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儿的『资治通鉴』》
第7节

作者: 薛犁冬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生夙愿,今朝得偿,吴起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这儿将成为他人生的顶点,也是终点。
  严明法令、整治军队对吴起是来说驾轻就熟,辅以赏罚分明的带兵之道,楚国很快得以稳定住外交局面,向北遏制住三晋扩张,向南平定百越,向西征讨秦国。楚国又有了寻衅滋事的资本,这让诸侯国很不放心。
  在国内,吴起给自己埋下了更多的祸患。由于他裁撤闲人,革除贵族大臣的裙带关系,只认能力不认脸,让一干王亲、权臣怨恨不已。
  有楚悼王罩着,吴起对权贵们的意见视而不见,根本不放心上,该干嘛干嘛。
  但该来的还是会来。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还没安葬,忍无可忍的贵族们即领兵哗变,找吴起算账。
  已经威风惯了的吴起,压根没想到会有人造反,而且来得如此之快。仓促之间,吴起且战且退,最后躲进安放楚悼王遗体的宫殿。他明白自己在劫难逃,那个曾经罩着他的人,正躺在他的身边,一动不动。但吴起相信,就是这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将最后一次帮他。
  报仇心切的贵族们早已失去理智,眼见吴起无路可走,能解他们心头之恨的,唯有让他万箭穿身。
  当箭矢如飞蝗般拥进宫殿时,吴起突然跃起,趴在悼王尸体上大喊:有人射杀我王!

  箭落如雨,覆盖住了吴起和悼王。
  吴起嘴角漾起一丝笑意。
  楚国有律,损伤国君尸体的,死罪!吴起喊过的每一字,都像利箭一样钉在了继位的楚肃王心里。
  实际上,更让肃王愤怒的是,掌握令尹生死的,只有老子,没有老子的王命,你们竟然说杀就杀,到底谁说了算?!

  安葬完悼王和吴起,楚肃王向世人证明了还是他说了算:与吴起被杀有牵连的七十余家,全部灭族。
  最后一战,吴起,你又赢了。
  日期:2016-05-22 20:11:55
  其实,这一时期内,与“三家分晋”具有同样的标志意义的,还有一起事件,史称“田氏伐齐”。
  齐国是当年姜太公的封地,估计周武王考虑到他老人家爱钓鱼,才会挑这个三面临海的地方给他。经过几代世袭,太公后人吕氏一支继承国君大位。
  到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时,陈国公子田完为免遭宫廷斗争牵连,逃难到齐国。桓公一看,这也属于高,干.子/弟,就想给予高官厚禄。田完却很明智,知道自己寄人篱下,又无寸功,站的太高,只会方便别人瞄准、扔砖头,便婉言谢绝,坚决要求下基层。桓公便让他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田完的后人也理解这番苦心,明白寄人篱下的最好出路,就是自己长成参天大树。于是,每一代人都很努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持续从两个方面发展势力:一是,笼络民心,比如大斗放粮小斗收,弄得百姓越来越不认吕氏,只认田家;二是,发展军事力量,必要时进行武力争夺。经过世代累加,尤其是每隔几代就蹦出一个牛人、带领田氏大踏步前进,终于在两百多年后,独掌齐国大权。

  到了公元前391年,也就是“吉祥三宝”讨得封号后十二年,田氏后人,担任齐国国相的田和,可能觉得姜家老钓鱼也该烦了,还不如下海打鱼来得过瘾,于是将齐康公流放到海边,仅保留一座城的供奉。
  放逐了国君几年后,田和就找到了会做人的魏文侯(资治通鉴记载有误,应该是武侯)和其他几个诸侯国贵族,请他们出面向周王申请,封自己为诸侯。周王对这个业务一回生,两回熟,照准不误。
  齐康公是确实名副其实的健康,流放十二年后才去世,却没有子嗣,田氏便大模大样地兼并了齐国最后一点土地,齐国由“姜齐”(又称“吕齐”)彻底变成了“田齐”。先前带头上位的韩、赵、魏三家,一看在抢班夺权的赛道上被学生赶超,赶紧来了个冲刺跑,三年后一同废黜了晋靖公,瓜分了他仅剩的立锥之地。

  在齐康公去世这一年,田家的又一代牛人继承大位,即是齐威王(同样,封王是后来的事,先这么叫着省事)。这可是个不容易伺候的主,聪明,冷酷。
  即位后的第九个年头,他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担任父母官以来,每天都能听到关于你的坏话。然而我派人去即墨查看,却是良田成片,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如此一来,我就知道,这是因为你没有巴结我左右内臣的缘故。于是便封赏了他一万户的俸禄。
  然后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人夸奖你。但我派人去查看,到处是荒芜的田地和饥饿的百姓。临近国土上每有战事,你要么不知道,要么贪生怕死,不去营救。因此我就明白,你是用重金买通我左右近臣为你美言。当即架瓮点火,烹死了阿地大夫和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
  百官知道此事后,毛骨悚然,倒吸一口冷气。以后都老老实实地说实话,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齐国因此大治,跻身强国之列。

  也是这个齐威王,在魏国由盛而衰的道路上,挖了不少大坑,间接地帮助秦国赢得了崛起,从而也为两百年后的田氏后人,被秦军逼上孤岛埋下伏笔。
  种因得果。天道不可欺,也不客气。
  (备注:通鉴共294卷,此为第一卷,未完待续)
  日期:2016-05-23 20:12:34
  卷二

  接下来的五十年,各国角力愈演愈烈。
  魏国仗着身板硬,四处惹事,却屡遭痛扁,有时还是群殴,亏得文侯积累的底子厚实,没有被秒杀,却也是步入下坡路。
  韩、赵两国时不时被魏国拉着做帮凶,或当作出气筒,不是求和,就是四处搬救兵。在国际舞台上虽说也频频露脸,基本只是刷刷存在感,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地处北方一隅的燕国,多是被迫和找上门的邻居比划两下,趁大家消停时喊上几嗓子,呼吁团结。担心效果不够,派苏秦四处联络发展中国家,共同对抗秦国霸权。

  齐、楚两个大国,典型的人高马大,可惜头脑简单。以齐威王为例,虽有英才,却无大略。齐国也是唯一没有变法的大国。这两家钱最多,却往往被眼前利益蒙蔽心智。派兵出战,多是为了打秋风,捞油水;有时则纯粹是为挣点国际名声。
  秦国却视名声如粪土,为了天下,什么都可以去做;除了天下,什么也都可以舍弃。既推行变法练内功,也通过实战练拳头,找到借口就开打,有时边打边找借口,打完再找借口也说不定。总之是越战越勇,越勇越战,霸主本色,初见端倪。这一切,既源于秦国先主一脉相承的狼性,也得益于连续两代国君的苦心孤诣。
  先从秦献公说起。
  日期:2016-05-23 20:14:58
  献公单名一个连字,出生不久就获任人人向往的高危职业----太子。不幸的是,刚满十岁,他爹就去世;更不幸的是,大位被他叔祖夺去。连太子一看不妙,赶紧跑到魏国,一待就是二十九年,和魏文侯、魏武侯爷俩混得很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