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3节作者:
寒山憶雪
日期:2015-05-23 18:18:53
6.黄种人来了
留在伊朗高原的古黄白人,因为长期的演化,和最初的古黄白人已经不太一样了,因为这一群古黄白人是印欧白人和亚洲黄种人的共同祖先,黄种人又以华人居多,姑且称之为古华欧种人吧。华欧人在40000年前到35000年前左右开始分成两支,并且分道扬镳,一支北迁到中亚里海一带,成为古印欧人种,另一支东迁到缅甸,成为黄种人的祖先。
然而东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全成为黄种人的祖先,还有一部分遵循的古老的传统,进军沿海和海洋,于是他们进入了大洋洲,在新几内亚群岛和澳洲撒下了他们的基因。澳洲的华欧人基因比例过小,掠过不谈,在新几内亚群岛有一群明显不同意亚棕人的<棕色人种>,他们拥有浅棕色的皮肤、高眉深目和狭长的面部,这是华欧人海路支系和当地亚棕人混血形成的族裔。
剩下来的东支华欧人——黄种人的祖先终于登上舞台了。这一支华欧人居然从伊朗高原一路过来,没有在印度留下任何痕迹,很是奇怪,而且经过印度这一路究竟为啥会变成黄种人的面貌特征,无能能解。总而言之,从伊朗高原出发直到达到缅甸这几千年下来,古黄白人的特征已经演变为黄种人的特征了,椭圆的脸型没有大的变化,鼻梁变得适中,眉骨变得适中,头发由棕曲变得黑直,眼珠由褐色变成深褐色。
但联系到一个考古发现,也许会是另一种情况。古埃及出土的人物雕像,面貌和黄种人是那么的相似,眉骨高度适中,没有眼窝,鼻梁适中,脸型偏椭圆而不是偏长,而且也是黑直头发而不是卷发。作为古黄白人的后裔地中海类型,古埃及人的相貌如此,也许可以侧面说明,古黄白人的相貌并不偏向白人多一些,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甚至偏向黄种人多一些也不一定。
不管那么多,总而言之,古黄种人开始从缅甸展开征途了。
35000年前左右,古黄种人分成南北两支,南支还要在缅甸一带多逗留个数百年数千年,北支率先进入东亚,迁徙路线不明,按正常情况下还是走沿海或者近海内陆的可能性比较大。北支抵达咱组锅大东北和隔壁的大草原之后,在基因上分化形成了北亚黄种人,不仅融合了大东北和大草原地区的亚洲黄棕人,而且于20000年前左右继续向西伯利亚扩展,西支北亚黄种人抵达了欧洲的东北部——现在的芬兰地区,东支北亚黄种人向东一直抵达了白令海峡。
至于为啥北亚黄种人没能越过白令海峡,这就需要下文讲到印第安人的诞生时才能解释了。
至于逗留在缅甸一段时间的南支古黄种人,与北迁的但还没变成北亚黄种人的古黄种人之间相比,基因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支就称作南支黄种人吧。
南支黄种人兵分三路,一路还是遵循古老的传统,走海路,于是足迹遍布东南亚和东亚沿海,并且涉足到南洋群岛、台湾日本列岛、太平洋三大岛群,形成了南岛黄种人族群,足迹最远甚至抵达了新西兰,当然时间上那都快是宋朝的事情了。这一路下来,早来一步的亚洲棕色人要么被灭绝,要么被通婚融合,于是造成了前文所说的除了澳洲以外,亚棕人基本只以基因形式存在的格局。
第二路没有出海,也没有很遥远的深入内陆,他们就近选择了在中南半岛东部定居,以柬埔寨为中心,足迹最远向南抵达印尼,向北抵达两广地区。这一支因为所处的中心柬埔寨又称高棉,所以称作高棉族群,今天的泰国大部分民族、两广的壮侗等民族都是高棉族群的后裔。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和朝韩淫民居然有很大比例的基因来自于高棉族群,东北土著淫民也占有少量的基因,然而现在两者之间却隔着广阔的汉藏族群和南岛族群的基因海洋。所以问题就出现了,高棉族群是怎么抵达东北亚地区的呢。后文会给出解答。
第三路是汉藏语系诸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从缅甸向北发展,遥远的深入内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这一支抵达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于是乎,再一次分道扬镳,一支转而沿江向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地盘已经扩大到了长江中游和中原地区,形成了历史传说中的苗蛮族群。另一支继续向北发展,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已经把地盘扩展到了甘肃河湟地区,形成了汉藏羌几个民族的共同祖先古羌人族群。
古羌人向西进入青藏高原与高原的亚洲矮黑人融合形成现在的藏人,向东进入关陇地区的则形成了古华夏人,留在川西北的则成为最早的羌族人。
后来的历史,就可以借此展开了。
日期:2015-05-24 09:44:25
7.白人的近亲
但在展开咱们华人祖宗的故事之前,还不能漏掉最后两大人种的故事。
话说古华欧人的西支,从伊朗北上抵达里海一带后,在20000年前左右,也与北亚黄种人进发西伯利亚的时间相同时,也有一支族群队伍扛着大旗从大队伍中脱离了。这一支就是准印第安人。
准印第安人应当是擅长狩猎的族群,他们在中亚北部追随者猎物的足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抵达了东西伯利亚和白令海峡的大陆桥,在这一带与北亚系黄种人产生了混血,形成了北极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又称因纽特人。
也许是因为东支北亚黄种人是后来者,抵达白令海峡不久大陆桥就因为温暖期的到来而淹没了,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源源不断的多批次的迁入美洲,而在此前准印第安人已经大量的发展到美洲了。
要么就是东支北亚黄种人的狩猎技术和族群实力无法与准印第安人相匹敌,使得准印第安人得以发展到美洲而东支北亚黄种人只能发展到白令海峡附近。
第二种说话是有漏洞的,因为如果准印第安的生存能力要是强于对方的话,那么如今的西伯利亚根本不会是北亚黄种人的地盘,而是会像先来者被后来者消灭和融合一样,只以基因形式存在下来。
所以答案只能是前一种说法,准印第安人先一步来到了西伯利亚,并且逐渐发展进入美洲。等到北亚黄种人发展来的时候,白令海峡没多少岁月就淹没了,发展到美洲的北部的黄种人数量太少,只融合了少量的准印第安人,形成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人和加拿大北部、白令海峡西部的因纽特人。而在西伯利亚,剩下来的准印第安人则恰恰被更加有生存能力的北亚黄种人所挤压和融合,只以基因形式存在了下来。
准印第安人进入美洲之后,发现他们并不是最早来到美洲的人。因为在他们之前,亚洲棕黄人就已经顺着沿海抵达美洲了。
对比北亚黄种人,准印第安是被融合的命运,但是比起美洲的亚棕黄人,准印第安人就有了优势了。于是乎,现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父系的基因绝大部分是准印第安人的后裔,但是母系基因却融合了大量的棕黄人的基因。
于是乎,准印第安人到印第安人,外貌发生了改变,他们和留在中亚草原的白人祖先血缘相近,外貌却和血缘更远黄种人相似。黄皮肤,黑直头发,深褐色眼睛,甚至连牙齿也大部分是铲形门齿。但是有个不同就是印第安人的鼻子,他们的鼻子相对黄种人来说更高一些,更像白人的鼻子,另外唇形、眉骨和眼窝也和黄种人不太一样而更近似于白人。这就是白人的近亲和棕黄人融合产生的迷幻的效果,让以往的科学界长期认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的近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