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燕、赵两个友好邻邦,赵武灵王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大业。鉴于中原大国都不是善茬,很难讨到便宜,便改变了他爹逐鹿中原的南进战略----那可是与魏国鹬蚌相争、秦国渔翁得利的肇因----而是向北进军胡地。
胡人善骑兵。赵武灵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北方通过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后,便大力推行了让其名垂后世的革新举措----“胡服骑射”。
但朝中的宗室贵族以正统自居,对胡夷文化嗤之以鼻,坚决反对胡夷之人登堂入室,掌握朝政。带头的就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他见武灵王带头改穿胡服上朝,便请了病假,我不工作了,不穿工作服可以吧?
赵武灵王便派了使者登门劝说:家事听父母的,国事就该听国君的,现在大王都下令了,您还不穿,这是想逼着大王徇私情吗?那政令还怎么推行。
公子成也算胆肥,一边拜谢一边说:自古以来都是四夷学我中国,哪有倒过来的?这是辱没祖宗、违背人心的举动啊,请大王慎重考虑。
听了使者的回报,赵王沉思良久,决定亲自登门解释。他说:我们周边六七个国家,个个如虎似狼,如果没有骑兵射箭的训练,咱能守得住祖宗留下的江山吗?更别说还有那么多兵临城下的耻辱等着我们去一一昭雪。祖业没了,叔父您还何谈祖宗旧法?说到最后,赵王撂下一句重话:我对你太失望了!
你让君王失望,君王就会让你失去性命。何况,人家说得鞭辟入里。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王亲自赏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上朝。
于是,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并组建骑兵,苦练射箭。赵国军队由此脱胎换骨,所向披靡,在赵武灵王领导下,不断开疆拓土。
就在他攻城掠寨渐入佳境之际,一个天大的消息扑面而来:继位刚四年的秦武王死了!
不怕想不到,就怕不敢想。
赵武灵王又想故伎重演,在秦国拥立新君的问题上插一杠子。
那可是秦国。
日期:2016-05-31 21:23:51
秦武王短命,对秦国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说是不幸,是因为由此引发争夺王位的一系列斗争,让秦国国力受损,在外交方面有些被动;说是幸运,则是因为秦国迎来了名震青史的女强人芈八子和称得上英主的秦昭襄王,使其霸业征程略微顿挫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要是秦武王继续干下去呢?那就不好说了。因为他在识人断事上还缺乏自主思考。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带着助手向寿去联合魏国一起攻打韩国。魏国同意了,甘茂却派向寿回去报告武王说:魏国虽然同意了,但我个人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
武王一听急了,节目还没开演,怎么就随便换台了,赶紧到息壤迎接甘茂,询问咋了。甘茂说:大王啊,我们要进攻的地方在千里之外,又有多重险隘,不是轻易就能得手的。
然后,话锋一转,讲起了故事:鲁国有个人,与曾参(就是那个杀猪教子的大儒)重名,有天杀了人。别人以为是大名鼎鼎的曾参干的,就跑去告诉他母亲,他的母亲根本不相信儿子会杀人----他至多也就是跟猪过不去,泰然自若地继续织布。等到先后又跑来两个人跟她说的时候,老太太慌了,扔下机杼就跳墙跑了。我的贤良跟曾参比差远了,大王您对我的信任又比不上老太太对儿子的信任,而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个人,所以我担心久攻不下之后,大王也有扔掉机杼的动作啊。您别笑呐,大王,当年魏文侯任命乐羊征讨中山国,三年才成功。论功行赏时,魏文侯给乐羊看别人指控他的文书,整整一筐啊。乐羊感慨万千,一再叩头行礼:‘能灭掉中山国,实在是仰仗大王您的信任啊。’现在我甘茂,不过是个寄居在秦国的外人,如果攻韩进展不顺,您手下的大臣定会指责我,到那时,大王也一定会听他们的了。
武王哈哈大笑:怎么会,我可以和你起誓。甘茂费这么多口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两人在息壤立下誓言,君臣一心,勿有动摇。
果然不出甘茂所料,韩国宜阳城攻了五个月,朝中大臣一看还没有进展,争相指责。武王不免也起了疑心,便派人去召甘茂,想罢兵回国。甘茂只对来使淡淡地说:息壤还在那个地方。武王听后恍然大悟,不仅不再召回,反而增兵助战,结果一举攻陷宜阳,杀死韩军六万多人,逼得韩国国相前来谢罪求和。
若不是甘茂洞察在先,武王还真会被人牵鼻子走,可见其头脑还是简单了些----但四肢确实发达,天生神力,因此,也爱显摆,常常跟人比赛摔跤、举重啥的。陪他玩的大力士们也因此加官进爵,显赫一时。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常爱搬石头,哪能不砸脚。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王那儿闲逛悠,对象征王权的大鼎感了兴趣。就让随同的大力士们举个试试,还真有人举了起来。武王一看,那我也试试。竟然因为用力过猛,血管破裂而死。那个可怜的大力士,也因此被灭族。
于是,一场争夺王位的血雨腥风拉开序幕。而赵武灵王,就是闻着血腥味来的。
秦武王没有子嗣,有继位资格的就是他的众多异母兄弟。武王生母惠文后要立公子壮,但其庶母芈八子要立自己亲生儿子公子市。
惠文后虽贵为正牌太后,但无奈芈八子的异母弟弟魏冉手握兵权,她也只能干吆喝。公子壮等人只好起兵造反,正中芈八子下怀,立即令魏冉大开杀戒,连惠文后都不能幸免。武王后也被撵到了魏国。芈八子胜局已定,她的亲生儿子公子市眼看就要登上王位。
有人大喊:且慢!
正是赵武灵王。他一得到消息,便命令派驻秦国的使臣楼缓告诉芈八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说赵国准备迎立宣太后另一个亲生儿子,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新秦王,并且迎立的人已经上路了----那意思就是行也行,不行我就派兵给你护送过来。而燕国也希望公子稷能回国就任----吃人最短,你在我这儿可没少吃,当了秦王,总不能忘恩负义吧。
外有燕、赵两国相逼,内有三年战乱刚平,宣太后审时度势,不得已同意了赵武灵王的意见,立公子稷为王----反正也是自己的亲骨肉,是为秦昭襄王。由于昭襄王年幼,宣太后亲临朝政,掌握了实权。同时,她的异父弟穰侯魏冉、同父弟华阳君和另外两个儿子高陵君、泾阳君等人各居要职,牢牢地控制了秦国的朝政。
看看这几个人就可大体领略宣太后的御人之道。这几位都是自己的骨肉至亲,是一条船上的人。但内部又分皇室和外戚两股势力,谁也无法单独坐大,所有一切,都得是她这个太后说了算。
但她似乎忘了,秦昭襄王总有长大的一天,一代雄主会甘当摆设?
内政已稳,宣太后现在的最大对手就是赵武灵王。
只是,她没想到,有朝一日,她的对手竟然偷偷站在了她面前,她却不知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