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儿的『资治通鉴』》
第15节

作者: 薛犁冬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光老人家很看不上孟尝君的这种做派。所谓君子养贤,指的是那些有才有德、能给社稷、百姓带来福祉的人,怎么可以拿国家的钱财来豢养那些阿猫阿狗呢。
  但就是这些不入流的“鸡鸣狗盗”之徒,关键时刻救了孟尝君的小命,此是后话。眼下,这些三教九流的人,成就了孟尝君的大名,他被楚国聘为了国相。
  不得不说,战国时的人才流动基本上是空前和绝后。今天还是打得你死我活的对手,第二天,就有可能在一个锅里吃饭,还边吃边聊:不好意思啊,昨天砍你那刀实在是没有办法,都是老大让干的,幸亏砍偏了。另一个说:没事,兄弟,你要是没过瘾,就当我欠你的,啥时候你又去了别的地方,咱再约。
  楚王很拿孟尝君当菜,见面礼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玉床。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白玉床,不怕没娇娘。孟尝君也是高兴的很,赶紧指派一个大臣护送回齐国。这个大臣愁得没法没法地,找到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戌说: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出了差错,我老婆孩子加起来都赔不起啊,您要是帮我辞了这个差使,我就把祖传的宝剑送给您。公孙戌答应了,转天跟孟尝君说:天下各国都仰慕您廉洁忠义的名声,可您刚到楚国,就收下这么贵重的东西,您这不是让其他国家为难吗?

  孟尝君一听,是这个理,上啥床不是上床?重要的是床上的人。于是,下令退还玉床。公孙戌见大功告成,后腿沾着前腿地往回跑,孟尝君觉得蹊跷,难道他这是赶着上床?赶紧把他喊住。公孙戌倒也实诚,把宝剑的事说了。孟尝君果然情商高,没有出尔反尔,而是顺水推舟,发布公告说:凡是能指出我错误、宣传我大名的,不管有没有个人私利在里面,都没关系。
  司马光对孟尝君虚心纳谏很是认可,褒扬了一番,并引用诗经里的话说:管它根好根烂,只要瓜甜,就是好瓜。
  这个还真不一定对,有时,根不红,苗难正。那个多次提到的卫国,其几代国君很负责任地证明了遗传的重要性。
  英明,是装不出来的。
  日期:2016-05-28 21:25:02
  15
  前面说过,卫国很久以来都是魏国的小弟,后来赵国想抢过来当自己的马仔,引发了赵、魏战争,接着齐国的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打败了庞涓,但很快,庞涓在襄陵扳回一局,将吃里扒外的卫国好一顿修理。
  卫国国君彻底被打懵了,跟着魏国被赵国打,跟着齐国又被魏国打,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他把自己的爵位由“公”降为“侯”,同时臣服韩、赵、魏三国:各位老大,现在俺是小小弟了,谁要再和俺过不去,太自降身份了吧。
  当时的情形是,其他诸侯国都争着称王。尤其第一个吃螃蟹的魏惠王,在被各国打得就要走投无路时,唯一的外交手段就是不断推崇和承认其他诸侯称王:以后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了,别老打打杀杀,好不好?好不好?
  卫国反其道而行之,是想以谦卑自保。在虎狼横行的战国,这种自残战术其实是消极等死----竟然还发挥了作用,成了最后一个被吞并的国家。
  不过,既然是走韬光养晦的路子,那就夹起尾巴,好好做狗行了,也算是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卫成侯的孙子明明是个“不做死就不会死”的主,偏要装成脑力健全的样子,和他爷爷那样“自宫”一刀后,又不甘心,生拉硬拽地要雄起。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破了苏秦合纵、又最终取得河西战争最终胜利、名正言顺地称王那年,卫嗣君继位。不久后,学他爷爷,将自己爵位由“侯”降为“君”;还学他爹,特别擅长搜刮民财。
  他还煞有介事地做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傻X事迹。
  有个苦役犯逃到魏国,借口给王后看病,赖着不回去了。卫嗣君让人拿五十金把他换回来,魏国也是故意刁难,竟然不肯,反复五回后,卫嗣君又要拿一座城池去换。众大臣急了,一边心里骂着“靠,我都没他值钱”,一边赶紧制止。卫嗣君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理解不了就对啦,治理国家不能忽略小事呐,否则,国家就会乱;如果能做到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失去十座城池也是值得的。
  这一偏执狂行为,把魏惠王给惊着了:赶紧送回去,赶紧的,(这号)国君的愿望要不满足,非出大事不可。
  这种买卖要让孟尝君知道了,估计能把卫国所有苦役犯划拉自己领地去,看你有多少城池可供挥霍。

  他还特别爱八卦新闻。有个县令曾不小心掀开被褥,露出下面的破席子。这事传到卫嗣君的耳朵,便找机会赏赐给他一张新席子。县令大惊,以为国君能掐会算。卫嗣君还曾派人经过关卡,故意贿赂守卡的官员。然后把官员找来,问是否有人给你金子了,赶快给我退回去。官员惊恐万分,压力山大。
  卫嗣君宠爱泄姬----光这名字估计就能让他心潮澎湃,还器重大臣如耳,但又怕这两位侍宠专权,便故意尊崇魏妃与泄姬平分秋色,重用另一大臣与如耳分庭抗礼,并沾沾自喜地说:这样才好制约和平衡嘛。
  对这点,还真是仁者见仁。历史上不少帝王都搞这手,让手下人争来争去,自己坐山观虎斗,时不时还拉拉偏架,以防一方独大。但都是讳莫如深,没有像卫嗣君如此自嗨的。掌握不好分寸,可是会让大家寒心的:靠,您这看猴戏呐,恕不奉陪,老子不玩了!
  司马光对此刻意为之的做法也不赞成,专门讲了韩宣惠王的故事做反衬。

  韩宣惠王打算让两个大臣分掌国政,征求缪留的意见。缪留说:万万不可。过去晋国重用六家大臣,导致内乱不断,最后是“三家分晋”;齐简公让两个贵族掌权而自身被杀。若按您的想法,两家并重,那么强的一方必然会在国内结党营私,弱的一方只好去寻求国外支援;结党营私的会目中无主,结交外国的会吃里扒外,那您的国家就危险了。
  可惜这个韩宣惠王也是个一代不如一代的典范,跟他爹韩昭侯相比差远了。
  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为国相,推行变革,一时兵强马壮。在申不害为自己家人谋求职位时,韩昭侯拒绝得有礼有节:您是让我继续推行您的法令而拒绝您的私利呢,还是满足您的私利而废止您的法令?让申不害深感惭愧。
  当然,韩昭侯也有得瑟过头的时候。他曾想修建一座高大的门楼,有大臣反对说:您即使修了,也没机会迈过这个门了。为啥?因为时机不对啊。去年秦国刚刚夺去了我们的宜阳城,今年国内有时大旱,您不赶紧抚恤百姓,却要挥霍浪费,这正是古人说的‘越穷越摆架子’呐。
  到了韩宣惠王这,虽说称了王,名头更响了,但在治国方略方面,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还是被秦国牵着鼻子走----最终也成了第一个被秦国牵进自己大院的大国。
  其实,被秦国牵着鼻子走的何止韩国一家。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几个大国不是相互打脸,就是被秦国打脸,或者被秦国联合其他国家打脸。更有甚者,如魏国,命根子基本上被秦国捏在了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