第三张面具——黄金面具。”
  “时机?”所长说道,“我刚刚确实也这么想过,但这个‘时机’,却是谁都摸不清的。除了他自己,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再次作案,就像没人预测得到地铁下次停运是什么时候一样。”所长把工作笔记放在桌子上,小年将本子拿过来自顾自地翻着。
  “不过……”所长继续说道,“就在刚才接到电话之后,我已经火速请示了市里,要求在马场西路地铁站附近方圆一公里再多增派一些人手,所有的地下线路都被警方控制,如果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之下阿华仍然能作案,那我们恐怕再也抓不到他了。他是个太机警的人,超过我们所有的精兵强将。”
  “仍然是在地铁站附近?”刘队长诧异道,“不会是在别的什么地方?”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市里也已经做下了安排,对全市几乎每条街道都进行排查,还要当地的区、街道和居委会自查。只不过马场西路地铁站这个地方,是阿华的某种‘特殊情结’的所在地。他又是个追求神秘仪式的人,这种人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一定会把作案的地点作为头等考虑的事情,不会在某个没有‘特殊情结’的地方杀人。”所长说道,“无论如何,马场西路,仍旧是我们最优先的防范地。”

  “之前两次作案并不是在什么特殊的时间节点,或许这次要等好久。”刘队长说道,“所以,也要同时寻找失踪男孩的下落,争取在阿华实施作案之前将孩子找到。”
  “这是自然,寺江警方已经安排好了,以地铁站为轴心,挨家挨户地搜查。”
  “可能……只能等他作案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抓到他。”程浩说得很有宿命感,“小年说阿华平日根本找不到踪影,也许只有在他作案的时候,才是他现身的唯一时机。”程浩对所长说道,“所长,咱们必须抓紧时间赶回寺江,阿华随时都有可能动手。”
  “好!事不宜迟,我去联系北京方面的同志,安排飞机,我们抓紧返程。”

  而这个时候,一直默默不语的小年,突然毫无征兆地栽倒在地,刘信义的本子也滑落到了地上。他脸上突然冒出了豆大的冷汗,就像前以日在视频监控中看到阿华的身影一样,此时他再一次显露出内心的恐惧。
  小年将地上的工作笔记拾起来,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边角上的一个名字说道:“这是……这是我父亲的名字。”
  程浩从小年手中接过本子,念道:“九月二日,见年弋戈。”
  “年弋戈?”所长问道,“小年,这是你父亲的名字?!”

  “是……这是我父亲的名字。”小年惊惶不安地说道。
  “不会弄错?!”
  “不会,年姓本来就不多,而起‘弋戈’这个名字的,估计在全国都只有我父亲一人。”
  “可是,你父亲不是早就死了吗?”所长问道,“那怎么还会出现‘见年弋戈’的备忘?”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说父亲死了,我从没有亲眼见过父亲的尸体,就连他的葬礼,我都没有参加。”小年说道,“难道……我的父亲还活着?”小年突然惊喜了起来。
  所长说道:“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小年,阿华到底跟你说了些什么?”
  “阿华说……这件案子与我父亲的事有关,所以……”
  “与你父亲有关?那你不早点说?”所长听后倍感震惊,“程浩,你也知道这事?”
  “我……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程浩羞愧地说道。

  “真是荒唐!”所长言辞激烈,“难道他们在九月二日见过一面?”所长此时又疑惑起来,“九月二日,不就是案发的两天前?而刘信义取钱的时间正巧也是九月二日……那时阿华还在河北吗?”他问小年。
  “应该还在,阿华是案发当天从河北返回的寺江。”
  “阿华、刘信义和年弋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所长立即命人调取了户籍系统中年弋戈的个人信息。
  果然,全国叫“年弋戈”的只有一个人。
  可由于年弋戈已经“死亡”了十五年,而2000年前后公丨安丨部门还没有正规的个人信息数据录入,所以户籍的联网资料中仅有姓名、年龄、籍贯等简单的信息,并没有个人照片。年弋戈这个页面的备注中,写的是“癌症死亡”。

  “你来看看,姓名、年龄、出生地这些数据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小年看后回答道。
  “见年弋戈……”所长嘀咕道,“可年弋戈已经死了,这八成又是阿华的鬼把戏而已。”
  所长又问道:“关于你的父亲,你还知道些什么?”

  “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没有人跟我讲有关于他的事情。”
  “你还有个叔叔?”
  “是的,但……我已经两年没联系他们了,他们应该已经搬走了。两年前就听说他们要搬,我不知道他们会搬去哪里。”小年说道,“我没有他们的任何联系方式。”
  “你叔叔叫什么?”
  “我不知道。”
  “你怎么又不知道?!”所长生气得很,此时似乎已濒临暴怒的边缘。
  “那你以前住哪里?”

  “市北,不过已经拆了。”
  所长伸出手指,狠狠地指了指小年,“好样的。”
  他这时对承德的警员说道:“请到刘信义的住处,或者他母亲那里,搜查其与年弋戈有关的资料。比如照片、书信等等,任何可以表明他们之间关系的,统统给我拿来。”所长对刘队长说道,“我们现在需要赶回寺江,两地办案不能兼顾,而且你的身体怕是这样短时间内的折腾也吃不消,所以请你暂时留在这边,顾及承德方面的线索。”
  刘队长表情僵硬,看上去很不情愿,他更愿意上阵抓人。但碍于所长的指派,他还是接受了留在承德的任务。
  这时,承德负责资料整理的同志将刘信义的几乎所有文章和研究成果打印了出来,那是一箱子白花花的A4纸。在那一大摞纸的最上方,是一个小小的U盘。程浩赶忙将U盘中的内容通过笔记本电脑发送给远在寺江的蔡教授。

  看着这一箱子纸,“一会儿你在飞机上有的忙了。”所长对程浩说道。
  小年的心跳得极快,就像高超的琵琶大师演奏《十面埋伏》一样。
  父亲还活着?!
  可渐渐地,小年有些沮丧,他清楚地知道,这也许又是阿华的一个诡计,如同所长猜测的那样。小年从来都不是乐观主义者,即便看到了父亲的名字,他明白,这也不意味着父亲还活着。他害怕“期待越大,失望越大”,他只想弄清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仅此而已。
  不过事情进展到这一步,阿华也算是兑现了他的承诺。
  案子与小年的父母有密切的关系,这是阿华起初就对他讲过的,这也是将小年拉到案子里来的直接原因。在这个复杂的关系图上,阿华、刘信义、年弋戈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又如何能与“契丹”挂到一起,仍旧是一个待破解的谜。

  而在相关者的身后,也许还有另外的人。或者这些相关者自己本就代表着其他的特殊身份——就像掩映着人脸的面具,永远是伪装的最好代言。
  所长安排好了北京首都机场返沪的最近的航班,就在两个小时之后。
  时间很紧,承德方面提供了几辆车,走最近的高速,直接开往首都国际机场。
  在路上,程浩把纸箱子里那些A4的纸张,按照年份整理到一起。

  他发现,刘信义的工作非常细致,资料不仅有他发表的文章,还有些是国外学者研究的汉译版本,另外还有些古代的文献资料。而且在每份资料后面,还都有刘信义自己的见解和笔记。程浩粗略地看了一些,发现这些见解十分独到,而且观点极其新颖。若将这些东西吃透,足够让一个年轻的学者成为这个领域蜚声海内外的专家。
  八点半的飞机,他们在八点十五分的时候终于到达了机场了,此时舷梯即将收起。好在他们并不需任何交涉,机场方面果断放行,毕竟这是当前国内最关注的头等大事。如果是普通的乘客,一定是要改签到下一班飞机了。
  乘坐夜机挺可怕的,窗外一片黑色,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死亡”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关键词。在浩瀚的宇际,这架飞机不起眼地掠过造物主的身前,就像一只飞过人脚边的小米虫,随时可能被无情地摧毁。
  可是,没人知晓“随时”意味着“何时”,因为你永远捉摸不定人心的走向。
  它是无垠的广袤,也是紧凑的逼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