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力为基础,以连横为策略,秦国将更加娴熟地玩弄六国于股掌之间。
为了天下,没有道义,只有利益----只不过有人看重眼前,有人立足长远。
天下,天下人的天下。但代表天下人的,只能是秦国。
天下,我来了。
日期:2016-05-29 20:30:05
卷三
秦国的攻伐一向很具节奏感。每有空档,就会摁着一个国家慢慢蚕食,并不急着一口吞下。一来是怕肉里的硬骨头硌牙;二来是担心其他国家兔死狐悲、同仇敌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联合军团作战。
但有些时候,事情的发生是不以秦国的意志为转移的----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一方面联络西北面的义渠给秦国捣乱,另一方面组织韩、赵、魏、燕、楚五国攻秦。合纵局面再次形成。
为啥齐国没有参加?原因是齐宣王为落选纵约长犯二,赌气没有参加。由此开始,他将通过外交方面的一系列失误,锲而不舍地为齐国挖掘坟墓。
不过,事情的结束常常以秦国的意志为结果----
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败退函谷关。
细究原因,没有别的,主要是因为大家各怀鬼胎。楚国、燕国因为暂时没有受到威胁,出工不出力。韩、赵、魏三国又力不从心,一触即溃。验证了全世界的鸡蛋联合起来也打不过石头的道理,更何况,这些鸡蛋里还有坏蛋。
事情后续更是朝着秦国有利的一面进展。第二年,秦国继续进攻韩、赵、魏三国,修鱼大战一口气斩杀八万余韩军。诸侯大惊失色,妈呀,秦国是马蜂窝吗,有完没完?以后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打架了?
秦国按了暂停键,因为它要回到自己的节奏上。
先是安排还在魏国玩无间道的张仪,去劝告新一任魏王----那个心宽命长、怎么打脸都不带肿的魏惠王终于没脸活下去了,两年前腾位给了魏襄王。
可惜孟子老人家一点也不看好魏襄王。在拜见过一次后,孟子四处跟人说:襄王看上去就不像君主,离他再近,也感受不到他的威势。他还问我:谁能统一和安定天下?我都多余告诉他:不杀人成性的君主就行,老百姓肯定支持他。
孟子一点也没看错,魏襄王没了家底,怎么能有硬气?张仪几句话就说得他心惊肉跳:魏国方圆不过千里,兵力不到三十万,地势平坦,连个像样的关隘都没有,周边又全是大国,只适合做厮杀的战场。一旦秦国不高兴起来,分分钟就能困住魏国。您还指望其他国家来救吗?他们不来争抢就不错了----亲兄弟还会为了点财产打得头破血流呢。不如我辞去国相,赶回秦国给您牵线搭桥,两国修好。
魏襄王别无他法,和他爹一样,只好半推半就,让张仪回秦国说和。
张仪一回来就被重新任命为国相。此时的秦王正需要他的帮助:西南方向的巴、蜀两国互相讨伐,都来向秦国求救,秦王想趁此机会收服蜀国,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却又担心韩国乘机报复,不免犹豫不决。
张仪说: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和魏、楚亲善友好,然后出兵夺取韩国新城、宜阳,兵临周王都城。只要控制了象征王权的九鼎,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几百年后的曹操证明这招还不错,他应该感谢张仪八辈祖宗),谁敢不从?这才是称王的大业啊。连老百姓都知道,博取功名要去朝廷,赚取钱财要去集市。大王难道要舍弃洛水、周都这些正儿八经的宝地,去和远方的戎狄小族争高下吗?!
大将司马错却说:不对。要使国家富强必先开疆拓土,要想军队强大必先安民富民,要想称王天下必先树立德望。这三者都实现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我们现在还没有绝对优势,应该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现在的蜀国,仗着地方偏僻,又是戎狄之首,根本不讲道义诚信,民怨沸腾,邻国憎恨。若我大秦将士前去讨伐,犹如狼入羊群,不需太大伤亡就可夺取他们的财富,拓展我们的领地。其他国家也会对我们的维和行为点赞,可谓名利双收啊。如果去攻打韩国,还要劫持周天子,不仅要背上恶名,也不见得有什么利益----他们很可能破釜沉舟,和我们决一死战;况且,韩国友邦齐国很可能出手救援;要是周王急了,拿鼎和土地做交换,让楚国、魏国也掺和进来,那我们就危险了。
从处死商鞅和公子虔丢鼻子两件事就可以知道秦惠文王对人才的态度:为我所用,为我所控,而不能相反。即使是对无比信任的张仪,他也会按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建议。
优秀的领袖,既要从善如流,又要自有主见。
打压完强邻魏国,秦王现在要的是一个稳固的后方。于是,司马错得以率兵伐蜀。仅十个月,就攻占全境,降蜀王为侯,还重新任命了国相,以操控朝政。
有了天府之国做附属,秦国不富庶都没天理了。现在,它终于可以专心和六国做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第一个被修理的当然是已经打顺手了的韩国。而最惨的是楚国,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它将接棒魏国,遭受秦国百般凌辱。
日期:2016-05-29 20:59:57
韩国持续挨揍是因为一个人----合纵推手公孙衍。
公孙衍兵败函谷关后,魏王经不住张仪连唬带吓,与秦国修好。公孙衍的政敌更是落井下石,想尽办法轰他下台。他只好跳槽到韩国,担任了国相。
为了阻止政敌专权,临走前,他向魏襄王推荐了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魏襄王完美地继承了他爹反复无常的基因和力不能逮的野心,和秦国亲近只是逢场作戏,暗地里无时无刻不想着分道扬镳。趁着秦国出兵征讨西北的义渠国、无暇东顾之际,他欣然同意任用田文做国相,以拉近与齐国的关系----齐国国相可是田文爹地----靖郭君田婴。
有了这层三角关系,韩、魏、齐三国国相煽动的合纵小火苗眼看就要再成燎原之势。
已经连夺义渠国二十五座小城的秦王,非常善解人意,一看魏国受虐狂的毛病又犯了,赶紧派大军过来满足----再度攻占曲沃,却再没有还回去的打算,而是把城里的百姓都驱赶到魏国。
魏襄王再次风中凌乱。
同时,秦军还在岸门斩杀韩国万余名将士。公孙衍被打得落荒而逃,无处可去,最后又回到了魏国。
韩国不得不向秦国屈服,把太子仓送去秦国做人质。
魏襄王哪能落后,转年亲自去秦国拜会秦惠文王,还按照秦王的意思,把与秦国关系亲近的公子政立为太子。
看到韩、魏已经被折腾得没了脾气,对自己俯首贴耳、百依百顺,秦惠文王觉得可以拿齐、楚两个大国开练了----这正是张仪先收韩、魏,再伐齐、楚的策略。
但此时的齐、楚刚结盟,正在蜜月期,两家好着呢,要贸然动手,必遭到两国联手反击。所以,要想讨伐齐国,就得先拉拢住楚国。
这种忽悠人的事只有张仪能干。
他被派去见楚王,说:大王若能信我一回,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往来,我可以把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还会挑选秦国美女前来侍奉大王。秦、楚两国互通婚姻,那就亲如一家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