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段时间,连太子切身感受到了魏国的变革之道,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在其叔祖和后来继位的堂叔领导下,先后两次,被魏国在河西地区打得满地找牙,五十万人哭爹喊妈。
看到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他人糟践的惨不忍睹,连公子有了夺回大位、振兴秦国的想法。
他的想法与魏武侯不谋而合,确切地说,只合一半。武侯有自己的算盘,他想帮连太子夺回君位,建立一个亲魏的秦国,但不希望秦国强大。为此,当秦国君位传到连太子的堂侄----两岁的秦出公时,他提出派兵护送连太子入秦夺位。
可惜魏武侯不仅没谋算好怎样才会更好的削弱秦国,也实在低估了这个隐忍了近三十年的太子。他在以后的岁月,一定会无数次想起自己放虎归山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而且,他更想不到,这只猛虎的子孙将给魏国带来怎样的麻烦。
眼下的意外是,连太子竟然拒绝了他的提议,但向他保证,秦国还是要回的,在一年后。
行,只要回去捣乱就行。武侯自以为计谋得逞,心满意足,资助连太子很多钱财。
连太子看穿了武侯想操纵秦政的打算。他心里很清楚,秦国与魏国是世仇,让魏国派兵协助自己夺权,定会被秦人不屑,堂堂国君,岂能引狼入室。但他没有拒绝武侯的红包,因为派人回国联络熟人需要差旅费和交际费。
连太子布置的地下工作卓有成效,加上秦国上下本身也从道义上支持,一年后果然夺权成功。
就这样,两个相识相熟的国君,在这个历史时刻,挥手告别。一个将继续带领王朝在下坡的道路上越滚越快,浑然不觉;一个将为自己差点崩溃的国家注入强盛的基因,生生不息。
我的王国,我的子民,让你们久等了。
秦献公很快展现了他不凡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治理才能。经济上改革鼓励商业,增加国库收入;政治上编制户籍,推广县制,还适时东迁国都,以扶持该区域的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同时,也很注意安抚西部地区的奴隶主贵族,毕竟统治国家的仍然是这个集团,新旧势力相安无事,全靠献公娴熟的政治技巧;军事上施行伍长制度,五家为一伍,农忙时相互帮助,农闲时演练军事,如有犯罪,其他人连坐,搞得大家选邻居比选亲家还紧张,人人自危,社会治安却因此大有好转。
经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秦国国力大增。此时,国内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满足不了地主和奴隶主两大集团的争夺,矛盾一触即发。
秦献公胸有成竹,不够分了?没关系,是时候拿回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了。
秦、魏第三次河西战争爆发。
当时的魏国已经在武侯的不懈努力下,把周边的几个国家全得罪了几遍。开始先是与韩、赵联盟,打得宿敌楚国毫无还手之力,又在河西地区让秦军丢尽脸面;然后又想操控赵国内政,扶持国君弟弟叛乱,与赵国大动干戈,后迫于多线作战,又不得不与其破镜重圆,旋即因为赵国在中原捞过了界,马上翻脸不认人;还威胁周天子,逼迫其册封了齐国田氏,本想以恩人自居,不料齐国根本不买账,两家因为利益,多次刀兵相向;即使到了任期最后五年,也没有消停,先战楚,再伐齐,后攻赵。总之是,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便宜都要占。
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去战斗的路上,“武侯”的谥号绝对对得起他的嗜好。好在魏国不愧是第一强国,如此折腾,军事上竟然也没有吃亏。相反,还不时占点小便宜,比如抢几头牛,占几座城啥的。但也仅限于此,敌国没有彻底消灭一个,却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雪上加霜的是,武侯没指定太子就敢撒手人寰,两个儿子理解为谁打赢了谁接班,互不相让,引起战火。韩、赵两家嫌不过瘾,还领兵前去捐了几桶油。前面说过,这两支啦啦队最终因意见不合,半路上拍屁股走人。
最后胜出的魏惠王,在位长达五十年,开头还尝试着雄起了几回,但很快,便踏上了漫长的挨揍旅程。不得不说,惠王能活八十多,心真是够宽的。
第一套组合拳,来自秦献公。
公元前366年,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国的联军,小试牛刀。
两年后,献公在石门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斩杀六万人!震惊天下。周王也因为献公打着替他出头的旗号,所以投桃报李,赏赐一套威风凛凛的礼服。这套礼服一穿上,显得献公脸更大了。
又一年,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获国相公叔痤。献公当年流亡魏国时受过其恩惠,并没有为难他,款待一番,送回魏国。
魏军虽败,仍有不小收获,让秦献公遭受重伤,不久后去世。
与历史上明星君王相比,献公称不上伟大,但绝对无愧于杰出,虽没有建立丰功伟业,但功成何须在我。他殚精竭虑二十载,不仅加固了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还为新的霸业征程剪彩揭幕。他相信自己自强、革新的基因必将代代相传。
下一棒,秦孝公。
日期:2016-05-24 19:49:22
秦孝公即位时只有二十一岁。当时秦国虽然依靠献公个人魅力,在河西惊艳了一把,毕竟整体实力和魏国仍有差距,河西地区很快被魏国调兵夺回,并被迫迁回旧都。加上秦国一直饱受民族歧视,被当作蛮夷之族,没资格参加诸侯的中原会盟,个中苦楚,跟现在被联合国制裁一个滋味。这让血气方刚的秦孝公很伤自尊。
他决心要找回尊严,剖心沥胆地向群臣呼吁:当年先祖穆公何等威风,平定四方,占地千里,被周王赐予方伯重任,各诸侯争相祝贺,谁敢小瞧我们?可惜中间被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君给耽误了,弄得内乱不断,连河西之地都丢了,这是秦国无比的耻辱啊。我爹老人家在位时,一直想着一雪前耻,收回河西,可惜咱一泡尿没撒完,就让人撵回老家了,我憋得是越来越难受。从现在起,谁要是能贡献治国良策,兴我大秦,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
有明君就不愁有贤臣。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听说后,在历史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公孙鞅,史书多称之卫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和吴起一样,也是卫国人,而且还是国君血脉,只不过属于远支,已经落魄,起初不得不投奔到魏国,在那个被秦国俘虏过的公叔痤手下混饭吃。
是金子总会发亮的,公叔痤早就看出他不一般,只是还没来得及推荐----这个说法,是司马光给他留了点面子,之前采用仆人毒计撵走吴起的就是此尊;不推荐卫鞅,是怕被抢了风头而已,还是等自己死了再说吧,也能留下个荐才的好名声。
现在时候到了。这天,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在河西被秦国俘虏过,公叔痤似乎觉得丢人,基本上不再上班,在家养病。惠王问他:先生要是去世,谁可以帮我?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个叫卫鞅的,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奇才,可以重用。惠王听后,默然不语,估计在想,年纪轻轻就敢推荐,不是私生子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