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23节作者:
寒山憶雪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用新的材料制造的各种工具和用品了,那就是青铜。
这个时代古羌人的青铜器种类已经非常丰富了,工具上有铜刀、铜锥、空首斧、矛、匕、凿、钻等,用品上有了铜镜、镯、钏、臂筒、指环、耳环、钗及各种泡饰。
在材料上,齐家文化还处在红铜和青铜并用的时代。所谓红铜就是纯铜,最早只能从自然界中的天然铜获取,直接锤煅就可以形成需要的工具或者器型。制造难度很小,但是获得难度比较大,因为自然界中的天然铜的数量毕竟很少。
其余的铜都以铜矿石的形式存在,其中一种就是著名的孔雀石。人们在偶然中发现孔雀石被火煅烧后出现了紫红色的物质,和他们已经发现的天然铜一模一样。于是人们开始照葫芦画瓢,继续尝试煅烧铜矿石来炼铜,但是炼铜的过程是铜矿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是难以炼出的。人们的尝试大多会失败,只有少数人能够恰到好处的用空气和高温把铜矿石中的其他元素氧化分出,同时利用木炭和高温把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提取殆尽。比起制陶工业来说,炼铜工业是一门高科技的行当。
所谓青铜,实际上是银白色的砷铜和金黄色的铅铜或者铅锡铜,只不过数千年后出土的都是被氧化成了青色,所以才都被称作青铜。这两种铜对比红铜来说又更加难以炼制了,而铅锡铜有比砷铜更加难以炼制,因为砷可以和铜形成矿石,一旦发现这种矿石就有可能冶炼厂银白色的砷铜。而铅锡还需要发现铅、锡矿石才能也炼出来,还要发现铅锡可以与铜合铸形成合金才能炼出铅锡黄铜。
正因为这一层又一层的难度提升,中东地区的铜时代,从锻打天然铜到冶炼纯铜再到冶炼合金铜,才花费了了上千年的漫长历程。而在齐家文化时代,直接发现了红铜、砷铜和铅锡铜三种铜并存的现象,并不存在明显的三种铜的时期。
这不禁让寒山严重怀疑,齐家文化的炼铜技术是直接由吐火罗人从中东带到西域新疆,再由他们的分支月氏人从河西走廊传过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齐家文化中同时出现红铜、砷铜和铅锡铜而之前不存在红铜时期和砷铜时期的现象。
这里多说两句,稍晚的中原地区、四川地区、辽西地区和江西地区都出现了青铜文化,而且是从石器时代一步到位过渡到青铜时代,没有经历过红铜和砷铜时期。所以可以确定是大中土古华夏人、东夷人和古越人的青铜工业是来源于齐家文化,这个曾经比他们的工业还要先进的古羌人的文明。
大中土的青铜工业来源于陇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但是在陇西的青铜工业是否来源于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又是否来源于西域,西域的青铜工业是否又来源于中东,这一点上又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通过年代的递进关系和以上的一系列分析,寒山是倾向于大中土的青铜工业是来自于中东的。
关于年代上的递进关系,我们留到青铜时代,再进一步论述。
古羌人在这个时代已经迈入了文明的门槛,他们的各个部落或者各个部落联盟已经形成了最早的国家,他们的青铜工业让他们的武力壮大。中原的古华夏人的文化在古羌人的扩展下,一度在仰韶之后衰落,主要势力退往关东地区<崤山潼关以东的华北地区>,文化上几乎被山东的龙山文化所同化。
然而最终和夷人形成联盟,华夷大联盟的各个部落最终在青铜技术上反超古羌,把古羌各部打的节节败退,让古羌的人民一度成为商人的祭祀牺牲用品。
这样的反超逆袭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俺们进入到大中土新石器时代的压轴篇章,大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吧。
日期:2015-06-18 09:19:08
<7>新石器时代之大中原
1.大中原新石器的先声
中原最初的含义,要追溯到<周原>一词,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们喜欢把河边的台地称作原,尤其是商周时代的关中地区的人们特爱这般称呼,也许这种爱好更早。
所以在周人替代了商人的霸主地位之后,把这一习俗带到东边,把居于他们所认为的<天下之中>的河洛盆地内平坦的河谷称作<中原>。
但是中原的含义一直再变化,西周以来直到隋唐五代,中原的范围从原本的河洛盆地扩大到大部分河南地区,再扩到汾渭盆地、冀中南、鲁中西、淮北这一大圈。随着宋以后分裂时代趋于消亡,中原的概念更是扩大到整个中原政权的传统疆域,也就是长城以南二海之内,所谓的汉地<十八省>,含义和中土重合了。
为了区分明确的标准,以下采用一个词对应一个概念。河洛盆地的范围,就叫<小中原>。现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也就是中州的概念,就叫<中原>。中州加上汾渭盆地、冀中南、鲁中西、淮北,就叫<大中原>。而长城以南二海之内,还是继续叫<中土>吧,当然口头禅上会带上个大字,小棒友们可以自动无视。
大中原地区的地形特征,在开讲大中土新石器时代的开头,列举各个区域时就已经基本理过了。相比其他地区,大中原的各个区域的独立性要弱的多了,有限的微弱的地形隔绝很容易就穿过,更何况大中原的东部最早的分区只是因为交通困难下的距离原因,一旦交通条件变好,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大,那么一马平川的大扇子平原就会联成一体。
大中原的新石器时代,各支文化的演化就验证了这一特征。
早期,大中原的文化是分区域起源,冀中的一系列中石器遗址演化出了磁山文化,关中的一系列中石器遗址演化出了老官台文化,豫中南的贾湖文化演化成了裴李岗文化,鲁中西则独自诞生了北辛文化。
中期,关中、冀中南和豫中南的三个文化则因为长期的沟通交流,融合演变成了大中原中西部的仰韶文化,与东面的大汶口文化长期并立和交流。晚期,两大文化又产生融合,形成了整个大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他的分别范围的广阔远非同时代的石家河、良渚、小河沿和齐家文化所能相比。
然而这一过程,却足足花去了6000多年漫长的岁月。
大中原的新石器时代,要从1万年前左右开始说起了。
1万年前左右,冀中地区存在着一系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譬如保定徐水县境内距今1万零500年到9500年的南庄头遗址、北京门头沟境内距今1.1万年到9000年的东胡林遗址,另外还有同时代的阳原于家沟遗址、怀柔转年遗址。
这些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少量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以东胡林为例,他们的旧石器占主要比例,主要器型是砍砸器和刮削器,稍加打制而成。细石器主要是石核、石叶、石片,材料主要是燧石。新石器的数量最少,主要是小型石斧石锛,也仅仅是局部磨光,器身大体上保留打制的痕迹。这些石器充分体现了新旧石器交替早期的状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